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太保进退一念间?!60岁傅帆“萧规曹随”,新班子市场“保位战”难言轻松……

而立太保进退一念间?!60岁傅帆“萧规曹随”,新班子市场“保位战”难言轻松……
2024年06月12日 13:45 金融界网站

转自:金融界

本文源自:险企高参

而立之年的中国太保怎么样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三十三载岁月匆匆流逝,诞生于1991年的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保”)饱经风雨,亦因此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四年前,它成功在伦敦上市,更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保险公司,横跨上海、香港、伦敦三地的交易所,尽显辉煌。

然而,这一曾以稳健著称的业界巨擘,近年来在两大主营业务上却愈发显得步履沉重。寿险保险业务的收入增长放缓,犹如一位长者在时光的长河中略显疲态。而寿险与财险的盈利能力也似随风摇曳的烛火,近几年亦小有波动,不免令人忧心。当然,这背后不乏与大环境不佳有着不可推脱的关联,但企业的自身调整亦显得尤为关键。

面对利润的起伏,已步入花甲之年的傅帆成为新一任掌舵人后,磐石般坚定以“三大战略”为纲,引领企业破浪前行。然而,沉稳、冷静却并非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秘钥,缺少了“杀伐果断”的气质,中国太保的“老三”地位保卫战也难言轻松……

1

“财寿”险净利起伏大集团偿付能力日渐趋弱

成立三十三年的中国太保无疑是一家成熟保险公司的典范。今年一季度以来,业绩虽不乏亮眼之处,但亦存隐忧,尤其是净利润波动起伏方面。2024年一季度报告显示,中国太保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7.59亿元,同比微增1.1%;而2023年,中国太保净利润为272.57亿元,同比下降27.1%。中国太保表示是受投资收益下降叠加新会计准则等影响所致。

若回顾过往业绩表现,没有新会计准则时,寿险财险两大业务净利润波动亦是较大。

图:太保寿险保险业务收入图:太保寿险保险业务收入

寿险方面,2020年前后,太保寿险步入转型深水区,曾经的高速增长全然不在。2016至2023年间的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1373.62亿元、1756.28亿元、2024.14亿元、2125.14亿元、2119.52亿元、2116.85亿元、2t253.43亿元、2331.42亿元。同比增速由2017年的27.86%高点逐步下降,其中2020年及2021年同比增速均为负值,-0.26%及-0.13%。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太保寿险的保险业务收入为916.86亿元,同比下降5.39%。

图:太保寿险净利润图:太保寿险净利润

与之对应的,太保寿险净利润不仅在放缓,2023年甚至低于2019年水平。具体来看2016年至2019年为高速增长期,在此期间平均以超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分别为85.42亿元、100.7亿元、139.92亿元、205.30亿元,随后进入波动期,2020至2023年间的净利润分别为186.42亿元、189.05亿元、164.79亿元、195.32亿元。2023年净利润水平低于5年前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太保寿险净利润高速增长311.49%,至95.94亿元。

图: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率来源:中国太保年报图: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率来源:中国太保年报

此外,新业务价值上,也难言顺利。2023年新业务价值不到2019年的一半。具体而言2019年为245.97亿元、2020年178.41亿元、2021年134.12亿元、2022年92.05亿元、2023年109.62亿元。与此同时,新业务价值率亦逐年下降。2019年至2023年分别为43.3%、38.9%、23.5%、11.6%、13.3%。

图:太保财险保险业务收入图:太保财险保险业务收入

财险方面,太保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近年来均保持增长,稳定性凸显。2016年至2024年一季度分别为961.95亿元、1046.14亿元、1178.08亿元、1329.79亿元、1477.34亿元、1526.43亿元、1703.77亿元、1898.75亿元、627.01亿元(2024一季度)。

图:太保财险净利润图:太保财险净利润

然而,掀开收入看利润,却是历年来的较大波动,基本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2016年至2023年间,太保财险净利润的具体数值为45.4亿元、37.43亿元、34.84亿元、59.1亿元、52.09亿元、63.52亿元、82.85亿元、65.7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太保财险净利润大增32.95%至19.33亿元。需要注意的是,期间的净利润波动,并非太保财险的“锅”,而是整个大环境驱使,即当时行业平均水平普遍处于负增长。

作为国内头部保险集团的中国太保,一般认为其偿付能力不成问题,但是却抵挡不住逐渐下滑趋势。2020年截至2023年末,中国太保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82%、260%、177%、171%。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88%、266%、256%、257%下滑趋势明显,不过远远高于规定红线。

2

60岁老将“萧规曹随”持续推进“三大战略”

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保险行业正持续承压,投资端面临“利差损”的严峻挑战,银保渠道积极推动“报行合一”。为此,中国太保新任董事长傅帆坚守延续延大健康、大区域、大数据“三大战略”目标。

“三大战略”并非首次提出,早在前任董事长孔庆伟时期就已制定此战略。傅帆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2021年太保成立30周年之际,其与时任董事长孔庆伟研究太保的“十四五”乃至下一个三十年的发展路径,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集团实际,提出了简称“三大”的大健康、大区域、大数据的发展战略。

