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疫情让在线教育放异彩 但不宜理想化过度放大

专家:疫情让在线教育放异彩 但不宜理想化过度放大
2020年04月12日 06:01 经济观察报

  疫情下在线教育的挑战与思考

  陈志文/文(作者系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虽然中国部分省市已经开始复课,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截至到4月7日,新冠肺炎已经导致188个国家采取了停课措施,受影响学生总数高达15.8亿,占全球学生总量的91.3%。

  疫情对教育未来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

  为抗击疫情,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中国成为实际上第一个开启全国在线教育模式的国家,2亿多学生为“互联网+教育”提供了真实的试验环境。我们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基本达到了停课不停学的目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未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变革,都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从技术平台上看,大道至简,稳定实用是第一位的。

  现实中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在线教育平台?2月17日,学校开始开展大规模网上授课,但遗憾的是,包括著名大学、著名中学在内,各种在线教育系统几乎全面卡顿,尤其是一些所谓功能复杂强大的在线教育系统,一用就瘫痪,连基本的服务都不能保证。中国有2亿中小学生,3000万大学生,在线教育需求如此庞大,出现崩溃也正常。但这也提醒我们,大道至简,任何一个真正有实战意义的在线教育系统,首先要解决的是稳定运行,功能不能过于复杂。同时,在软件系统和网络之间需要做好松耦合关系,以最大可能保障最基本的服务稳定。最后实践中,我们大规模选用的反而是钉钉、ZOOM、腾讯等商业视频会议系统,而不是那些复杂的在线教育系统,也从侧面说明了这点。

  二、从基础网络保障上看,建设教育专网是有现实意义与需要的。

  去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建设教育专网的要求。此次疫情中,2亿中小学生转入网上,长时间与网络相伴,也出现了一些网络安全问题。比如,色情信息袭扰、网络游戏渗透、非法获取学生与家长信息等,这些都说明我们需要建设一个更为干净绿色的教育专网,服务于在线教育。

  三、从人的角度看,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与意识亟待根本性改变。

  在这次在线教育的遭遇战初期,一些教师因为信息化基本技能欠缺,同时对在线教育系统与在线教育方式不熟悉,“车祸”不断,但更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很多老师还停留在老的教学体系与方式下,只是简单地把教室搬家,并没有认识到在线教育需要全新的思想与方法,才能真正实现互联网对教育的好处与红利。

  四、从管理上看,学校教育治理需要一个区别于传统教育的在线“B模式”。

  教学转入线上,但我们的相关基本教务管理,教学质量管控,教师管理,学生测评等都无法正常完成,事实上处于放弃或者粗放模式。不仅是中国,世界上其他国家也一样。比如考试,因为疫情,英国的GSE与ALEVEL等重要升学考试全部取消,用平时其他成绩替代;一些国家的高校甚至明确承诺,本学期所有科目均按通过处理。表面上是无法完成可信任在线测试,但本质还是一个系统治理的问题。

  2012年MOOC(慕课)带动了在线教育风靡世界,各种花样百出的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比如人工智能,但这些技术大多只是用在知识性的学习上。在需要有考核的学历教育中,学校的治理模式并没有真正的变化,或者只停留在演示上,并没有一个系统的在线教育的“B模式”。

  五、如何补齐贫困学生的网络短板?

  这一段时间频繁出现了蹭网或者上山寻找网络的报道,背后实际是因为信息技术支撑匮乏而加大的教育公平差距,对于落后地区与贫困家庭,这是务必要补齐的短板。

  六、教育如果没有改变,一切还将回到过去的轨道上。

  此次疫情让信息技术大放异彩,但我们不宜过度放大,过于理想化。

  从未来看,信息技术无疑会改变我们学习的模式,此次疫情也将前所未有地推动这一变革。但在线学习并不等于教育的全部,知识学习时间可以压缩,人生成长是不能压缩的,学校教育的一些功能永远无法替代。

  另外,一些舆论认为,此次疫情将对中国与世界的教育产生颠覆性影响,对此我保持谨慎乐观。虽然疫情倒逼我们在真实的环境下实践在线教育,但如果我们的教育没有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改变,疫情过后,大概率还是会回到旧的轨道上去。

责任编辑:覃肄灵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16 贵州三力 603439 --
  • 04-15 湘佳股份 002982 --
  • 04-15 万泰生物 603392 --
  • 04-15 财富趋势 688318 --
  • 04-13 金丹科技 300829 22.5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