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亏损 看钢企如何创造10亿利润

连续亏损 看钢企如何创造10亿利润
2019年04月10日 19:44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公募基金的下一个二十年,将围绕着养老、科创、智能投资等展开,对此,“养老与基金高峰论坛”4月23日启幕,多位行业大咖齐聚共议未来,思辨如何更好的建设第三支柱养老金、夯实资产管理、支持科技创新!【详情

  卖水不赚钱,供水行业利润从哪来;连续亏损,钢企如何创造10亿利润

  来源:市值风云

  作者 | 常山     

  流程编辑 | 安安

  前文《真假美猴王!航空、日化与机械设备行业盈利质量大比武》说到风云村地主和村民的故事。如今故事又有了新的进展。

  一、打破盈利的天花板

  (一)新来的长工

  前文说到,新晋地主王大雇了两位长工张乙、孙丙,不久又来了一位长工刘庚。刘庚在黄浦江码头跟过船,算是见过世面。来了没多久,就与孙丙合计,向王大提出以交租方式承包土地。

  王大转了几圈精明的眼珠子后倒是爽快同意了。于是,把远离村子的荒地租给了刘、孙两人。

  经过几番开垦后,荒地终于可以种庄稼了。刘庚想着种水稻只能吃饱,但要想挣钱就得种经济价值高的,于是第一茬刘庚先种了地瓜。孙丙则规规矩矩种水稻。

  转眼3个月过去了,刘庚收获了第一茬的地瓜,随后又改中了一茬的花生。虽然孙丙种的水稻成熟时间差不多,但是水稻的收割难度要远大于地瓜,并且水稻种植后,如果需要改种其他农作物则需要重新翻土,大大增加了工作量。

  刘庚选择种花生就是考虑可以直接在原来的地瓜垅上种(简单翻土)。

  转眼间又到了深秋,刘庚收了花生后,做了好几缸花生酱,担着煮花生一起拿到集市卖。如此一年算下来,地租和种子钱还上后,除了满满一大仓库的地瓜,手上还有一笔钱。

  而一直耕种水稻的孙丙,勉强收完了第二茬水稻,交了地租后,剩些粮食,但整个人已累得疲惫不堪。他已经决定继续回去打长工了。

  长工张乙继续给地主打工,挣的虽不多,但是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偶尔还可以偷偷懒,心里则暗暗嘲笑累摊的孙丙。当然,他全部时间被耗在地主家,给地主干活,但收成多寡与他无关,一年能挣多少钱已经确定。

  作为地主的王大也在盘算,刘庚、孙丙租地种,明显比长工张乙勤快;长工张乙种着最好的地,收获却比刘、孙两人少,而年末还要给他一笔钱。王大越想越亏。

  三人同是种地,收获却有多寡之分。

  刘庚主动思考,因地制宜,打破了长工拿固定工钱的天花板,获得更多回报;孙丙虽也租地种,但仍墨守成规,收获虽比此前多,但是却更累(付出更多);张乙固守原来工作,得过且过。

  三人的情况也是我们不少上市公司的写照,继续往下看。

  (二)旱涝保收的行业

  供水、电力、燃气、通信等公共服务行业的鲜明特征是稳定、旱涝保收。

  水电燃气通信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行业,业绩的稳定性很高(弹性小),这也在很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创新(增值),与长工张乙相似,得过且过。

  当然,也有喜欢折腾并且创造更多业绩的公司。

  以供水行业为例,选取了2017年营业收入比较靠近的7家水务公司的数据进行比较。营业收入分布在10-21亿元之间。

  整体看,营业收入呈现上升趋势,营业收入的排名是创业环保渤海股份中山公用武汉控股绿城水务江南水务以及中原环保

  而净利润的排名与营业收入排名发生的明显变化,净利润由高到低依次是,中山公用、创业环保、绿城水务、武汉控股、中原环保、江南水务以及渤海股份。

  营收规模最大的渤海股份,净利润却是最低,并且利润波动非常大。

  营收规模相当一组公司,渤海股份与中山公用净利润差距非常大,2017年中山公用的净利润是渤海股份的5倍多;2017年,武汉控股与中央环保,二者营收规模虽然相差1/4,但二者的净利润却非常接近。

  是打长工还是给自己干,是种水稻还是种花生,一目了然。

  再看看扣非净利润情况。

  从扣非净利润看,中山公用排第一,其次是创业环保、绿城水务、武汉控股等。

  创业环保营业收入是7家公司中最多的,但是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都不是最高的,收入与实际盈利并不匹配。看起来干了很多活,也收获了不少,可真正盘算起来,却没多少。

  此外,渤海股份也是类似,2017年营业收入在7家公司中排第二,达16.63亿元,但是净利润只有1.75亿元,是7家公司中最少的。

  这就跟长工张乙类似,全年的时间都耗在地主家,貌似也干了很多活,可到年底发工钱,才发现他是最少的。

  (三)谁在种花生

  通过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的比较后,我们发现,在营收规模相当中,中山公用净利润最高,在净利润相当中,中原环保的营收规模较小。

  再来分析下上述7家供水企业的收入结构。

  因供水的价格受到物价局的严格监管,弹性非常小,毛利率基本维持在15%-25%区间;而供水企业必然会附带污水处理,而污水处理的毛利率(30%-45%)高于供水业务(极少部分企业除外)。

