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要爱护企业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 有容错机制

吴晓求:要爱护企业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 有容错机制
2019年12月17日 17:33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国研智库论坛·第六届年会(2019)”日前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在中国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发展分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表示,我们要爱护企业,爱护微观经济主体,它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创造者。要爱护企业、尊重企业保护它们的权益,这个企业才有积极性,它才会想办法,也让地方政府花点时间思考地方经济的发展。

  以下为演讲全文:

  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快30年,应该说30年如果按西方国家几百年历史来看当然是一个伟大的成就,我们毕竟在一个市场经济并不是很成熟的国家和经济体中发展了一个高度市场化的资本市场,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就。但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发展相比较,显而易见是落后的。我们现在GDP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的公布是92万亿,市场市值大约占45万亿。也就是说最多在50%左右,我们用所谓证券化率只有50%,这个比例一直是这个,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就在思考中国资本市场为什么一直徘徊不前,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们不能从中国经济只有6%的增长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结论本身是不成立的。美国的市场2%的增长,3%的增长连创新高,从经济资本力市场得不出这个结论。从理论上也得不出来这个结论,中国经济92万亿人均已经超过9000美元,超过9000美元这样的大国经济脱敏趋势是明显加强的,主要通过市场、通过传统金融机构融资,也就是说发展资本市场,从理论逻辑上说也得不出目前这样的结论。

  其中一定有原因,从理论逻辑得不出来,从经济增长率也得不出来。也就是说它本来应该从那两个角度来看,从现实和逻辑角度来看,它应该大大好于资本市场这样的现状。但是现状是有它的必然性的,存在是有它的某种客观性的,我们要找到背后支配这种状况的客观性在哪里,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不太喜欢笼统地乐观,我们要精准地思考它的问题所在。

  第一个,我在想一定是深层次的原因,它使得我们的上市公司创造力在下降,它的活力在下降。中国上市公司中有相当多的是民营的,即使国有控股的已经成了上市公司,也不完全是国有独资的。它的活力应该是不够的,不够肯定是在某些层面上使得它的活力受到了抑制,而且它的创造力也受到了某种影响。我个人认为还是在我们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过去40多年了,我们的成功经验在于改革开放和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我们开创了中国式的市场经济的模式,这个模式有很多内涵。我们有时忘掉了这些内涵,比如说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这肯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这条内容内涵巨大,包括价格由供给关系决定,包括如何正确处理好中国资本市场的关系,包括竞争性的原则,这是资本市场决定性市场中的必要内容、必要元素。我们经常在必要元素上是会忽略掉或违背规律的。

  我们有时会说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在做时会违背决定性力量中的核心元素。也包括我们这40多年来成功的经验,所有的社会主体、个人、企业、地方政府包括中央政府的积极性,要让所有的经济主体都要有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它的预期,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我看到了应该说这方面多元化的积极性应该正视这个情况没有以前那么高,以前地方政府全力以赴在抓经济建设,当然过去牺牲我们的自然资源破坏了环境去搞经济建设,搞GDP主义这是不对的。但是如果重点不放在经济建设上恐怕未来也有问题。

  我想说的是什么意思?企业就是企业,它是创造财富的主体,要服务好企业,我听到很多企业在抱怨,它们受到的外部干扰太大了,也包括上市公司。你去问问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好像金海年管了很多上市公司,它的监督非常多,不是说不要监督,当然要反腐败,频繁接触企业就没有办法了。有时要说一些真正的话,企业说它都不干了,我们一定要建立容错机制,做了10件事9件做好了那一件没做好就追责,我不做了肯定追不了我的责。我们要创造一种环境,让所有微观主体要有积极性,不要心有压力、恐惧。我问了多少著名企业家,他台上讲的比我光鲜,稿子比我高大上。私下说我们挺难的,台上讲得比我好多了,台下恨不得把我推向前台忽悠。我没有什么坏心眼,我的确为这个国家能够繁荣发展。我在想微观主体积极性受到一重一重的压力,每个人都要作势,作势之后对企业开始给一些外在的约束。企业有两个约束条件就受不了,到了五个约束条件,我告诉你它无解了,因为五个约束条件内部是冲突的,它不知道听哪个,哪个都很厉害,哪个都是一票否决。

