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主频频改善上市公司经营质量 国资大举接盘

入主频频改善上市公司经营质量 国资大举接盘
2019年12月10日 22:26 同花顺财经

原标题:入主频频改善上市公司经营质量 国资大举接盘

  据数据统计,截止到12月9日,2019年已完成控制权变更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超过188家之多。其中,有41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由个人,变更为国资委、地方国资委、地方政府等在内的“国资系”,占比超23%。

  而据不完全统计,最近2周内,便有近3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实控人变更的相关公告。其中,乾景园林(603778)、鹿港文化(601599)、英飞拓(002528)、京天利(300399)等5家上市公司公告拟引入国资控股。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易主”的上市公司中,国资委、地方政府、中央事业单位等在内的“国资系”,依然是最大的买方力量之一,上述国资已经入主的41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超2196亿元。

  11月以来,包括宝鹰股份(002047)、乾景园林、鹿港文化、宝鼎科技(002552)等多家公司宣布将迎来国资入主。纵观这些国资拟入主公司,业绩大多表现良好,但也不乏存在业绩下滑或增速放缓以及大股东股权高比例质押的情况。在业内人士看来,国资入主上市公司无疑将对公司的资源整合、改善上市公司经营质量方面带来积极意义。

  投融资专家许小恒表示,一般而言,上市公司质地优良、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是国资入主考量的因素之一。

  从业绩来看,11月以来国资拟入主公司在近两年的业绩上大多处于盈利或增长状态,不过,也存在部分公司增长乏力或业绩下滑的情况。诸如,赢合科技(300457)主要从事锂电池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与服务。自2015年登陆A股以来,赢合科技归属净利处于连年增长的状态,不过增长幅度有所放缓。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1-9月,赢合科技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为2.21亿元、3.25亿元以及2.38亿元,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78.34%、46.9%、14.46%。主要从事大型铸锻件的研发、生产、销售的宝鼎科技在经历了2017年的亏损后,2018年扭亏为盈,2019年前三季度归属实现归属净利润0.56亿元,同比上涨122.36%。鹿港文化2017年实现的归属净利润为2.93亿元,同比增长64.09%;但在2018年实现的归属净利润为0.56亿元,同比下滑超过八成。

  提及国资入主上市公司的背景,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表示,“部分上市公司陷入盈利和发展困境,现有股东,尤其是现有实际控制人,无法带公司走出泥潭,急需外界新股东入主,使上市公司重新恢复活力;或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出现风险,急需纾困资金来解决股权质押的风险;亦或者政策支持国资公司参与民企上市公司的纾困工作等因素”。

  对于国资入主上市公司将对公司带来的影响,何南野表示,国资入主上市公司短期来看,能有效保障上市公司日常运营的稳定性,稳定银行贷款资金等。从更长远的角度,国资入主,给发展和经营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提供了重新崛起的机会和可能性,有利于上市公司充分发挥上市平台价值,推进国资股东现有资产的证券化水平,实现上市公司的做大做强。

  许小恒进而表示,国资入主上市公司对于改善公司治理以及资本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其实,国资系在A股买买买的大动作,始于2018下半年。

  当时上证指数一度跌至2449点,接近800家上市公司、近10000亿的股权质押拉响“警报”,同时叠加债券偿还高峰期,民营上市公司的资金链岌岌可危。

  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上到国务院、相关部委,下到地方政府、各金融机构,均先后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帮助民营企业克服融资难、融资贵、化解股票质押风险。

政策措施频度之高、力度之大、态度之坚决,是A股历史上非常罕见的。

  纾困政策的号召威力,不可谓不大:据深交所的数据显示,纾困民营上市公司的资金规模超5000亿元。而截至到2019年二季度末,已有244家上市公司完成了纾困项目,涉及金额约为861亿元。

  获得纾困资金支持的上市公司中,超81.7%为民营上市公司,纾困对象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大股东。

  据业内人士透露,纾困资金中,纾困积极性最高的是地方国资,而面对利润与风险不对等的纾困业务,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并不高。

  大股东高比例的股权质押,一旦遭遇股价的持续暴跌,将面临巨大的“爆仓”风险,券商等机构亦承受巨大的风险。

这是大部分上市公司“卖身”国资的苦衷之一。

  高比例的股权质押危机或许只是表象,民营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们的资金链岌岌可危可能才是本质。

  2018、2019年,频频出现民营企业“违约潮”。据数据显示,截至到12月2日,2019年以来已有157只债券出现违约,涉及违约金额已高达1213.51亿元,双双超过2018年全年,再度创下近6年来的新高。

156只违约的债券中,近90%的债券主体均为民营企业。

  据一位被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董秘表示,主要还是资金问题,去杠杆大背景下,民营企业的信贷资源一砍再砍,资金链非常紧张。若国资能顺利入驻,在缓解上市公司流动性的同时,等于给上市公司做出背书,将在银行授信方面将获更多便利。

  以刚刚“卖身”国资的东方园林(002310)为例,2018年以来,东方园林深陷债务危机:总市值128亿元,负债却高达295亿,一度险些债券违约,2019年的业绩更是变脸,前三季度巨亏近9亿元,系上市以来的首次。

  诸多困境之下,2019年5月份,其实际控制人何巧女夫妇又因为3.36亿元,被法院列入被执行人。

  2019年8月5日,东方园林迎来了“白马骑士”:北京朝阳区国资委。其实控人何巧女将16.8%股份对应的表决权无条件、不可撤销地委托给了朝阳区国资委,让出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在债务危局之下的民营上市公司,“卖身”国资或许是最优解,借助于国资平台“背书”或资源,缓解迫在眉睫的债务危机。

国资“买买买”背后的喜与忧

  为何国资在A股凶猛地买买买?除了纾困民企以外,招商证券给出了另外2个方面的解释:

  一种可能是,为未来旗下优质资产证券化进行储备,推动混改,利用资本市场实现优质资产保值增值;

  另一种可能是,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投资某一特定的新兴行业,这类公司往往属于初创型,且有较大融资压力,但未能达到上市要求,买壳后,国资公司可利用并购重组的方式实现新兴资产的上市。

其中,第一种可能性下,国资买壳后的动作是非常值得期待。

  国资大举入场A股,选择壳资源的目光明显放在:行业前景好、市值小、且盈利能力尚可,但大股东暂时面临股权质押爆仓、流动性风险的上市公司,国资可以低成本完成收购;另外,大股东在危机下亦会积极促成交易。

但值得警惕的是,并非国资入主上市公司,便万事大吉。

  一些国资公司并非资金实力雄厚,其本身杠杆率已经比较高。而收购一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权,没有数十亿、甚至上百亿资金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且,不排除“卖身”的上市公司存在隐形债务,一旦新大股东进入,便要为其提供担保、质押等。如此一来,国资新股东的债务就会大幅攀升,也将会给对国资公司带来较大的债务压力。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7 华特气体 688268 --
  • 12-12 聚辰股份 688123 33.25
  • 12-11 甬金股份 603995 22.52
  • 12-11 中新集团 601512 9.67
  • 12-10 嘉必优 688089 23.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