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涨价消化期区域 酒企半年业绩增速整体放缓
栾立
随着一线名白酒的下沉和连续三年的价格上涨亟待消化,区域白酒企业正在面临增长难题。
2018年白酒企业上半年整体淡季不淡让人印象深刻,但今年则有所分化。第一财经记者发现,19家白酒上市公司目前已有半数公布了半年报或业绩预告,而从率先公布业绩的区域酒企的情况来看,区域酒企正在呈现整体增速放缓的局面。
区域酒企增速放缓
作为省酒龙头的伊力特(600197.SH)虽然有着浙江大商商源集团加持,但上半年的经营数据和去年同期相比双降,2019年上半年收入9.4亿元,同比减少5.72%,净利润为2.01亿元,同比减少6.38%,而去年同期伊力特的收入约10亿元,同比增长20.38%,净利润则为2.16亿元,同比增长33.28%。伊力特2019年上半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也由正转负。
金种子酒(600199.SH)和青青稞酒(002646.SZ)的情况也类似。金种子酒预测上半年由盈利600万转为亏损3000万~3600万元,青青稞酒则从同期盈利8806.2万元,下滑70%~80%。
区域名酒水井坊(600779.SH)的业绩增速也有明显放缓。2018年半年报水井坊业绩增幅惊人,收入13.4亿,同比增长58.97%,净利润2.7亿,同比增长133.59%;但今年上半年收入为16.9亿元,同比增长26.47%,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26.97%。
对于下滑的原因,伊力特的说法更具有代表性。伊力特公司表示,上半年随着行业内白酒消费逐渐回归理性,白酒企业间的竞争体现出市场化、专业化以及细分化的趋势。公司销售面临着挑战严峻,营销处于战略转型期。
在业内看来,这一轮区域酒企的降速,一方面与一线酒企渠道下沉,分流了部分区域酒企的市场需求;而另一方面也与目前白酒整体上涨过快,导致市场需要消化涨价影响有关。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副会长张欣认为,以茅台、五粮液为首的行业巨头,垄断了80%的高端市场,寡头效应日益明显,2018年国内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总收入同比增长了10.2%,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92%,这些数字的背后,巨头们几乎呈现了压倒性的引领作用。
淘汰赛才刚刚开始
随着一线高端名酒的下沉,给区域酒企的发展带来了压力。
第一财经记者近期在山东和北京的部分名烟名酒店和超市中了解到,低端产品消费呈现减速,但在中高端部分,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的中高端产品则占据主导。消费者品牌消费意识的增长,让原本占据地缘优势的区域酒企在和全国性品牌竞争中劣势明显。
名酒的渠道下沉也很坚决,有山东当地酒企负责人向记者抱怨,洋河在当地的渠道陈列投入远大于当地酒厂,而倍感压力。
从五粮液(000858.SZ)刚刚公布的半年经营数据上看,上半年营收为271.5亿元,同比增长26.5%,净利润93亿元,同比增长31%,相比于2018年同期的增速有所下滑,但考虑到五粮液本身基数更大,表现仍优于区域酒企。而2019年6月成立的五粮浓香系列酒公司,五粮液对原有的系列酒体系进行整合,也被认为是聚焦渠道下沉的一个战略性调整。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1~5月的统计数据,纳入国家统计局范畴的年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从2018年底的1445家净减少到了2019年5月的1175家,净减少了270家;也侧面反映了马太效应在这个行业的演变正在加速,市场正在越发向头部企业集中。
酒旗星行业分析师蔡学飞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白酒的品牌集中度提升是一个方面,在经历了连续3年的行业性提价之后,尤其在茅台的带动下,白酒产品的价格带整体提升。目前一线名酒的价格带已经稳固在千元,而区域酒企和省酒也都跟随推出了大量的中高端产品,产品价格带也从原先的百元水平提升至目前的300~400元次高端水平,名酒的品牌力尚可以支撑,但品牌力稍弱的区域酒企已经难以支撑快速高企的价格带。
记者统计发现,2016年五粮液普五的价格在620元左右,目前市场价格在千元左右,国窖1573在2016年的价格为560元左右,目前也涨到800~900元左右,而不少区域酒企的高端产品也看齐这一价格。
长期以来,白酒的定价逻辑并非完全基于产品,消费者很难理解白酒本身的真实价值,对价格的认知更多跟随白酒企业的定价走,因此区域酒企要想推动产品高端化,则需要大品牌和高价值内涵支撑,但并不是所有的区域酒厂都有这个能力,一旦价格升级导致价格带与实际品牌脱档,就会失去消费者和竞争优势。
而蔡学飞认为,下半年区域酒企的任务还将以稳价为主,整体增长放缓的趋势还会维持,但对于大部分区域酒企来说,淘汰赛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覃肄灵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