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车身结构件铝代钢将带动单车用铝量的提升,市场对压铸工艺关注较多,但冲压工艺同样将受益于铝代钢的趋势,铝冲压件在纵梁、防撞梁、地板等核心部件中均有应用,另外在强度要求更高的车身结构件、外覆盖件等冲压工艺仍为主流。冲压环节,建议关注多利科技(001311.SZ)、威唐工业(300707.SZ)、祥鑫科技(002965.SZ);模具环节,建议关注瑞鹄模具(002997.SZ)、合力科技(603917.SH)。
华创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冲压处于整车生产制造环节的前端,单车价值量可至2-3万元。
整车生产制造共有四大工艺,分别为冲压、焊接、涂装、总装,位于整个环节前端的冲压工艺是指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金属材料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汽车制造中有60-70%金属件需要通过冲压成型,冲压件被广泛用于车身覆盖件、白车身结构件、座椅系统件、仪表系统件等,平均每辆车有约1500个冲压件,单车价值量平均可达2-3万元。其中单品价值量相对较高的车身覆盖件,如四门两盖、侧围等一般由主机厂自制(约占整车冲压件价值量比例1/3),而纵梁、地板、窗框等白车身结构件等则由供应商生产(约占2/3)。
钢材、铝材均为冲压工艺的重要应用材料。
目前冲压原料主要为钢板、钢带,高强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以冷冲压最为普遍,即在常温条件下板材发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但随钢板强度提高,如超过1000MPa时,一些形状复杂的零件难以通过冷冲成形,热冲能较好地解决该问题,并可形成强度超过1500MPa的冲压件,零件在高温下成形几乎没有回弹,材料塑性、成形性好,适合制作A柱、保险杠等结构件。另外,新能源车对轻量化的需求更大,轻量化材料在冲压工艺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如铝板一般强度在250-350MPa,可用于翼子板、导流板、轮罩、纵梁、A柱内板等白车身件上。
冲压工艺规模化生产效率高,外覆盖件钢板冲压仍是主流。
冲压自动化在模具上已有较好的应用,部分公司研发的级进模具每分钟连续模冲次可到20-60冲次,机械手传送模具18-30冲次,材料也可实现5%+的节省。车身外覆盖件单车价值量一般超过1万元,这部分零件最易受到外部冲击,如四门两盖对材料强度要求较高,一般会用钢板或高强度钢板,部分使用全铝车身的车型会使用铝板外覆盖件,供应商有诺贝丽斯与南山铝业等,但该应用短期内成为行业主流较难,一方面在于铝板采购成本较高(每吨20k+ vs 钢板6-7k),另一方面铝板强度、延伸率较低,其中铝板延伸率多在4-5%,而钢板一般可在20-30%或以上,因而在复杂结构车身件的冲压成形性不及钢板。另外,若使用铝压铸工艺做外覆盖件,成本、强度、延伸率问题依然存在,且压铸件表面质量较差,与外观件对表面光洁度高要求相悖,后处理难度高,后续推广难度也较大。
核心竞争在于客户资源与性价比。
四门两盖、侧围等大型冲压件一般由主机厂自制,而纵梁、地板、窗框等白车身件则由供应商生产。冲压件经过多年的发展非常成熟,传统车企一般有较为完备的冲压车间,外发的钢板冲压件价格竞争都比较充分;而海外新能源车企、国内新势力等冲压产能有限,外发冲压件产品更多且铝件用量提升对产品价值量也有拉升,绑定优质新能源客户对冲压公司尤为重要。由于行业发展成熟、报价竞争充分,如何通过自动化水平或其它方式从而提高平均人效进而产品性价比为另一个核心竞争要素。部分企业如多利科技、威唐工业、博俊科技、联明股份等净利率可达到或超过8%。
轻量化需求下,铝冲压用量有望提升。
新能源对轻量化诉求更大,新能源三电替换传统发动机系统平均提升30-50kg单车用铝量,其中大部分被压铸工艺占据。当前铝合金车身结构件渗透率较低(或<10%),冲压与压铸一样有望受益于铝代钢趋势。对冲压公司而言,铝冲压的应用(如纵梁、防撞梁、地板等核心部件)及连接工艺的革新(如从原有钢板焊接到铝连接、钢铝连接工艺技术)都将带动冲压产品单车价值量的提升。
风险提示:钢、铝价短期快速上涨,新能源车需求不及预期,宏观经济、国内消费低于预期。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