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A 股119家医械公司财报:新冠“退场”业绩分化加剧 国际化成增长新引擎

拆解A 股119家医械公司财报:新冠“退场”业绩分化加剧 国际化成增长新引擎
2023年05月11日 09:5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刚刚落幕的 2022 年报季,万亿医械产业规模保持了稳定高增长,但企业之间的业绩分化也愈加明显。

申万119 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3104.83亿元,同比上年的2553.96亿元上涨 21.57%,实现净利润773.02 亿元,同比上年的 661.53 亿元增长16.85%。其中,35 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增长超过 20%,43 家企业则下滑超过 20%。

进入 2023 年以来,随着防控政策调整,医械板块常规业务明显复苏,疫情相关业务下滑,2023 年一季度,医疗器械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2.80%,净利润同比下滑70.87%。

新冠“退场”分化加剧

回望 2022 年,部分医械企业受益于疫情相关业务,业绩得到飞升。

年报数据显示,119 家 A 股医械企业中,营收超过百亿规模的只有 5 家,分别是迈瑞医疗(254.500, -5.87, -2.25%)(300760.SZ)、九安医疗(42.550, -0.73, -1.69%)(002432.SZ)、达安基因(6.560, 0.01, 0.15%)(002030.SZ)、乐普医疗(11.820, -0.19, -1.58%)(300003.SZ)和明德生物(18.650, -0.06, -0.32%)(002932.SZ),分别为 303.66 亿元、263.15 亿元、120.46 亿元、106.09 亿元和105.30 亿元。

其中,凭借试剂盒产品销量大涨的九安医疗,归母净利首次超过“医疗器械一哥”迈瑞医疗,达到160.3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664.19%,也是唯一一家净利润规模超过百亿的医械上市公司。

从业绩增速来看,2022 年合计有19 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增速超过 50%,大部分企业的业绩高速增长的原因为疫情相关业务拉动。

除了前文提到的九安医疗之外,亚辉龙(16.240, -0.24, -1.46%)(688575.SH)、华大智造(77.480, 4.59, 6.30%)(688114.SH)、安旭生物(37.260, -0.42, -1.11%)(688075.SH)、明德生物等9 家企业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也超过了100%。

其中,亚辉龙净利润10.12亿元,同比增长394.46%,公司明确指出主要系公司新冠业务(特别是海外新冠业务)及非新冠自产业务销售规模增加所致;明德生物净利润约42.08亿元,同比增加197.79%,其2022年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新冠抗原试剂盒贡献的营业收入高达84.42亿元。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进入 2023 年一季度,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变化,这些企业大多面临业绩“失速”。如华大智造2023 年一季度收入下降49.25%,净利润更是亏损1.5亿元;九安医疗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下滑超过90%,亚辉龙、明德生物净利润也分别下滑84.11%和94.57%。

随着疫情相关业务需求减退,带量采购的逐步铺开,医疗器械企业的成熟业务面临增长瓶颈,医疗器械板块内部分化加剧。

2023 年一季度,仅迈瑞医疗一家企业利润规模达到十亿量级;但同期却有 16 家企业一季度为亏损状态。疫情期间的大牛股,有着“手套茅”之称的英科医疗(24.750, -0.57, -2.25%)(300677.SZ)净利润首次由盈转亏,2023 年 1-3 月净亏损1.53亿元。蓝帆医疗(5.020, -0.07, -1.38%)(002382.SZ)、健帆生物(25.910, -0.53, -2.00%)(300529.SZ)等低值耗材类公司业绩下滑超过 40%,其中蓝帆医疗更是因为产能过剩和集采冲击等原因亏损约5245万元。

而前期并不依赖于疫情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随着常规业务逐渐恢复,在 2023 年维持了稳健增长。

分类别来看,有着较高壁垒的设备板块龙头增长显著。如迈瑞医疗2023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约25.71亿元,同比增长22.14%;开立医疗(29.240, -1.19, -3.91%)(300633.SZ)随着医院装机加快以及医疗新基建政策的推动,归母净利润增速达到171.11%;澳华内镜(40.840, -0.46, -1.11%)(688212.SH)归母净利润 1654.73 万元,同比上升385.71%。

