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倒”中国人保的那位女分析师 会被泼酒吗?

“放倒”中国人保的那位女分析师 会被泼酒吗?
2019年03月08日 22:15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牛市来了?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来源:金融八卦女频道

  问,什么职业能十天赚一万?

  答:现在炒股。

  十天前的数据显示,今年A股股民已人均赚5万元。

  而昨天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A股股民已人均赚6万元。

  也就是说二月开户的“大妈”们已经赚了一万元能买一个iPhone XS了,而你还徘徊在点外卖绞尽脑汁凑满减的地步,就问你服不服?

  就在大家接连创造出“N连板”时,有些研究员不服了,这不昨天,中信证券邵子钦团队给了十天八涨的中国人保卖出评级:

今天,华泰证券又给了中信建投卖出评级:今天,华泰证券又给了中信建投卖出评级:
再然后,今天收盘是这样的……再然后,今天收盘是这样的……
股民们:还我连板,研报有毒啊!股民们:还我连板,研报有毒啊!

  老弟们,走吧! 

  为什么这两份研报备受关注,可以“绿了”中国人保和中信建投呢?

  就用中信这份研报来说吧,除了罕见的卖出评级外,这三位研究员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业内的精英级人物。

  按研报的顺序来说,执笔是童成墩,第二是首席邵子钦,第三顺位是田良。

  铁马翻阅了证券业协会的网站发现邵子钦、童成墩、田良三人在十年前平安证券时期,就已经一起共事了,其中,童成墩和田良算是邵子钦的晚辈,邵子钦跳槽到哪,童成墩和田良就跟到哪。

  虽然券商的分析师跳槽往往一走就是一个团队,但是十多年内忠心耿耿跟一个老大跳了三回确实也算罕见,而童成墩和田良其实已经完全有做首席的资历了。

  我们再来复盘一下邵子钦的履历,她是正统的财务类科班出身,而后从实业一步一步进入券商做到了首席:

  1992.7—2001.7 哈药集团财务经理;

  2001.7—2009.12 平安证券金融首席分析师;

  2009.12—2013.10 国信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

  2013.11至今中信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

  邵子钦团队主要研究的是保险方向,并连续五年都在新财富榜上有名。

▲ 邵子钦▲ 邵子钦

  2011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非银行金融”第2名;

  2010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非银行金融”第1名;

  2009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非银行金融”第2名;

  2008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非银行金融”第4名;

  2007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非银行金融”第1名。

  新财富的评选也让邵子钦成为了业内明星,不过和现在敢硬刚“卖出”不同的是,十年前邵子钦研报的独立性也被资本“裹挟”过。2011年时,有报道称邵子钦的研报“有毒”:

  中国平安从2010年10月末开始持续下跌,至最点跌幅远超指数,但非银行金融行业最佳分析师第一名,国信证券分析师邵子钦在此期间却持续给予强烈推荐评级,并且不理会中国平安种种利空,持续看好的力度不减,称得上是“屡推屡败、屡败屡推”。

  这是和老东家达成什么协议了吗?

  邵子钦为此曾经被中国经济网评为十位“最大误判分析师”:

她和小团队还上榜了最不信任分析师排行榜:她和小团队还上榜了最不信任分析师排行榜:

  不过到了现在,中信稳居券商一哥,邵子钦团队敢看空中国人保当然比之前有底气多了。

  被“绑架”的分析师

  一位小券商的研究员对铁马说,还是人家中信牛啊,敢发“卖出”评级的报告,我要是写个“卖出”评级,不仅我们内部合规都过不了,可能给到我老大手里直接就给我打回来。

  有人曾经数过,A股个股的研报千千万,分析师给予“卖出”评级的研报迄今为止仅有几十份,甚至连“减持”的评级都很少。

  而研究员对于“卖出、减持”集体失语的原因是,这个群体面对的是上市公司、基金分仓和业内分析师三方的联合“绑架”。 

  研究员的日常工作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去上市公司调研、撰写研究报告以及与基金等买方机构进行沟通。

  上海一位券商研究员无奈地表示:

  我要是给了卖出或者减持,怎么好意思再去见人家上市公司啦?几家董秘一联合,我们连饭碗可能都要掉的呀。

  该研究员还说了一个故事:

  几年前,我们同年入行的一个研究员给了一家公司“减持”的报告,在一次饭局上直接被上市公司的人迎面泼了一杯酒,场面好不尴尬。

  所以除了一些太辣鸡的公司和人人喊打的公司我们随大流地给个减持和卖出外,其他的公司真的不好得罪啊!

  除了上市公司,券商的卖方研究员还要讨好基金公司。因为基金公司不仅关系着排行榜上的排名,还有利益纠葛。

  按照基金分仓的操作,基金公司要从券商租用交易席位,基金按照交易额向券商缴纳千分之一左右的佣金。

  “一般我们券商会拿出一部分佣金返还给基金,这不是交易得越多双方获利都越多吗?研究员就只能被迫唱多了呗。”

  最后的最后,在五类评级中,“中性”成为了分析师提独立性的最后阵地。

  “我们是小券商,没有人家中信有底气,如果实在看空的话,就给予中性的评级。”

  北京的一位券商研究员无奈地说。

  让“卖出”成为常态

  如果一个分析师经常对个股给予“中性”评级,那么在业内将很难形成影响力。

  因为市场看研报最为需要的是你给出的买入或卖出的理由,而不是模棱两可的中性评价,否则你的存在就没有意义。

  不论是机构还是散户,都指着看研报挣钱或者止损,没人愿意在研报里看故事。

  曾经有位券商人士说:

  “虽然取悦基金的研究取向,会为研究机构带来不菲的报告销售收入,但长此以往,丧失了独立性的研究机构的市场价值将逐步丧失。”

  这也说出了卖方机构的无奈:在日常的考核压力下,研报出来资金就要进场,独立性成了一句空话。

  而今天早上,证券时报头版评论:让“卖出”评级研报成为常态。文中提出: 

  A股价格形成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有赖于市场形成更有效的内在制衡,研究报告则是这种制衡局面能否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市场上“卖出”评级报告像“买入”报告一样成为常态,市场一定会健康得多。

  同样,市场上券商、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的独立、客观都非常重要,一旦这些机构不能秉持公正客观的立场,就易引发失衡,威胁市场健康运行。

  以后,我们会看到更多的“估值过高、建议卖出”吗?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张恒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14 永冠新材 603681 10
  • 03-13 青农商行 002958 3.96
  • 03-13 新诺威 300765 --
  • 03-12 每日互动 300766 --
  • 03-08 锦浪科技 300763 26.64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