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振山评创业板十周年之上市:终点?中点?新的起点?

姚振山评创业板十周年之上市:终点?中点?新的起点?
2019年10月30日 11:05 新浪财经

  作者:姚振山(CCTV财经频道主持人,财经评论员)

  创业板10年,公司从首批28家到现在775家,一批优秀的科技型企业不断涌现,媲美蓝筹的千亿市值创业板公司越来越多,成为中国经济脊梁的新生代。由于常年跟踪报道创业板,看到了不少公司由弱变强,市值由小变大的过程,但是这两年,由于产业周期的变革和股市周期的变化,身边很多创业板企业由大变小,由强变弱,由有先发优势的公司,变成错失各种转型和产业升级机会的公司。

  公司由小变大,赛道和行业空间肯定是第一位的,100亿市场规模的行业,产生不了1000亿市值的公司。但是公司上市之后昙花一现,没有锻炼出长跑能力,除了大的经济周强和行业周期影响之外,创始人个人的视野,格局,学习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跟踪了10年创业板,我把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长或者创始人进行了“客观”的分类:

  第一类,上市是终点。创始人使命完成,不管如何努力,已经无力再带领企业往前奔跑。创业板十年,我们看到太多类似的场景,敲锣打鼓贺上市,台下一阵羡慕,台上志得意满。但是十年长跑下来,市值跌去80%~90%的比比皆是,主业不振的比比皆是。有时不服不行,有些人适合创业但是不适合守业,有些人适合打仗,却不适合清理战场,开荒种地。年龄偏大精力不够者有之,业务多元战略失败者有之,不善学习还刚愎自用者有之,对于他们来说,能力边界就是只能带领企业闯关上市,但随后无力再带领企业继续长跑。这个力不是力气的力,是能力的力。感受到2015的喧嚣,到了2017,2018,政策环境一变紧,经济环境一变凉,叠加高质押下的企业业绩不振,估值体系变动,很多公司“眼看着起高楼,眼看着楼塌下”。

  第二类,上市是新的起点。创始人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上市之后也知道“创业容易守业难”,主动任人唯贤,让职业经理人管理公司,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企业踏入新的发展轨道。当然,前提是,你要找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比如这几年表现良好的华测检测(300012.SZ),建议大家可以研究,我在去年六月底公司换职业经理人做总裁的时候有个评论,它是创业板第一个真正意义职业经理人化的公司。

  第三类,上市是企业发展的中点。上市之后,借力资本市场,自己不断学习,补资本市场的短板,补财务的短板,补管理的短板,补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短板,带领企业不断优化和壮大。我有幸接触了一些,观察了一下,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赛道,小公司大行业,消费,医疗健康居多,容易出大公司。二是创始人勤奋,谦虚,学习能力极强,身价几十亿,员工几千人,创始人出差标配,休闲装,双肩背,没有秘书没司机,遇到各行业专业人士,认真聆听还偶尔做笔记。三是专注,兼具理想和情怀。能把创业板公司做成大公司的,几乎都是专业化公司,比如温氏,比如爱尔,比如东方财富,比如迈瑞。创业板搞多元化的,成活的概率不高。本来就是个小舰板,该做的事是不断加固它,建设它,把它变成大船,结果您又去搞了个小舰板,大风大浪一来,哪个你也守不住。

  创业板10年,有人激动有人冷静,有人喧嚣有人落寞。反思和总结是最好的庆祝,作为创始人,自我剖析一下自己的能力边界,不要沉浸在财富的虚幻,看看是继续带队奔跑,还是及时举贤用贤;作为投资者,多花点精力看看公司创始人,看看上市对他来说是“任务完成”,是愿意“让位和换位”还是“不忘初心,牢记产业使命”,辩识的的越清晰,你的投资会越从容。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相关专题: 创业板十周年专题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06 指南针 300803 --
  • 11-06 三达膜 688101 --
  • 11-05 矩子科技 300802 --
  • 11-05 联瑞新材 688300 --
  • 11-05 贝斯美 300796 14.2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