  需要注意的是中山公用,其市场租赁和客运服务毛利率非常高,均超过55%。

  分析渤海股份发现,其收入结构占绝大比例的是供水业务或工程业务,污水处理业务占比非常小(低于10%),这一收入结构导致了其营收规模较大,但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却很少。

  此外,净利润与营业收入同步增长的绿城水务与江南水务,二者的收入结构基本保持这污水处理收入占比50%左右,供水业务低于50%。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污水处理业务收入占比较大(30%以上)的公司,盈利情况较好些。2011-2015年中原环保的污水处理收入占比低于55%,同期,武汉控股的污水处理收入占比在60%以上,前者的净利润低于后者,而在2016年、2017年,二者的污水处理收入占比非常接近,均在80%以上,因此,中原环保的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赶上了武汉控股。

  原来,水务公司单纯地卖水赚不了多少钱,得做污水处理或其他高毛利的才能赚到钱,也就是说它们的利润创造更多的是来自于供水相关的业务(污水处理等)。

  就类似上文故事中种地的三人,张乙得过且过,孙丙累得半死才收获一些粮食,而刘庚种花生并做适当加工,却收获最多。

  二、包子铺的账本

  与供水企业利润大部分不是来自卖水的类似,重资产的钢铁行业利润有时候也不是来自卖钢材。

  继续第二个故事。

  (一)改账本

  此前故事说到,王二的包子铺因赊账的人太多,经营两年后难以为继。王二就想转手卖掉。

  这要转手卖,特意在村头置办的地、又盖的房子,还有各种工具设备……,这要按5折全卖了,那王二不得赔死。

  当然王二倒不傻,这事算得比谁都精明。他的想法是把包子铺整体打包盘给别人继续卖包子,这样的话,房子、设备都能接着用,不至于打5折转让。

  李甲听说王二准备转让包子铺,于是就主动找了过来。

  王二也比较认可李甲的能力,毕竟他大哥王大的三个长工,就李甲攒下钱回家盖房子买地娶媳妇。

  但是,双方在价格上谈不拢。李甲觉得价格太高,而王二又觉得不能太便宜转让,一来二去就僵住了。

  包子铺不能一天天关门不做生意,王二有点着急,但又非常不情愿低价转让,无奈只得去求助风云村村长赵大山。赵村长早年在洋行呆过,年纪大了回到风云村养老,为人热情,又跑过江湖见过世面,回村后很快就被推举为村长。

  王二给赵村长送了几瓶陈酿好酒,把转让包子铺的事情说了一遍。

  听完,赵村长面授机宜,把洋行操作此类买卖流程手把手教给了王二。

  赵村长特意交代,最关键的是把房子、各种工具(设备)以及欠的账,要美化,比如房子(固定资产)可以按50年来平摊嘛,不要按20年平摊;村民赊的账(应收账款),按100%算到账上(资产),不要算要不回来(坏账)。如此一来,资产和利润一下子就多了,账目自然就好看,转让价格自然就有更大的议价空间。

  王二听罢,犹如醍醐灌顶,立马回去找来账本让赵村长帮忙账面重新做一遍。

  用了三天时间,王二做了一本全新的账册,带着去见李甲。两人对着账册就转让价格又来了一轮讨价还价。

  李甲看了账册,虽感觉哪里不对,但又说不上来,最后,还是接受了王二的价格。

  当然,在还有地主的时代,没有固定资产折旧、应收账款计提这些概念,风云君只是想让大家通过故事知道,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和应收账款计提比例是可以“创造”出利润来的。

  让我们马上活学活用,来看看真实的案例,看看上市公司如何通过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进而来“创造”利润。

  (二)创造10位数的利润

  汇总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几家上市公司情况,如下表:

  2017年,海南矿业调整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使得当期净利润增加了近500万元,占当期净利润的10%;

  同年,亚泰集团也是通过延长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使得当期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减少5142万元,进而使得净利润增加3856万元,占当期净利润总额的35%;

  2016年金莱特也是通过变更房屋及建筑物的折旧年限,由20年变更为50年,使得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减少626万元,进而使得当期净利润增加532万元,占当期净利润658万元的81%。变更折旧年限的方式贡献了当期绝大部分的利润。

  鞍钢股份更是频繁变更折旧年限,2011、2012、2015年三年变更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三年合计“创造”近21亿元的利润。房屋及建筑物先从20年变更到30年,再变更到40年;机器设备从10年变更到15年,再变更到19年,2015年再次变更到24年。

  2015年,面临保壳压力的ST金岭,也是采取变更固定资产折旧的方式,使得当期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减少2123万元,同时还调整了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如此使得当期净利润增加3100万元,是当期净利润1044万元的3倍。

  2014年,河北钢铁通过调整固定资产和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变魔术一般地“创造”了十位数级别的利润——15亿元,是当期净利润的2倍多。

  通过变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来调节利润,一般多出现在钢铁、航空机场、商业地产等重资产行业,而调整(创造)利润的目的多是为了保壳。当然,不排除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也玩这样的财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看到企业的利润时,还得弄清仓利润来自哪里,是来自经营,还来自财技。

  对某些上市公司而言,固定资产折旧期限肯定是越长越好!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史考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17 运达股份 300772 --
  • 04-17 中创物流 603967 15.32
  • 04-16 拉卡拉 300773 --
  • 04-11 智莱科技 300771 30.24
  • 04-10 新媒股份 300770 36.1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