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结构性行情中开展投资布局?新浪财经《基金直播间》,邀请基金经理在线路演解读市场。
原标题:【招商策略】417政治局会议的六个新变化对A股的意义——A股投资策略周报(0419)
来源: 招商策略研究
对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近期几次政治局会议,417政治局会议淡化了经济增长的目标,明确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财政政策进一步加码,货币政策明确提到降准降息,并坚持“房住不炒”的提法。这就意味着本轮经济下行之后,政府选择通过新基建和传统基建的方式实现稳增长的目标。政策加码,叠加海外疫情进入平台期,新增社融增速出现向上拐点,我们认为二季度市场将会继续震荡上行,新旧基建、政府相关信息化投资(To G)有望获得超额收益。
核心观点
⚑【观策·论市】417政治局会议的六个新变化对A股的意义。会议新增“六保”的表述,凸显了高层对于全年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以及形势严峻性的判断,也为后续政策力度加码埋下了伏笔。会议将 “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中的“加大”换成了“更大”,凸显政策力度要进一步加码。财政政策方面,删掉了“适当提高赤字率”中的“适当”,表明对赤字率的容忍度可能进一步提高,明确特别国债用于抗疫,督促地方政府提高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率。货币政策中明确提高要运用“降准、降息”,意味着下调存款基准利率下调的概率再一次提升。产业政策重点从消费转向投资,包括传统基建和新型基建,并坚持“房住不炒”的提法。总体而言,政策加码,政府开支(To G)相关的领域都将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最重要的投资主线。
⚑【中观·景气】一季度经济增长下探基本符合预期。部分行业的生产已经快速恢复,食品加工、医药制造、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等企业生产发生明显好转;这些行业的需求端表现也强于其他行业,核心原因在于食品和医药为疫情期间的必需品,且高技术制造业具备有较强的成长性。基础建设投资的快速好转增强了其对于经济增长的托底作用,目前基建项目审批的数量和投资额依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预计未来将会有较多基建项目的落地,建筑建材消费额跌幅收窄也预示了基建投资力度的持续加码。
⚑ 【资金·众寡】北上资金加速回流,融资余额微升。4月13日~4月17日期间,陆股通继续加速回流,净流入规模扩大至300亿元;融资资金最近一周小幅净流入,在前4个交易日净流入近21亿元;新成立公募基金有所回升,ETF资金延续净流出。行业偏好上,食品饮料行业延续大规模流入,其次为电子行业,电气设备、家电、医药、计算机等仍延续净买入。融资净买入规模最高的为医药,电子、化工、通信等融资净卖出规模居前。重要股东延续净减持,公布的计划减持规模小幅增加。
⚑ 【主题·风向】本周产业观察——数字货币落地在即,产业链迎重磅催化。根据媒体报道,央行数字货币首个应用场景将在苏州相城区落地。本次事件是数字货币落地的标志性之间之一,成为催化产业链的重磅事件。产业链投资机可关注顶层发行环节、流通环节以及前端支付环节相关投资机会。
⚑ 【数据·估值】本周全部A股估值水平上行,其中轻工制造、通信板块估值水平略有下行,而电气设备、休闲服务、计算机、电子、汽车、传媒板块估值上行幅度较大。
⚑风险提示:经济数据低于预期,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疫情扩散超预期。
01
观策·论市——417政治局会议六个新变化对A股投资的意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7日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这是年内第三次政治局会议讨论疫情防控和经济工作。本次政治局会议在327政治局会议的基础上,政策思路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第一,全年经济增速目标的设定表述的变化,淡化经济增速目标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中提到的目标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我们之前也说过,十三五规划中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2020年相较2010年GDP总量翻一番。隐含的经济增速在调整过后差不多5~5.5%之间。
在国内疫情爆发并快速得到有效控制后,“221”政治局会议仍然提到的要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此时由于疫情并没有向全世界范围内扩散开,因此政治局判断今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是有可能的,所以“221”政治局会议里面还有完成“十三五”规划这句话。