迈瑞医疗高管在业绩说明会上曾透露,“随着2月份常规诊疗活动的逐步复苏,国内试剂消耗开始呈现逐月环比改善的趋势”,“预计二季度开始 IVD 产线的表现也将有所反弹,其中化学发光业务仍将实现高速增长”。 

高值耗材类公司一季度业绩也实现较高增长,如国产电生理企业惠泰医疗(362.600, -16.40, -4.33%)(688617.SH)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上升53.71%,内镜诊疗企业南微医学(69.690, -0.46, -0.66%)(688029.SH)实现归母净利润1.01 亿元,同比增长133.98%;消费类医械企业如爱博医疗(92.490, -3.94, -4.09%)(688050.SH)等在疫情影响缓解后,大部分都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其净利润增速超过40%。

国际化布局成业绩引擎

分市场来看,国际化布局正在成为医疗器械企业快速发展的驱动力(7.810, -0.18, -2.25%)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 wind 数据发现,2022 年披露了海外业务收入的97家医疗企业上市公司,合计实现海外收入1065.94 亿元,占这些企业总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37.84%。

其中安旭生物(688075.SH)、九安医疗、五洲医疗(27.220, -0.07, -0.26%)(301234.SZ)、采纳股份(22.690, 0.01, 0.04%)(301122.SZ)、美好医疗(29.460, -0.73, -2.42%)(301363.SZ)等7 家公司,海外业务占比超过营收的九成。以最典型的安旭生物为例,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约61.66亿元,而海外业务收入就达到61.13 亿元。

虽然2022 年安旭生物销往海外的产品主要为新冠抗原自检试剂,业绩存在较大波动,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市场高值耗材集采步伐不断加快,国产医疗器械“出海”早已成为潮流。

据中国海关总署1月30日数据统计,2022年1~11月我国医疗器械出口总额达4441.79亿元,预计全年出口额为4785亿元。

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在全球高端市场的份额也不断提高。

以迈瑞医疗为例,该企业医学影像业务就得益于全新高端超声R系列和全新中高端超声I系列迅速上量,在2022年实现了海内外客户层级的全面提升,其中超声增长超过20%。体外诊断业务中,迈瑞医疗也在加速渗透海外中大样本量客户,国际体外诊断业务增长超过35%。

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在4月27日致股东信中表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未来不应局限于国内,全球医疗新基建的深蓝市场,正在为提供高性价比解决方案的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竞技舞台。”

此外,据联影医疗(140.400, 0.85, 0.61%)2022年财报显示,联影医疗主营业务收入中境外的销售收入实现超过110.83%的同比增长,收入达到10.7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中境外占比由上年同期的7.15%提升至11.94%,高端医学影像产品已成功出海。

近两年来,国内医疗器械发展得非常快,已经储备了很多新的甚至是高科技的医疗装备技术。未来医疗器械出海的支撑点可能在一些便携化、高附加值的快速检测设备上面,包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疾病筛查等。当然如何将技术快速转化为商品,也需要政策的支撑。”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秘书长杨建龙说道。

研发投入强度超A股平均水平

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迅速、壁垒颇高的行业,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在研发领域的投入也一直居于市场前列。

wind 数据显示,2022 年 119 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241.09 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76%,较2021 年增长 25%,遥遥领先于 A 股平均水平(2.29%)。

其中,迈瑞医疗、联影医疗(688271.SH)、乐普医疗和达安基因2022 年研发规模超过十亿,分别达到31.91 亿元、14.66 亿元、12.84 亿元和11.00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10.51%、15.78%、12.10%和9.13%。

从研发投入强度来看,51 家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超过10%,7 家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水平超过21%。较典型的如赛诺医疗(10.410, -0.17, -1.61%)(688108.SH),2022 年研发支出合计2.07 亿元,但当年公司营业收入才1.93亿元;天智航(14.570, 0.60, 4.29%)-U(688277.SH)2022年收入1.56亿元,但当年公司研发支出却达到1.23 亿元。

