如何做到为银行持续“赋能”?

如何做到为银行持续“赋能”?
2019年11月28日 14:30 兆日科技

感知中国经济的真实温度,见证逐梦时代的前行脚步。谁能代表2019年度商业最强驱动力?点击投票,评选你心中的“2019十大经济年度人物”。【我要投票

原标题:如何做到为银行持续“赋能”? 来源:兆日科技

  从“被动服务”到“伴你高飞”

  2019年11月4日至6日, 2019中国国际金融展期间,兆日科技副总裁李坤就科技赋能银行的话题对笔者谈了他的观点。

  金科为银行服务赋能大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李坤:为银行赋能是众多金融科技公司所追求的目标,然而这绝非短时间所能够达到的目标,必须有长远潜心创新的准备。并且往往在赋能的同时,还会给银行带来一些负作用,比如水土不服,改变银行的基因,甚至或者降低银行的品味负能量。就拿兆日科技来说,我们在金融行业深耕对公业务已近20年。在发展历程中,兆日科技一直在不断的积极拓展银行对公业务,从未有一分怠慢。我们积极构建企业的日常经营场景、通过这些丰富的经营场景,沉淀了大量的经营数据,并结合兆日科技特有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助力银行向数字化,移动化转型,最终为银行搭建了连接银行和企业上下游的金融服务生态圈,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全球的爆发式发展,移动互联网在我国也迎来了飞速发展,中小企业近年也在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兆日科技在2014年提出了银企连通的移动化设计理念。经过几年的潜心研发和积极开拓,目前,我们已经成功与多家股份行、城商行达成了合作。比如说我们的“银企通”,通过服务银行,扎根企业,让银行真正做到“让天下没有难服务的企业”。而银企通的理念是服务企业全员,让银行走出企业财务室。经过这么几年的行业深耕和产品研发,我们发现,只有通过构建企业上下游生态圈,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才能累计企业画像,才能让银行更加快捷的,以高质量的服务水准,助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我们通过给银行提供运营方案,通过银行和企业在一个平台上,让企业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打磨、迭代产品,提高企业用户的体验。让企业愿意用,放心用。不断提高用户体验度,增强用户的粘性。我们的用户群一直很明确,就是中小微企业。让银行能够跟中小企业共同成长,把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可向服务,通过银行带给它们。  我们与银行合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最早是安全硬件阶段。那时,兆日科技还是一个银行安全芯片生产商和供应商(2002-2009年)。第二阶段,产品方案提供商。在这个阶段,兆日不再限于生产安全硬件,而是针对银行提供对公支付安全解决方案,成为整个银行安全行业的安全支付产品方案供应商(2009-2013年)。  2013年被称作移动互联网爆发年,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们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发力C端移动支付市场,譬如阿里,腾讯等。从13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关注银行对公业务,发现,银行对公业务必须要进行革命性,颠覆性的创新,才会不容易被模仿和替代。也是从那时起,银企通从一个跟随者,逐步变为行业的引领者,并一直保持领先至今。将来,兆日科技将发挥自身金融科技优势及资源整合能力,与银行一起共建金融生态圈。利用大数据、区块链、AI等先进技术,实现金融和科技的有效融合,让金融科技不断赋能银行的发展。

  企业的直接数据会给银行带来什么?

  赋能要耐得住寂寞

  李坤:大数据这个词很宽泛,往往一谈起大数据,就是为了数据而数据,银行自身所拥有的数据只是企业的金融数据而缺少经营数据。并且,我需要强调一点,无论是何种数据,这个数据不在兆日科技内部而是在银行内部,兆日科技不会未经允许,去获得银行内部的任何客户数据。这类数据我们形象地叫它“小数据”,它是不需要分析的,因为数据很单一。如果这些数据包含企业的办公数据、经营数据,那就不一样了。例如,我因为什么样的经营场景,发生了一笔什么样的转账,这笔转账是谁审批的,然后转给哪家公司了,是谁接收的。这些非常直接的企业经营数据就有价值了。单一数据分析跟大数据分析是两回事,包括从数据建模到整个数据管理,思路不尽相同。所以说,只有企业的转账金融数据,没有业务数据,银行是没有办法建模做大数据分析的。但是,一旦银行通过我们这一类技术性产品和平台,把企业经营过程当中业务流、支付流,发票流和物流整个联动起来以后,整个企业经营状况和企业画像在银行就变得非常清晰,数据模型也自然就很容易构建。

  这是否意味着银行的数据更加安全?