到了327政治局会议的时候,由于疫情全球爆发,一季度经济受到很大冲击之后,而二季度将会受到外需的冲击,全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难度已经较大。但还是提到“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到了417政治局会议将“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这句话也删掉了。由于当前疫情在全球爆发所引发的不确定性,制定全年的经济增速目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从417政治局会的表态来看,有可能会淡化全年经济增长的目标。
第二,从六稳到六保
在全年的政策方针中,此前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到了六稳,随后跟的是“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在“221”政治局会议里面也是六稳;到了“327”政局会议,在坚决打好三年攻坚战和6个稳之间加了一句,要“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有效扩大内需”;而到了“417”政治局会议,除了提到要继续扩大内需战略之外,还用了六保的提法——“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这个六保的提法凸显了高层对于全年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以及形势严峻性的判断,那么也为后续政策力度的进一步加码埋下了伏笔。
第三,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
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里面,所有的表述基本上是以稳为主,“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
到了221政治局会议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对政策的力度并没有做加码的表述。但是到了“327”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在“417”政治局里面这个“加大”换成了“更大”也凸显的力度要进一步加码。
第四, 财政政策力度表述再加码
我们此前分析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后缀、有具体措施的时候就意味着将会落到实处,所以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这些表述都是意味着财政政策将会回到扩张状态,政府的杠杆率会进一步提升。
那么相比327政治局会议,几个小的调整表明财政政策力度进一步提升,从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删掉了“适当”,表明潜在能容忍的赤字率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发行特别国债,明确为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明确特别国债的用途。在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之后,专门加了一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督促地方政府加快高效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
第五, 货币政策宽松更加明确
在“221”政治局会议里面,货币政策更多的是以支持性为主,为疫情防控复产复工,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所以不能理解为是一种扩张性的。而在327政治局会议里面非常明确的提到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引导贷款利率上下行是不常见的一种表述。非常明确的指出要调整政策利率,当然后续我们也看到,包括像金融机构在央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逆回购和MLF的利率也出现了下调,这一次的417政治局会议出现了更加明确的降准降息的表述,这个在过去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里面是非常罕见的。一般而言中央政治局会议只会就货币政策给一个原则性的指导,而具体的措施一般由央行实际安排,但这一次政治局会议直接提到“降准降息”是2012年以来的首次,也表明了货币政策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码。“降息”这个表述出现后,此前大家认为的不大可能会下调的存款基准利率下调的概率再一次提升。
第六,产业政策重点由消费转向投资
2019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产业政策表述是非常完整的,各个领域都会提到,而在221政治局会议随着疫情的爆发,这个时候政府的政策也没有特别提到要进行大规模的扩张,比如表述是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而在产业领域提到的都是一些新投资、医药新兴产业等等。
