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研究院:新冠疫情下小微企业众生相

2020年02月28日16:56    作者:招行研究院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招商银行研究院  

  从调研结果推测,2月24日已复工的企业约占三成,对复工日期不确定的企业超过一半。

  ■ 为了解与评估新型冠状病毒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招商银行于2020年2月12-18日在企业网银客户端和企业APP客户端对客户开展了线上调研,共收集有效反馈问卷20,753份。受访企业规模上集中在小微企业(90.4%),行业上集中在服务业(87.1%),区域上集中在北上广苏浙(超过67.7%)。

  ■ 从调研结果推测,2月24日已复工的企业约占三成,对复工日期不确定的企业超过一半。对疫情本身的担心超过了防疫政策的约束,成为企业推迟复工的最主要原因。这表明新冠病毒长潜伏期、高传染性的特征极大地压制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意愿。

  ■ 疫情冲击下,受访企业普遍对上半年的营收增长悲观,超过六成的企业预计今年上半年营收会同比减少20%以上。预期营收损失超过50%的企业集中在住宿和餐饮业(4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5%)、教育行业(34%)。企业规模与预计营收损失比例呈负相关关系,指向规模越小的企业抗击疫情风险的能力越弱。

  ■  约两成企业受疫情的冲击相对较小,预期上半年营收与上年持平或保持正增长,主要分布在采矿业(占比50%),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占比33%),金融业(占比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比21%)等。

  ■  2/3的受访企业表示现金流能支撑企业经营的时间在3个月以内,其中不超过1个月的占16%,其中以住宿餐饮业的现金流最为紧张。疫情对企业现金流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企业营业收入减少导致流动资金紧张(占75%);其次为无法及时偿还债务的压力(占17%)。

  ■  接近1/4的企业表示遭受疫情严重冲击,经营已陷入困境(16.9%),甚至面临倒闭风险(5.8%)。企业的经营压力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刚性支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员工工资(46%)、租金(38%);二是外部流量(客流、物流、现金流),包括订单或客流减少(43%)、物流运输受阻(36%)、下游客户回款变慢(30%)等。

  2019年末以来,新冠病毒在我国迅速蔓延。今年1月20日之后,新冠病毒防疫上升到国家层面,政策迅速响应,公共假期延长、企业生产停顿、居民出行受限。这使得在经济下行期本就面临困境的中小企业的经营更加雪上加霜,成为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

  为了解与评估新型冠状病毒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招商银行于2020年2月12-18日在企业网银客户端和企业APP客户端对客户开展了线上调研,共收集有效反馈问卷20,753份。

  一、样本特征:经济发达地区的第三产业小微企业为主

  受访企业中,九成以上为小微企业,其中微小型企业占比82.8%,小型企业占比7.6%(图1)。这意味着此次调研结果主要反映的是小微企业在新冠疫情中的生存状况。根据受访企业提供的资料,95%的小微企业的总资产规模在2,600万以下(微小企业500万),年销售额在5,000万以下(微小企业1,500万),雇佣人数在500人以下(微小企业亦然)。

  图1:受访中小微企业占据九成以上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从行业分布上看,受访企业涵盖了统计局定义的全部21个大类行业,在第三产业的占比超过八成,特别是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制造业(图2)。

  图2:超过八成的受访企业分布在第三产业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从地域分布上看,受访企业覆盖了中国大陆的全部31个省市自治区(图3),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的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的受访企业占据样本的三分之二(67.7%)。

  图3:超过2/3的受访企业分布在北上广苏浙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聚焦北上广地区,发现三地受访企业的样本特征与总体特征大致吻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相似;北京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占比显著高于其他两地,但批发零售业较少;广东制造业占比相对较高。这指向此次调研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疫情影响:复工、营收、现金流及经营前景

  (一)复工:取决于疫情发展

  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最直接冲击便是导致企业无法如期现场开工复产,对此,不同类型企业对复工时间的安排、最长忍受时限,以及无法如期复工复产的原因等都有着不同的认识。

  超过半数的受访企业现场复工期限未定,有52.6%的企业选择现场复工时间“不确定,还要看疫情发展”,选择在3月1日后现场复工的企业也占到了10%(图4)。考虑到问卷截止时间为2月18日,勾选“2月17-23日”及日期更早选项的企业大概率是已经复工的企业。从累计分布上看(图4中黑点),2月24日前已复工的企业约占三成(30.8%)。

  图4:超过半数企业现场复工时间未定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从地域分布上看(图5),受疫情影响,湖北省受访企业选择复工日期不确定的比例(80.4%)远超全国中位数水平(54.9%)。天津、新疆、陕西、西藏、重庆等地的复工不确定性亦高于全国中位数。福建、浙江、辽宁等省份的预期复工情况整体好于其他地区。

  图5:湖北省复工时间不确定性显著高于全国水平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共有超过九成的企业能够承受的最大延期复工时限在3个月以内(图6)。其中选择1个月内的企业占比超过2/3(67.6%),选择“1-3个月”的占比为24%。除少数特殊行业,各行业整体可承受复工时长大致一致,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业、国际组织、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选择1个月内的比例相对较高(图7)。

  图6:绝大部分企业无法承受延期复工超过3个月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7:最大延期复工时限在一个月内的企业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对疫情本身的担心超过了防疫政策的约束,成为企业推迟复工的最主要原因(图8)。从复工延期的原因来看(多选题),74%的企业选择“担心疫情扩散”,有58%的企业选择“地方政府要求”,有39%的企业选择“员工无法按时返岗”。这表明新冠病毒长潜伏期、高传染性的特征极大地压制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意愿。湖北地区因“交通管制”,“地方政府要求”,“员工无法按时返岗”等原因导致无法复工的比例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图6中深灰柱条)。