  我们的确要爱护企业,爱护微观经济主体,它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创造者。财富不是企业创造的?像我们大学教授在消耗社会财富,我们的钱是财政拨款的,虽然我也在努力为推进国民经济做自己的贡献,企业才是财务的创造者,它交税我从国家财政拨款拿我那块收入,我经常说我们要爱护它。还是要回到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很重要,你要爱护企业、尊重企业保护它们的权益,这个企业才有积极性,它才会想办法,也让地方政府花点时间思考地方经济的发展。

  我们现在的确经济在下降,我们也不要忌讳。像海南那么好的条件,总书记两年多前说要搞自由贸易区(港),我真的没有看到这两三年它有什么变化,除了岛外的人过来买房子这个我知道,岛外的车开进去必须多少年开出来,不然收多少费用,它有这么严格的政策。这个严格政策与总书记提出的自贸区港相去甚远,那个东西要大胆创新。过去搞深圳特区,不要以为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掉下那么美的深圳特区,是多少代在那里努力创造,闯过无人区,闯过多少禁区,有些领导提着脑袋干,知道要免职,这样干出深圳特区。你以为躺在那出来了?出不来。自由贸易区比深圳特区更先进,也可能有心理恐惧不知道怎么干,万一干错了麻烦了。除了爱护企业还要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还有要有容错机制。

  我们问责是问以权谋私的责,问拍脑袋的责,拍拍脑袋把国家的钱浪费了,这个要问责。那个大胆创新、制度创新不能问,一问大家就不干了。这都是我们过去40年来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我深刻体会到这个东西的重要性,中国能有今天不是我们说几句话、开几个会能来的,多少人努力创造,多少人下海创业才经过40年,两代人才实现我们上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我们不要太自满以为现在就富裕了,还早,我们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资本市场为什么不好?大环境得让他们搞起来。这是一个。

  第二个,我们很多政策也有问题,政策是什么呢?首先是金融监管,如果处理好金融创新、金融监管的关系对资本市场发展非常重要。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导金融改革的重要延展,不能一下回到解放前,这样的金融改革我们不要,金融改革要科学设计、吸收国内外的经验教训,防范未来出现重大的系统性风险,所谓系统性风险就是金融风险。并不是说今天开始要排查,排查不了金融每一个产品都有风险,哪怕哪家国有银行贷哪家公司的贷款本身包含不确定性,都是有风险的。

  资本市场每个产品都是有风险的,排查不了,排着排着排到民营企业上去了,上市公司看完了要把贷款拿回来,它的项目已经下去了,要活下去股权质押了。风险出来了,股权一质押一看大家都这么看,市场信心不行了,到质押线,本来跌破六折很容易,质押线一破了要平你的仓。光这一个政策我思考很大,表外并到表内资本不够了,贷不了款,要贷款必须把原来存量收回来,并到表内之后监管准则是不变的,出问题了,赎回贷款达到政策。表外和表内有很大差别,银行表外是很好的创新,不要以为定了表外是很好的监管,不要认为并到表内是足够好的资本金,我不这么认为。

  并到表之后影响整个实体经济,我们M2很大,要流进去,怎么流得出去?包括影子银行还得科学评价,它还是起了一些作用,一些民营企业或小微企业通过这个解决了一些问题,有融资渠道比没有融资渠道是好的,虽然融资贵一点。虽然不是贵到像高利贷性质,但有融资渠道,突然发现什么都没有了,只有股权质押,一质押麻烦了,上市公司还有股权质押,非上市公司就死了,发现企业突然不行了。

  我们金融监管客观地遵守金融发展规律,金融是有发展规律的,脱媒是一个规律,完成整个融资和投资的过程,通过市场去完成这肯定是一个过程,还有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工具创新这都是要做的,这些创新用传统标准来看觉得它有问题,实际上它解决了传统金融工具的部署,它为社会带来金融福利水平比它自身带来的风险大得多,我们有时不考虑这个,只考虑它带来新的风险,至少它带来的福利水平远超它的风险。可是它看不到,归于传统,恨不得中国就是商业银行完了,什么都不要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政策怎么发展?发展不了,它还觉得资本市场越发展风险越大,它的观点因为商业银行好管,有体制机制几个指标一弄就可以了,可是这个领域不好管,监管理念没有跟进,不知这个市场在分散整个市场的风险,金融体系没有弹性,风险下降了。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不能那么机械、传统地那么弄,那一定会弄死。

