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进入需求驱动“强周期” 头部企业再掀扩张潮

稀土进入需求驱动“强周期” 头部企业再掀扩张潮
2022年07月18日 14:30 财联社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原标题:稀土进入需求驱动“强周期” 头部企业再掀扩张潮|行业观察

  财联社7月18日讯(记者 汪斌)得益于稀土价格整体高位运行及下游需求旺盛,A股已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的稀土永磁公司业绩全部预喜,多家上市公司净利大增。

  上海钢联稀贵金属事业部稀土分析师张飚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稀土行业上半年成绩较好,大多受益于新能源车、节能电机、风电等中高领域的快速发展。“由于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预计下半年钕铁硼的消费同比上半年将会大幅增加。随着疫情防控逐渐放开,预计2023年钕铁硼的需求依旧增加,稀土价格有支撑。”

  财联社记者采访获悉,目前磁材企业处于淡季,整体订单较少,但是和北方稀土有签长协的企业因原材料成本较低,订单相对饱满。眼下,磁材企业整体供大于求,磁材企业之间竞争比较激烈。具体表现为,龙头企业继续增大产能以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而小企业在原料价格成本、环保标准等因素影响下萎缩关停。

  需求驱动稀土价格强势

  “现在矿价稳定,就算下滑,也是小幅度,总体来说氧化物价格有矿价支撑,没人买也掉不下去。”某业内稀土分析师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中邮证券研报认为,中长期看,轻稀土矿分离企业生产稳定,离子型矿生产处于复产阶段,产量增加有限,整体供应不足;稀土下游需求终端如新能源、风力发电、工业机器等板块始终保持高景气度,需求持续攀升,将会对稀土价格形成强有力支撑,稀土行业价值凸显。

  受稀土需求不断增长的影响,2022年以来稀土氧化物价格上涨幅度约为38.53%,并在Q1达到本轮行情的高点。

  和以往政策驱动的上涨不同,稀土此轮持续近两年的涨价主要源自需求驱动。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稀土出口26235吨,同比增加10.1%。

  海通国际指出,永磁材料成为稀土下游应用的重要增长领域,新能源车成为稀土永磁的最大增长点。根据中汽协的统计数据,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共完成260万的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20%。

  根据正海磁材(300224.SZ)6月23日公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通常一台新能源乘用车的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用量在2公斤左右。据中科三环(000970.SZ)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公司有29%左右的产能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基本上2-3个月就会进行一次价格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6 月22 日,包钢股份(600010.SH)与北方稀土(600111.SH)双双公告,自7 月1 日起,包钢股份将稀土精矿交易价格上调至39189 元/吨(干量,REO=50%),涨幅约45.75%。

  尽管这项提价关联交易最终被北方稀土股东大会中小股东否决,但市场仍然认为,稀土精矿提价彰显了包钢股份对稀土资源信心十足。

  而稀土的价值,还体现在稀土供应商销售回款时间的大幅提升上。万得资料显示,北方稀土2022年第一季度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34.14天,2021年第一季度这一数字为45.41天。这意味着,今年一季度公司销售回款的时间缩短了24.82%。

  磁材行业或加速洗牌

  从已披露的业绩预告来看,上半年“稀土四大金刚”北方稀土、五矿稀土(000831.SZ)、广晟有色(600259.SH)和盛和资源(600392.SH)净利增幅分别超45%、73%、91%、135%。下游磁材头部企业也业绩预喜,金力永磁(300748.SZ)、中科三环(000970.SZ)上半年净利分别预增超100%、224%。

  7月1日,中科三环在互动平台表示,今年以来公司开工率基本上处于80%-90%之间。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占据全国钕铁硼半壁江山的宁波,其中小钕铁硼企业上半年订单数量普遍下降30%左右,有的企业甚至开始“做一休一”。

  据财联社记者调研发现,宁波钕铁硼订单的流失方向,是拥有稀土资源优势的包头。后者正大手笔加速向稀土深加工布局推进,同时出台了诸多超常规的优惠政策以推动稀土永磁产业集群建设。和包头有类似动作的,还有四川凉山、绵阳等地区。

  张飚认为,钕铁硼由初级迈向中高端、由矿到磁材是必然趋势,上下游众多稀土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提高自己的全新竞争优势。

  某资深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指出,“任何一个行业都会逐渐地向头部集中,这是正常的优胜劣汰,那些小企业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它们规模做不上去,技术也跟不上,人才挖不来,竞争不过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2021年初曾指出,稀土企业存在不少环保问题,在技术上,低水平的重复非常多,高水平稀土产品还比较少,不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头部企业再掀扩张潮

  为应对下游旺盛需求和抢占市场份额,国内稀土永磁头部企业正开始新一轮产能扩张。

  据公告,金力永磁在7月5日-6日两天内,分别与银海新材、信阳圆创和苏州圆格相关交易对方签署了《收购意向协议》,拟收购三家公司51%股权、46%股权和51%股权,对产业链进行垂直整合。其中,银海新材主营业务为废旧钕铁硼回收生产等,已建成稀土产品废弃物综合利用年产5000吨的生产能力;信阳圆创和苏州圆格则是3C磁性材料及组件供应商。

  再往前,盛和资源和巨星集团等企业成立巨星新材料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含磁性材料生产、稀土功能材料销售等。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磁材公司的上一轮扩产发生在今年年初。根据安泰科的统计,2022年国内9家头部企业磁材产能将达13.8万吨/年,预计到2025年产能将达到23万吨/年。

  张飚称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磁材企业处于淡季,整体订单较少,但是和北方稀土有签长协的企业原材料成本较低,订单相对饱满;由于市场需求不旺,磁材企业整体供大于求,磁材企业之间竞争比较激烈;整体来看,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磁材行业发展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也将加速行业洗牌,资源进一步集中。”

  此外,全球稀土永磁产业链企业也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公开信息显示,USA Rare Earth购买了之前由Hitachi Metals America在北卡罗来纳州拥有和运营的钕铁硼永磁制造设备,预计磁铁工厂将在2022年下半年全面投入运营;加拿大的Neo Performace Materials在Silmet建立一个合金金属和磁铁制造工厂,第一阶段的目标是每年生产约 1000吨永磁体,计划2024年投产。

  另据安泰科统计,Pensana公司Longonjo矿山萨尔坦德稀土分离厂将于2023年底开始运营,计划年产1.25万吨REO(稀土氧化物);LCM磁材厂计划于2024年建成。张飚提到,日本每年总消费约2.4万吨钕铁硼,为满足这一需求,日本磁材企业还在不断扩产中。

  对此,中信证券研报表示,海外高性能钕铁硼增量有限,未来全球高性能钕铁硼供给增量主要源于中国。“根据国内相关上市公司公告,我们预计2025年较2021年国内高性能钕铁硼累计新增产能或为15万吨,届时海外高性能钕铁硼累计新增产能约为1万吨。”

  (编辑 刘琰)

股民福利来了!十大金股送给你,带你掘金“黄金坑”!点击查看>>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何松琳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21 北路智控 301195 --
  • 07-20 常润股份 603201 30.56
  • 07-20 晶华微 688130 --
  • 07-19 华大九天 301269 32.69
  • 07-19 英诺特 688253 26.06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