  图8:对疫情的担心是导致延期复工的最主要原因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二)营收:上半年大幅下跌

  疫情冲击下,受访企业普遍对上半年的营收增长悲观,超过六成的企业预计今年上半年营收会同比减少20%以上(图9)。调查结果总体呈正态分布,“预计上半年营收同比减少20-30%”为最高频选项;预计营收降幅超过50%的企业占到了18%,为所有选项中第二高。其中下列行业中预期营收损失超过50%的企业占比显著高于样本平均:住宿和餐饮业(4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5%)、教育行业(34%)。

  图9:超六成企业预计上半年营收同比减少超20%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企业规模与预计营收损失比例呈负相关关系(图10):即企业规模越小,预期营收损失的比例越大(图10的色块颜色越深)。这表明小企业在疫情冲击下更为脆弱。

  图10:企业规模与预计营收损失负相关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约22%的受访企业的预期营收受疫情冲击相对较小,仍然与上年持平或保持正增长(图11)。这些对新冠肺炎相对“免疫”的企业主要分布在采矿业(占比50%),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占比33%),金融业(占比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比21%)等。

  图11:“免疫”企业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三)现金流:普遍难以支撑3个月

  疫情对企业现金流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企业营业收入减少导致流动资金紧张(占75%);其次为无法及时偿还债务的压力(占17%)。这两项对湖北省企业的压力更为突出(图12中深灰柱条)。金融机构的负面影响也一定程度上存在(合计占比11%),主要表现为提高融资的审核条件、手续增多、时间延长,反馈金融机构抽贷断贷的企业占比极低(3.4%)。

  图12:疫情对企业现金流的冲击渠道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2/3的受访企业表示现金流能支撑企业经营的时间在3个月以内(图13),其中不超过1个月的占16%(图13)。从不同行业来看,住宿和餐饮业的现金流最为紧张,80%不能撑过3个月,27%不能撑过1个月。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行业虽然营收受冲击也较大,但现金流压力和样本整体差不多。公共和社会管理,金融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整体表现明显好于全行业整体水平(图14)。

  图13:企业现金流支撑经营时长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14:2/3的受访企业表示现金流“熬”不过三个月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四)前景:1/4企业遭遇生存危机

  从经营前景上看,累计23%的受访企业反馈遭受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图15),经营已受疫情影响陷入困境(16.9%)甚至面临倒闭风险(5.8%)。从行业分布上看(图16),占比超过总体均值的行业同样集中在住宿和餐饮业(50%),教育行业(38%)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3%)。有33%的受访企业表示经营确实出现困难但还可以维持。另外还有44%的受访企业表示受疫情影响较小甚至是有正面影响,分布在上述 “免疫”行业当中。

  图15:超过50%企业认为疫情对经营前景产生较大/严重影响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16:受疫情严重冲击企业的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企业的经营压力主要源自两个方面(图17):一是刚性支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员工工资(46%)、租金(38%),还有因为疫情带来的额外支出,如保证员工安全(35%);而支付供应商款项(24%)、还贷(21%)的压力相对排位靠后;二是外部流量(客流、物流、现金流),包括订单或客流减少(43%)、物流运输受阻(36%)、下游客户回款变慢(30%)等。内部生产所受冲击相对没那么明显,存在订单无法按时交付压力的企业只占到28.5%。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相对较小,这与当前PPI走弱一致。湖北地区企业的整体经营压力都明显高于全国水平。还贷压力更是高出60%左右。

  图17:企业经营压力主要来自刚性支出与外部流量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三、小结:新冠疫情众生相

  从调研结果推测,2月24日已复工的企业约占三成,对复工日期不确定的企业超过一半。对疫情本身的担心超过了防疫政策的约束,成为企业推迟复工的最主要原因。这表明新冠病毒长潜伏期、高传染性的特征极大地压制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意愿。

  疫情冲击下,受访企业普遍对上半年的营收增长悲观,超过六成的企业预计今年上半年营收会同比减少20%以上。预期营收损失超过50%的企业集中在住宿和餐饮业(4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5%)、教育行业(34%)。企业规模与预计营收损失比例呈负相关关系,指向规模越小的企业抗击疫情风险的能力越弱。

  但也有约两成的企业受疫情的冲击相对较小,预期上半年营收与上年持平或保持正增长,主要分布在采矿业(占比50%),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占比33%),金融业(占比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比21%)等。

  2/3的受访企业表示现金流能支撑企业经营的时间在3个月以内,其中不超过1个月的占16%,其中以住宿餐饮业的现金流最为紧张。疫情对企业现金流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企业营业收入减少导致流动资金紧张(占75%);其次为无法及时偿还债务的压力(占17%)。

  接近1/4的企业表示遭受疫情严重冲击,经营已陷入困境(16.9%),甚至面临倒闭风险(5.8%)。企业的经营压力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刚性支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员工工资(46%)、租金(38%);二是外部流量(客流、物流、现金流),包括订单或客流减少(43%)、物流运输受阻(36%)、下游客户回款变慢(30%)等。

  (本文作者介绍:招商银行总行一级部门。研究领域涵盖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大类资产及重点新兴行业等。)

责任编辑:赵子牛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新冠肺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