实践表明,这些重点方向正逐步成为同业的共识。自然,“三大战略”可看作是一种延续的打法。实际上,若从过往从业经历来看,傅帆在履新中国太保之前和保险行业并无交集,直至2019年11月,傅帆才跨界履新中国太保党委副书记,2020年3月,担任中国太保总裁。再于2023年12月获提拔为党委书记,并于今年1月出任董事长。

相比傅帆的“空降”,接棒中国太保总裁之位的赵永刚反而是位“老太保”,1972年11月出生的赵永刚曾在太保从业26年。1995年,他从业务员做起,2006年进入中国太保区域高层直至总公司高层,但2021年5月起担任海通证券党委副书记,此番算是“外调”两年之后的再度“回归”。

值得一提的是,傅帆被聘任为党委书记时,已年届59岁,资深“老太保”赵永刚给真正的跨界人傅帆“打辅助”对于中国太保来说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延续战略的同时,也让身份转变的傅帆有了新思考,提出做到三个“更加突出”。一是更加突出“战略引领”作用。加强集团和子公司在战略规划和发展上的有效协同;推进三大战略的评估和优化;探索战略新机,拓展战略新路。二是更加突出“价值创造”功能。强调优化业务品质和规模合理增长间的平衡,提升精细化、专业化、数智化经营能力。三是更加突出“管理模式”提升。提升机构自主经营的主动性,更好地响应市场变化;加强集团对子公司战略方向、重大业务及关键流程的把控;提高集团服务子公司的意识和能力。

截至目前,三大战略已初步取得显著成效。较早起步的大健康战略,已在不断完善客户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生态圈建设。截至 2023 年末,集团健康服务使用客户数达 714 万人。“太保家园”落地 12 城 14 园,规划养老服务床位逾 1.58 万张,截至 2023 年末,养老照护床位供给数达 7596 张。

起于浦江潮,融入大湾区的大区域战略,已融入每个湾区太保人的血液里。2023年中国太保累计支持湾区33个创新项目,投入金额近5000万,多个标杆性创新项目取得明显成效,带动业务拓展,并向成渝地区复制推广。

姗姗来迟的大数据战略,正迎头赶上。中国太保出台“数智太保”科技规划DiTP(2023-2025),以"打造行业领先的数智化能力,赋能公司高质量发展"为愿景,建立一套指标体系,通过"513“工程的实施,牵引未来三年中国太保科技建设,夯实科技基础建设,并实现科技价值显性化。

对于外界较为关注的人才问题,傅帆在2023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中国已经形成了覆盖人才“选、用、育、留”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他表示,“选”就是面向内外部市场择优选人;“用”就是坚持市场化薪酬用人;“育”就是注重管理团队的梯队安排开展人才培养;“留”就是严格执行考核管理,用市场化的方式确定留人或者退出机制。

此外,傅帆亦表示,集团七家重要子公司中有五家今年要按期换届。目前已完成太保资本、太保健康险和太保寿险的换届。

3

寿险保位“探花之席”财险安如“泰山之固”

自我突破固然重要,但更要认识到同业的前进步伐也在不断地逼近。在寿险市场上,前有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凌驾群雄,后有泰康人寿不断追击,“越洋计划”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今年一季度,太保寿险保险业务收入为916.86亿元,同比下降5.39%,泰康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为851.9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0.59%,和太保寿险仅差了65亿元。

图:头部寿险机构保险业务收入图:头部寿险机构保险业务收入

回溯过去几年发展,泰康人寿不断上升,十年间保险业务收入实现超过200%的增长。先后于2017年,2023年迈入千亿、两千亿规模。并于2021年开始,泰康人寿和太保寿险的差距逐渐缩小。2018年泰康人寿和太保寿险差距超过800亿元,而到了2023年,二者差距仅不到300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这个差距再度缩小。若按照如此涨势,用不了多久泰康人寿的保费将跃于太保寿险之上。

反观财险市场,太保财险的“保位战”就不那么紧迫,悠然自得许多。“老三家”在保险业务收入上处于“三足鼎立”态势,排名一如既往的稳。

图:头部财险机构保险业务收入图:头部财险机构保险业务收入

在保险业务收入方面,“老三家”交锋并不激烈的原因是规模已形成断层。2017年及2018年时,人保财险,平安产线,太保财险的规模可总结为“321”局势,即人保财险保险业务收入在3000亿规模,平安产险在2000亿规模,太保财险在1000亿规模。之后,人保财险率先于2019年及2023年先后迈入4000亿及5000亿规模,平安产险也在2023年突破3000亿规模,太保财险也将在不久的将来突破2000亿规模。值得一提的是,排名第四的国寿财险在2023年也买入千亿规模。

总体而言,傅帆操刀“探花保位战”,重心或将集中在寿险领域,对此《险企高参》将持续关注。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