“327”政治局会议主要目标是要扩大居民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也就意味着当时政府是寄希望于通过消费来拉动经济的增长。但是从当前的经济数据来看,一季度GDP是-6.8%,失业率上升。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转为负增长,如果只是一味的强调消费,那么居民就会缺少消费的收入来源,就像一个人拎着自己的头把自己拎起来是一样的。所以最终还是需要有待投资的支持,所以“417”的政治局会议的表述重点从此前的消费回到投资上。
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不是像全球其他国家一样发“人头费”的方式去稳增长,这是因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的基础。就算是在精准扶贫的时候,很多项目都是必须要以一定程度的劳动产出作为一个补贴依据,这也体现了中国政府的一个关键导向,必须有劳才有得。
我们注意到,这次政治局会议里面提到了,“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这两个词语。在此前实际上并没有这么明确的去划分传统基建和新型基建,那我们认为在当前它分开表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平息到底是投传统基建还是投新基建的争议,中央政治局会议说的非常清楚,两个都要加强,那么如果我们把它拆开来看的话,新型基建是反复强调的,那么这一次新增信息是要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基建来拉动经济的复苏。
更进一步问,为什么要把传统基建单独拎出来说?由于中国投资在经济中占的比重还是很大,新基建作为直接需求刺激手段,规模是相对有限的,新基建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为科技升级、新兴产业提供供给基础,拉动更大规模的新兴产业。而通过后面对房地产的政策,我们看得出来,政府并没有打算大规模的去刺激房地产,把房地产作为拉动经济的工具。所以在这里专门提到了要实施老旧小区的改造,而不是扩张房地产。既然不打算放房地产的话,新基建作为需求刺激规模有限,传统基建的话就必须要去加大力度,否则投资增速将会面对巨大的下行压力,而今年又是在外需不振的大背景下,因此只能选择去放松传统基建来去稳定增长。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继去年7月政治局会议后,再次提到了新型基础设施,同时使用了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那么后续资金在新基建和新兴产业投资方面会做更多的安排,我们需要注意这些领域的投资机会。
第七,继续保持房住不炒的提法
为什么这一次的政治局会议里又提到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提法。
第一,我们需要注意4月17号的政治局会议应该是一次例行的会议,政治局会议应该是每个季度召开一次。所以从去年4月份的政治局会议提到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之后每一次例行的政治局会议都会提这句话,表明政策的一贯性。
第二,即便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也不会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前面的加大新型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遥相呼应。我们此前也写过报告,每一次的经济下行之后都得是房地产加基建,所以每一次社融增速回升之后,只要买房地产的下游汽车、家电、轻工制造就能获得明显的超额收益,但这一次的逻辑显著不一样。稳增长的主力从居民变为政府。
第三,本轮在货币宽松之后,部分城市房价二手房迎来了比较大幅度的上行,因此再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炒的”的政策基调。
总结
417政治局会议是在海外疫情全面爆发,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GDP录得-6.8%的背景下召开的。从这次会议发生的一些比较重要的变化来看,淡化了经济增长的目标,要更大幅度的加大政策对冲的力度。财政政策要进一步加码,货币政策明确提到降准降息,而保持房住不炒提法,也就意味着本轮经济下行之后,政府选择通过新基建和传统基建的方式,去加码稳增长的力度。这种变化出现之后,我们认为后续政府开支(To G)相关的领域,无论是传统基建,新基建还是新兴产业的投资,都将会成为市场重要的投资方向,To G应该是接下一段时间最重要的投资主线。政策加码,海外疫情已经进入平台期,新增社融增速出现向上的拐点,我们认为二季度市场将会继续震荡上行,新旧基建、政府相关信息化投资有望获得超额收益。
02
中观·景气——一季度经济数据的关键信息
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为下降6.8%,而去年同期GDP同比增速为6.4%;第二产业GDP下降幅度较大(-9.6%),其中受到制造业生产活动停滞的拖累。一季度国内经济增长受到了供给端收缩和需求端萎靡的双重打击,预计进入二季度之后企业产能利用率将会提升且内需将会逐渐恢复,但是外需的快速走弱将会是影响二季度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
