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专家观点
2020年02月29日 02:22 中国经营报

  专家观点

  吴静

  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铭:

  虽然在人口密度比较高的场合,疾病更容易传播,但人口密度并非疫情发生和传播的关键因素。城市的发展特别是高人口密度城市的发展一直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疾病传播是其中之一,高人口密度不是本次疫情的罪魁祸首。

  从历史经验来看,一场疫情根本不会对人类发展和城市发展大的规律产生任何影响。更应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本次新冠疫情在武汉等大城市暴发暴露了我国大城市发展过程中偏重经济建设、忽视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的短板。接下来,需要改善城市治理,加快中国户籍制度的改革,让城市的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与人口增长趋势相匹配。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

  这场全国性的防疫之战,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传播性问题。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不仅给疫区带来了巨大压力,而且也给全国大部分所有城市和农村带来压力。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流动性就业规模最大的国家。这一方面当然是基于中国人口众多,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严重滞后,导致了人口的就业和定居出现了两栖行为。

  我们现在不是大城市太少了,而是太多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城市群的优势,带动和促进中心城市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同时在这些城市解决外来人口落户问题,这样会自动疏解特大和超大城市的功能,减轻它们的压力。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院长顾强:

  相对于东京、纽约等世界成熟都市圈的50公里半径,我国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圈的半径只有20~30公里,说明我国都市圈的要素过度集中在都市区,导致了“大城市病”。

  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首先要明确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细化中心城市职能使命,加快疏解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不仅为中心城市提供高端要素集聚的空间,还能拉大都市圈骨架,增强辐射带动效应。

  中国都市圈与国际比较差距并不在核心区,而主要在微中心和节点城市上,以东京为例:50万~100万级(人口)城市5个,20万~50万级城市18个,5万~20万级城市84个,而北京的相应数字分别仅为2个,7个和8个。将节点城市、微中心建设发展纳入都市圈空间规划体系和范畴,促进都市圈空间体系结构的集约化和合理化,是未来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责任编辑:张国帅

新冠肺炎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10 佳华科技 688051 --
  • 03-04 和顺石油 603353 --
  • 03-04 贝仕达克 300822 --
  • 03-03 东岳硅材 300821 --
  • 03-03 聚杰微纤 300819 15.0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