  李坤:是的,银行对数据安全的要求非常高。其实银行很多时候是希望能有一些科技公司能提供相关的大数据业务,但因为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且基于数据安全考虑,银行的对公业务是银行的重要收入来源,所以在大数据获取、分析、应用等方面,均以自身系统内闭环处理为主。而“银企通”直接部署在银行内部,打通多个客户服务部门的数据壁垒,不会形成银行客户数据外泄,这一点也是银行可以放心跟我们合作的重要原因。?  以企业端采购为例,现在每一家企业都会有办公用品、低值耗产品的采购。原来企业是通过采购人员到市场上去买,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现在大部分都是到网上采购,这就是所谓的企业采购。目前这一块还是蓝海,这一块市场非常大。C端消费市场已经被京东、天猫等互联网企业牢牢占据,后进入者已没有生存空间,但B端市场却是一个有待挖掘的自留地。京东、苏宁包括天猫在去年已经做到3600亿了,而且2018年比2017年有一个非常巨大的增长。这么大一个市场,作为B端市场最重要的银行,他们自然也要去关注。但是,怎么去跟京东合作,怎么去跟苏宁合作,是摆在每一家银行面前需要去认真考虑的问题,这不是简单的一个对接,就能搞定的事情。这中间会有很多技术上、合作模式上的问题,会非常耗时。这也是兆日为什么在2013年,2014年就开始考虑B端市场了。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去打造企业内部OA,企业商旅,就是在为B端市场企业采购铺路。

  整个产品的推广大概分线上线下两部分,线下银行已经做得很熟了。线上,便需要几个过程。首先,不仅仅是财务人员认可,还需要他老板同意。2B的关键是TO BOSS,然后才能顺利到企业全员。所以说在线上推广这一块,我们要有很多手段配合银行去做。这一款产品到财务以后,财务怎么能把这款产品介绍给他的老板,让公司员工都来试一试。在这一过程中,怎么样让差旅更方便,员工出差不垫款以及报销更快一点,这些都是需要兆日最终变为现实。?  这一切都实现在APP中,在银行后端我们还做了很多事情。现在大家叫的“管家系列”,基本在市场上能看到的管家系列都是兆日做的。因为它不再是银行跟财务之间发生业务了,而是银行跟企业全员发生业务关系了,所以我们的管家产品叫做管人、管事、管钱。首先要把企业人员管起来,把企业事情管好,然后才有资格去管企业的钱。所以我们提出来管人、管事、管钱的管家系列。后面大家觉得这个理念都特别不错,也做了各种各样管家。

  技术方面怎样能够始终保持是最好的?

  李坤:技术没有最好,只有合适与否。在与银行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会根据每一家银行的实际情况,提供大数据、区块链、AI等对应的前沿技术。这要靠整体机制来保障。不是你有新技术银行就一定会用你的,我们需要从系统层面和技术层面上,让银行放心。从业务上我们要区分核心业务,主流业务和外围业务。新技术我们肯定不能上来就放到主流业务和核心业务上面,需要从外围业务上面不断让银行试,试到稳定以后,再逐步把主流业务搬上来,最后再把核心业务搬上来。

  从银行角度来说,银行还是希望看到一些平台化的产品,特别是中小银行他们没有太强的技术实力。从业务角度而言,银行的视野会比较高。城商行原来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很多是把系统外包出去,或者做系统托管,如果有定制化需求,银行就把需求整理后,交给技术外包公司去做。但现在很多银行已经不是这个模式了,他们有自己的CIO,对技术外包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专业。

  保持共赢,是因为蛋糕不断做大吗?

  李坤:一个是把蛋糕做大,另一个是做细分市场。我们跟广州的某一家银行合作,资产规模不大。他们原来也做了一些对外系统,但他们发现根本没有用户黏性,这个也是现在很多其他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其实,现在很多大型商业银行也面临着这个问题。兆日科技做业务先不去看银行目前具体在做什么,而是先去了解这家银行是什么样的银行,他的主要客群是什么,主要服务哪些产业,服务了什么样的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是什么样的,抓手是什么,网点在哪里,等等。做完调研以后,再去分析这些客户经营场景到底是怎么样的。后期我们要实现这样一个产品,需要用什么样的技术框架,做哪些技术框架上的改进,怎么做POC、选型、招标、数据分析,怎么做后续推广运营,等等。我们要求自身不仅要具备全流程平台建制能力,也要具备为细分业务领域提供服务的能力。具体研究,落地,而不是银行提需求,我们亦步亦趋地去实现。

大数据 数据分析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04 锐明技术 002970 --
  • 12-04 芯源微 688037 --
  • 12-03 成都燃气 603053 --
  • 12-02 当虹科技 688039 --
  • 11-28 邮储银行 601658 5.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