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生产出现明显复苏迹象,食品加工、医药、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领先于其他行业。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相比1-2月提升24.8个百分点达到-1.1%,一季度累计同比增速则是-8.4%。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工业增加值跌幅均收窄,但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回暖幅度略低于预期;3月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则是保持了8.9%的高增长,相比去年12月的增长仅仅放缓1.1个百分点,保持了较好的成长性。从细分行业来看,3月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这些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由负转正,尤其是食品制造业(+5.7%)、医药制造业(+10.4%)、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9.9%)实现了较为快速的反弹,一方面是是得益于疫情期间必需消费品和抗疫物资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则是信息科技制造业前期订单情况相对良好。
需求端恢复节奏相对较慢,3月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情况环比1-2月出现好转,但是反弹程度略低于预期。1-3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恢复至-16.1%(1-2月为-24.5%),其中地产、制造业、基建投资增速分别反弹8.6、6.3、10.6个百分点至-7.7%、-25.2%、-19.7,基建回暖与我们观察到的基建投资力度持续加大相吻合;而制造业投资恢复较慢,这与绝大多数公司在疫情期间面临较大的经营困难和现金流紧张有较大的关系,因此在这种时刻企业纷纷选择十分谨慎的资本开支计划。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收窄至-15.8%(1-2月为-20.5%),网上零售额占消费总额比例达到23.6%;细分行业中仅有服装鞋帽纺织品零售总额增速环比出现下降,其他细分行业同比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好转,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类、中西药品类保持正增长且涨幅扩大,日用品、文化办公用品和通讯器材等同比转正。大众消费产业链零售恢复较快,预计4月将会回暖至正增长;地产消费产业链零售情况依然疲弱,家电家居等行业尚未出现明显好转。值得注意的是,建筑及装潢材料板块零售出现回暖,3月零售额降幅相比1-2月收窄16.6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一季度经济增长下探基本符合预期。部分行业的生产已经快速恢复,食品加工、医药制造、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等企业生产发生明显好转;与之对应的是,这些行业的需求端表现也强于其他行业,核心原因在于食品和医药为疫情期间的必需品,且高技术制造业具备有较强的成长性。同时,基础建设投资的快速好转增强了基建对于经济增长的托底作用,目前基建项目审批的数量和投资额依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预计未来将会有较多基建项目的落地,建筑建材消费额跌幅收窄也预示了基建投资力度的加码。
03
资金·众寡——北上资金加速回流,融资余额微升
从全周资金流动的情况来看,4月13日~4月17日期间,陆股通继续加速回流,净流入规模扩大至300亿元;融资资金最近一周小幅净流入,在前4个交易日净流入近21亿元;新成立公募基金有所回升,ETF资金延续净流出。
从ETF净申购来看,本周前四个交易日ETF总份额继续下降,信息技术和券商ETF净赎回规模较高。具体来看,本周前四个交易日,股票型ETF总体净赎回近37亿份,信息技净赎回13.5亿份,券商ETF净赎回16.7亿份。沪深300ETF继续申购,创业板ETF、上证50ETF等小幅净申购。
本周(4月14日~4月17日)北上资金继续净流入,净流入规模扩大至300亿元。行业偏好上,食品饮料行业延续大规模流入,净买入规模最高达60亿元;其次为电子行业(+39亿元);电气设备、家电、医药、计算机等仍延续净买入。净卖出的行业仅公用事业、休闲服务。个股方面,净买入规模较高的主要包括贵州茅台(32亿元)、美的集团(22亿元)、宁德时代(20亿元)等;净卖出规模较高的为中国平安(-5.5亿元)、紫光国微(-5.3亿元)。
两融方面,融资资金回流,融资余额小幅提高。当周前三个交易日融资净流入近70亿元。从行业偏好来看,医药净买入额较高,电子、化工、通信、汽车等融资净卖出规模居前。具体的,医药、传媒、有色金属分别融资净买入28亿元、3亿元、2.75亿元;电子、化工、通信等分别融资净卖出8.3亿元、3.9亿元、2.7亿元。从个股来看,融资净买入较高个股包括中信建投(2.8亿元)、国药股份(2.6亿元)等;净卖出较高个股包括宁德时代(-2亿元)、海康威视(-2亿元)等。
从资金需求来看,重要股东延续净减持,公布的计划减持规模小幅增加。本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持4亿元,减持30亿元,净减持26亿元,净减持略有收窄。另外,公告的计划减持规模为147亿元,与前期基本持平。