  第三个,我们发展中的确有认识的误区,一是理论源头、二政策环境、三是政策的认识误区。政策是干什么的?这么简单的道理搞了30年并不是太多人明白,比如市场的核心功能究竟是什么,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包括领导都说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这本质上没有问题,从现象上是存在的,但它的核心,它为什么能认为企业融资人家能买它的股票呢?是因为觉得它有成长性。实际上这个市场最核心的功能是财富管理,它为社会提供了财富管理的一种机制,从而完成融资的过程。我经常说一个硬币的正反面,正面是财富管理,是你发这个东西是资产,资产会增长收益率很好,大家买,买完融资就完成了,不是强行要融资,这个不行。强行融资就把它融资方面看成一个硬币的正面,实际上融资是硬币的反面。这一正一反就不一样,因为一正一反政策设计上不一样,我们对融资这提供了很方便的,不断地降低标准。我说完了不能这样干,降低财务标准可以,如果是有很好成长性的企业不见得过去或今天一定,但一定会成长。这是第二个。

  我们让什么样的企业上市,过去让高大上的企业上市,很大国民经济很重要,过去很辉煌、今天仍然很辉煌,今天很辉煌明天就破。我不要企业的成长性,不关注历史或今天多么辉煌,这个在定价里面已经出现了。投资者关心买了这个企业未来有没有成长性,成长性是市场最核心的元素,而不是重要性。投资者没有责任维护你的重要性,投资者之所以到这来因为资产是有成长性的,不是资产拿到哪家公司光荣它不关心,那是国家关心的,投资者只关心成长性。这个很重要,没有成长性说得很大它也没有成长性。这是第二个我们在认识上的误区。

  第三个误区资本上的风险究竟是什么,理解不了。脱敏度肯定是风险,脱敏度不足是风险的源头,资本市场之所以能够发展因为有脱敏度的要求,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必须如实披露信息,如果不披露信息风险源就存在。风险源来自于虚假信息的披露。就市场本身来说存在一个误区,我们以为市场股票价格上涨是风险的来临,以为股票价格下跌是风险的释放。这又反了,很多事情是反的,实际上股票价格上涨在透明度的前提下不是人为操纵的,它的上涨是健康的,别以它的上涨担忧,别担忧,市场监管信息是透明就行了,不要因为它涨害怕,跌的时候放心了。投资者心情完全不一样,看成熟投资市场国家涨得时候不管,跌时会管,美联储主席会讲没事很安全,可以安排大家退出提供足够的流动性,它不会说跌了多少,它为市场担忧,纳斯达克、道琼斯指数联创新高,没看谁发出警示,确保信息披露就行,到我们这早就开始动手了,联创新高了怎么行?2008年经济危机到现在28000了,跌破20000点,从7000点到20000点已经很多了。会告诉大家宏观面没有问题,市场面没有问题,美联储提供无限的可能性。我们跌时没有人安抚市场,我们涨时各种干扰开始来了,这都是认识误区。

  第四个,这个市场上究竟该保护谁的利益存在误区。说了保护投资者,口号喊得很响做得很差。为什么?保护投资者利益要投资者教育,对投资者没有必要教育,只要做到投资是透明的,投资者是理性的,不能成千上万的人都是疯子,里面有一两个疯子是正常的,成千上万的是理性的基于信息判断得出这种倾向。对投资者千万别天天教育人家,融资者要教育。融资者账上有200亿居然不见了,教育谁?当然教育融资者必须守法,非上市公司到上市公司法律义务发生什么变化要告诉它。所以对上市公司的教育要放在首位,对中介机构也教育,监管机构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细细想来这三个层面严重约束这个市场,解释不清楚,如果存在这三方面的因素的确这个现状是必然的。我们要让中国市场发展起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就好了。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9 铂科新材 300811 26.22
  • 12-18 龙软科技 688078 21.59
  • 12-18 科安达 002972 11.49
  • 12-18 神驰机电 603109 18.38
  • 12-17 华特气体 688268 22.1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