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综指迎来首次大改 方案出炉前的专题咨询会讨论了什么?

上证综指迎来首次大改 方案出炉前的专题咨询会讨论了什么?
2020年06月20日 01:21 新浪财经综合

  原标题:上证综指迎来首次大改方案出炉前的专题咨询会讨论了什么?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6月19日,资本市场期待已久的两条重磅消息落地。上交所发布公告称,将于7月22日起修订上证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案,并于7月23日正式发布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

  上证综合指数发布于1991年,是A股市场第一条股票指数,核心编制方法沿用至今。自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提出优化上证综指的建议以来,有关指数编制方法的讨论一直热度不减。

  为充分响应市场呼声,上交所启动了上证综指修订工作。从方案来看,主要修订之处包括:剔除风险警示股票、延长新股计入指数时间,并纳入科创板上市证券。

  指数修订的背后经历了哪些讨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上交所、中证指数公司于6月15日分别现场组织召开上证综指编制方案修订专题咨询会,主要是基金公司、保险资管、境外指数公司等市场机构,以及高校、研究机构等专家学者参会。

  整体来看,与会代表基本一致认为上证综指编制方案有修订的必要,从而更准确地表征沪市表现。具体措施上,建议将科创板证券计入,延长新股纳入时间,将ST、*ST等股票剔除,在调整加权方式上尚存在一定分歧。

  除了上证综合指数的调整,在科创板开市近一年之际,市场呼声颇高的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也终于迎来发布。

  据了解,科创板50成份指数编制借鉴了境内外市场成熟经验,并充分考虑科创板制度特征及客观情况。指数以2019年12月31日为基日,基点为1000点。样本空间包含科创板上市的股票及红筹企业发行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存托凭证。

  上证综指迎来三项调整

  从此前多位专家的公开发声来看,就如何优化上证综指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公司结构、新股纳入时间、是否剔除ST股、指数加权等方面的讨论。

  为了充分听取市场各方意见并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经验,上交所建立了指数编制专家咨询机制,并于6月15日召开上证综指编制方案修订专题咨询会。

  记者了解到,与会的市场机构和专家学者一致建议科创板证券应计入上证综指。

  一方面,科创板是上海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证综指是反映上海市场的综合性指数,科创板证券应该按照修订后上证综指编制方案计入;另一方面,科创板涵盖诸多科技创新型企业,科创板证券计入也有助于提升上证综指的代表性,提高科创型新兴产业比重,更好地反映上海市场发展变化。

  平安资管量化投资部总监刘宁晖在受访时表示,“计入科创板证券有助于提升上证综指的先进性与代表性。科创板上市公司大部分都处于新兴产业,是未来蓬勃发展的方向,上证综指中不应缺席科创板。”

  同时,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应延长新股计入时间。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我国新股限价发行,以及涨跌停板交易制度的安排,新股上市初期存在连续涨停、高波动的特点,个股在上市后第11个交易日计入上证综指,不利于指数的稳定性。大部分机构认为新股上市6-12个月计入指数是现阶段合适的选择,未来随着注册制和相关基础制度改革推进可以考虑再进行微调。

  随着方案的出炉,就新股“何时纳入”的问题有了定论。

  此次方案将新股计入上证综合指数的时间延长至上市1年后。考虑到大市值新股价格稳定所需时间总体短于小市值新股,为保持上证综合指数的良好代表性,对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名沪市前10位的大市值新股实行上市满3个月后计入。

  而在剔除ST、*ST等股票方面,曾有部分观点认为,上证综指是一个全市场所有上市公司的指数,这个市场存在大量的微利或亏损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就应该在股指中得到体现。

  不过在上述会议上,大部分专家认为应当剔除。一方面,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存在较大风险,投资价值受到影响,剔除该类股票有利于提高指数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作用;另一方面,鉴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退市制度尚在完善中,绩差股没有得到充分出清和退市,剔除该类股票有助于传递长期理性投资的理念。

  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上证综合指数样本中包含85只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合计权重0.6%。上交所表示,剔除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不会影响其综合指数定位。

  参与上述会议的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也对记者表示,“随着A股的退市制度和优胜劣汰的进一步推进,绩差股的退出可能会大幅增加,指数里剔除ST等有较大退市风险的股票也是必要的,避免退市出清的股票对指数造成拖累而有所失真。”

  加权方式修改应审慎评估

  就加权方式的改进,也是上证综指修订相关讨论的热门方向。

  记者获悉,相比于上述三点,加权方式对指数点位的影响较大,与会代表的观点也有一定分歧。

  部分专家认为应将总股本加权改为自由流通股本加权方式,符合国际主流指数编制惯例,也更加准确地反映市场真实的价格博弈,提升上证综指的可投资性,更加符合投资基准要求。

  李迅雷就提出,国际上主流指数中大多采用流通股本加权,欧美市场中,即使采用总股本加权(如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其与流通股本加权的差异也不会太大,因为其不像A股一样存在大量的国有法人股等不实际流通的股本。

  中信证券研究所研究部高级副总裁王兆宇认为,变更指数加权方式有助于反映市场结构性行情,缩小投资者认知偏差。过去市场一直处于结构性行情中,由于总股本加权使上证综指权重集中于金融、能源等个别行业,形成“个股涨、指数不涨”的市场现象,造成投资者认知偏差。变更指数加权方式将使上证综指的权重更加分散,更加准确反映市场真实投资表现有助于体现市场结构性行情。

  但也有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修改加权方式应审慎,出于历史一致性和可比性考虑,建议观察评估、分步推进。

  “变更指数加权方式对指数影响较大,应充分考虑指数本身功能定位。指数加权方式由总股本加权变更为自由流通股本加权,会导致指数样本股权重发生较大变化,应充分考虑指数功能定位。”华夏基金量化投资部负责人对记者说道。

  (作者:张赛男 编辑:张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亚龙

上证综指 新股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4 酷特智能 300840 5.94
  • 06-23 迪威尔 688377 --
  • 06-23 中船汉光 300847 --
  • 06-22 天智航 688277 12.04
  • 06-22 捷安高科 300845 17.6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