早前,天智航董事会秘书黄军辉在接受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时曾指出,公司持续投入高研发费用,用于后续产品升级换代及新适应证产品的研发,“我们的关节置换机器人(21.100, 0.15, 0.72%)有望在近期拿到注册证,而未来,天智航有望推出全骨科覆盖的手术机器人,这可能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唯一覆盖全骨科的产品”。

展望 2023 年,市场对于高端医疗器械设备产业的复苏较为乐观。

整体看,在医疗新基建的行业背景以及政府对于国产器械的大力扶持趋势下,2023年高端医疗设备行业有望保持高景气,且在2021-2022年板块回调较多的情况下,估值具备较强性价比。西部证券(7.890, -0.14, -1.74%)医药医疗器械和服务行业首席分析师陆伏崴指出。

(作者:杨坪 编辑:巫燕玲)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APP专享直播

开播时间 | 2-25 15:58
普通人反AI焦虑指南:揭秘AI投资价值VS工作流优化大法
开播时间 | 2-25 16:00
嘉实基金:前沿布局,2025科技行情解读
开播时间 | 2-25 16:00
光大证券李泉:AI眼镜、折叠屏手机成热点,消费电子板块持续活跃
开播时间 | 2-25 15:30
国投瑞银:追上白银热点 | 美联储会议纪要讲了些啥?
开播时间 | 2-25 15:30
华宝基金 姜志: AI+医疗爆发!DeepSeek加速行业重塑?
开播时间 | 2-25 15:15
万家基金:AI+热点扩散,如何把握
开播时间 | 2-25 15:10
25日15:10期货大咖聊大宗:原油、橡胶、白糖等
开播时间 | 2-25 15:00
银华基金:中国资产成新宠 DS让中国资产万木迎春了吗?
开播时间 | 2-25 15:00
招商基金 汪洋:科技热度持续高企,大涨后该怎么投?
开播时间 | 2-25 14:30
长城基金 刘疆:从DeepSeek与《哪吒2》,看产业与时代机遇
开播时间 | 2-25 15:58
普通人反AI焦虑指南:揭秘AI投资价值VS工作流优化大法
开播时间 | 2-25 16:00
嘉实基金:前沿布局,2025科技行情解读
开播时间 | 2-25 16:00
光大证券李泉:AI眼镜、折叠屏手机成热点,消费电子板块持续活跃
开播时间 | 2-25 15:30
国投瑞银:追上白银热点 | 美联储会议纪要讲了些啥?
开播时间 | 2-25 15:30
华宝基金 姜志: AI+医疗爆发!DeepSeek加速行业重塑?
开播时间 | 2-25 15:15
万家基金:AI+热点扩散,如何把握
开播时间 | 2-25 15:10
25日15:10期货大咖聊大宗:原油、橡胶、白糖等
开播时间 | 2-25 15:00
银华基金:中国资产成新宠 DS让中国资产万木迎春了吗?
开播时间 | 2-25 15:00
招商基金 汪洋:科技热度持续高企,大涨后该怎么投?
开播时间 | 2-25 14:30
长城基金 刘疆:从DeepSeek与《哪吒2》,看产业与时代机遇
上一页下一页
1/10

热门推荐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美国涉乌决议 收起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美国涉乌决议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美国涉乌决议

  • 2025年02月24日
  • 21:49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 3,922
APP专享
美乌矿产协议进展如何?对乌安全保障谁来提供?法美总统回应→

美乌矿产协议进展如何?对乌安全保障谁来提供?法美总统回应→

  • 2025年02月24日
  • 19:23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 2,253
APP专享
重大宣布!俄罗斯开出停战条件

重大宣布!俄罗斯开出停战条件

  • 2025年02月25日
  • 01:44
  • APP专享
  • 北京时间
  • 1,963
APP专享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票简称 最新价 涨跌幅
以下为热门股票
三峡能源 4.23 -0.70%
京东方A 4.55 -0.44%
TCL科技 4.86 -0.41%
中远海控 13.79 -1.36%
格力电器 40.50 -1.87%

7X24小时

  • 05-11 航天软件 688562 12.68
  • 05-11 三联锻造 001282 27.93
  • 05-11 朗坤环境 301305 25.25
  • 05-11 美芯晟 688458 75
  • 05-11 宁新新材 839719 14.68
  • 投顾直播

    更多>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