04
主题·风向——数字货币落地在即,产业链迎重磅催化
本周市场反弹,Wind全A指数周度上涨1.64%,沪深300周度上涨1.87%,创业板指本周上涨3.64%,本周涨幅居前的主要为数字货币、半导体、生物医药相关的主题为主。
本周和下周值得关注的主题事件有:
1、高铁轨交——浙江推进沿海高铁、沪杭甬超级磁浮等工程,总投资超3万亿元
4月17日上午,浙江举行全面推进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动员大会,会上明确,浙江将推进沿海高铁、杭州萧山机场综合枢纽、沪杭甬超级磁浮等千亿元“超级交通工程”建设,以重大交通项目投资推动交通强省建设。据悉,浙江省即将落地的交通项目包括“十大千亿”工程和“百大百亿”工程。“十大千亿”总投资超1.2万亿元。“百大百亿”工程则包括103个项目,总投资约2.4万亿元。浙江省此次交通强省建设大会也明确指出,到2035年,浙江将形成3个“1小时交通圈”和2个“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城乡1小时送达、省内2小时送达、长三角主要城市3小时送达)。(澎湃)
2、数字货币——Facebook称,对其Libra加密货币项目进行改造,Libra将支持多种版本的数字货币,其中大部分数字货币将有美元等单一法定货币作为支持。该举措是缓解监管疑虑的一部分
3、区块链——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即将全球商用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规划,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已于4月15日完成为期半年的内测期并启动商用,将于4月25日正式进入全球商用阶段。根据最新发布的《区块链服务网络基础白皮书》,随着BSN在世界各国的普及,将成为目前唯一由中国创新的全球基础设施网络,其网关接入由中国控制。(中新经纬)
4、新能源汽车——工信部公布2020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加快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汽车智能化标准制定,提出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中长期发展目标,编制发布《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路线图》第三版
5、超算——国家超算深圳中心E级机研制已进入攻坚阶段
从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获悉,深圳超算二期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目前该中心成立了E级机研制指挥部,统筹规划E级机研制项目的设计、实施工作,确保E级机按计划、高质量完成。据了解,在科技部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深圳超算二期计划建成E级超级计算机和其配套设施。届时,深圳超算不仅将持续输出比现今强大千倍的计算、存储能力,为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海洋科技等新兴产业提供算力应用支持。(科技日报)
6、维生素——全球疫情蔓延影响供给端,维生素多个品种涨价
其中,维生素D3产品近期备受市场关注。卓创资讯数据显示,4月15日维生素D3市场报价350-450元/公斤,较年初上涨255元/公斤,涨幅最高达268%。业内人士认为,生产原材料之一的明胶因海外疫情导致阶段性缺货,是维生素D3短期涨价明显的原因之一。整体看,未来维生素价格仍然取决于全球疫情的发展态势,短期价格仍有上行空间,预计年内会维持供求偏紧局面。(中证报)
7、被动元器件——晶振供不应求,部分涨价超25%
随着5G商用化的推进,被动元器件之一的晶振需求量迎来高速增长期,部分产能供不应求,部分产品涨价超25%。除涨价外,当前晶振缺货也备受关注。据了解,目前,晶振最缺的型号还是32.768K,这款在频率控制元器件产业里使用最多的石英晶振,占据着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芯头条)
8、无人驾驶——1.3亿无人驾驶公交系统招标,5月16日将实现载客试运行
近日,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湖区无人驾驶公交系统工程采购招标公告发布。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湖区无人驾驶公交项目已由郑东发改统计发改【2020】27号文批准建设,资金来源为县区财政,项目出资比例为100%。该项目总投资约13000万元。据了解,采购工期要求5月16日实现自动驾驶公交载客试运行,6月16日实现公交常态化运营。
9、5G消息——运营商人士称5G消息年内就能商用,移动将早于电信和联通提供服务
从运营商人士处了解到,5G消息年内就能商用,且中国移动将早于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提供商用服务。安信证券判断,5G消息预期在6月底正式商用,最晚不超过8月,今年第4季度,支持RCS的终端将出货。也有行业厂商反馈说,5G消息可能会在国内某些省份试运行3-6个月,“10月份之后可能就正式商用了。”GSMA的数据显示,到2021年,基于RCS的行业短信全球市场总额可达到740亿美元。(证券时报)
10、数字货币—央行:数字人民币封闭测试不会影响人民币发行流通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相关负责人17日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稳妥推进,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强调,数字人民币目前的封闭测试不会影响上市机构商业运行,也不会对测试环境之外的人民币发行流通体系、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带来影响。(新华社)
11、新老基建——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
会议强调,要释放消费潜力,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扩大居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要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要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
本周产业观察——数字货币落地在即,产业链迎重磅催化
事件:根据媒体报道,央行数字货币首个应用场景将在苏州相城区落地。对此,一位苏州相城区政府部门人士表示,该消息属实,央行数字货币应用确有落地,此前已经收到文件,具体是金融监管局在负责。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我国央行从2014年开始数字货币的探索,主要目的在于保护自己的货币主权、满足市场无纸化支付的需求、优化支付清算成本效率以及提高央行对货币供给流通的控制力。我国数字货币定位是对M0的替代,采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运营模式,关键要素是“一币,两库,三中心”,与其他形态的货币和支付方式相比有较高的优越性。2020年1月央行官微表示,基本完成了数字货币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指日可待。本次媒体报道的央行数字货币首个应用场景将在苏州相城区落地是数字货币落地的标志性之间之一,成为催化产业链的重磅事件。
全球央行加速数字货币的布局。Libra推出以来,数字货币引发了各国央行的关注和警惕,尤其2020年伊始,美日欧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态度发生更加了明显的变化。美联储曾表示五年内无需发行数字货币,2020年2月表示已经开始研究数字货币的可行性;欧央行此前持观望态度,1月份也与BIS及几国央行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小组;此前不考虑发行数字计划的日本,国内立法者也开始敦促数字货币的发行。2020年各国对于数字货币的态度变得更加积极。央行数字货币的竞争势必加速对现有的货币格局的重新洗牌,建议投资者关注相关投资机会。
产业链投资机会梳理。顶层发行环节:央行数字货币的本质是加密字符串,认证和密码体系将会贯穿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的全过程,同时从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的角度国产密码、安全认证领域将会受益;此外央行作为货币运行体系的组织管理者,在法定数字货币运行中具有大数据主体责任,建议关注大数据分析领域标的。流通环节:央行采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体系,催生商业银行IT系统升级需求。前端支付环节:支付终端需要配合央行数字货币双离线支付的需求。数字钱包、ATM、POS等终端设备领域的标的也将带来更多替换升级需求。
05
数据·估值——整体A股估值上行
本周全部A股估值水平上行。截至4月17日收盘,全部A股PE(TTM)上行0.3X至14.6X,处于历史估值水平的41.9%分位数。创业板本周上行, PE(TTM)上行1.2X至44.2X,处于历史估值水平的37.6%。代表大盘股的沪深300指数PE(TTM)上行0.2X至11.2X,处于历史估值水平的37.4%分位数。代表小盘股的中证1000指数PE(TTM)上行0.7X至26.0X,处于2014年以来历史估值的29.0%分位数。
在行业估值方面,本周除轻工制造、通信、农林牧渔、交通运输、房地产板块估值水平下行外,其余板块估值水平均上行,其中电气设备、休闲服务、计算机、电子、汽车、传媒板块估值涨幅较大,上行幅度超过1.0X。其中,电气设备板块市盈率上行1.99X至30.98X,处于历史估值水平的42.7%分位;休闲服务板块估值上行1.94X至29.47X,处于历史水平的16.8%分位;计算机板块估值上行1.33X至54.53X,处于76.4%历史分位;电子板块估值上行1.26X至37.96X,处于32.1%历史分位;汽车板块估值上行1.14X至17.63X,处于38.5%历史分位;传媒板块估值上行1.04X至33.64X,处于35.8%历史分位。截至4月17日收盘,一级行业估值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是国防军工、计算机、通信、医药生物、电子。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王帅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