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酝酿再爆发:美团、滴滴出行等巨头强势入局

消费金融酝酿再爆发:美团、滴滴出行等巨头强势入局
2019年01月02日 04:58 时代周报

  消费金融酝酿爆发 巨头强势入局

  时代周报记者 罗仙仙 发自深圳

  “2020年,单单消费金融一项的市场交易规模就将达到10万亿元。”中泰证券在近期研报表述称。而长江证券的研报称,“预计2020年居民消费支出为43万亿元,消费金融行业每提高居民负债消费比1个百分点,即有数千亿元市场。”

  金融机构对消费金融市场的看好,正是基于2018年消费金融公司的整体盈利增长迅速,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等在互联网红利逐渐退潮后做出的主动改变,也是国家在整治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同时,鼓励发展消费金融。

  也正是如此,尽管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仍然处于低谷,但消费金融平台也正不断冒出。今日头条、美团、滴滴出行等互联网流量平台也开始入局,而消费金融牌照发放的闸门有“再放开”的趋势,2018年9月,中信消费金融与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拿下牌照,目前仍有超10家排队等待牌照批文。

  合规持续加压

  从2016年银监会要求的“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加强内部管控、加强外部监管、遏制违规经营、遏制违法犯罪”),到2017年开展的“三三四”整治工作,以及针对金融市场乱象的整治,监管的最终目的都是在于控制金融风险。自2010年国内首批3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银监会同意筹建的批复,消费金融便在监管之下运行、成长。截至2018年12月28日,全国共有24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准筹建或已开业。

  2018年,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频收罚单。据不完全统计,共有5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收到了7张罚单。其中,海尔消费金融因违反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湖北消费金融与杭银消费金融则涉及贷前调查、贷时审查不到位。

  而在2017年,仅3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共收到3张罚单,合计被罚款11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邮消费金融在2018年9月对业务还进行了自检自查,其公告称“暂停全部线下渠道受理普通‘邮你贷’业务,启动为期4个月的合作机构风险排查。”

  易观智库金融领域分析师王蓬博则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对消费金融的监管政策已从所有统计、资金、流量等各方面都细节化了,行业也在发展中和国家的监管之间找个平衡点,2019年不一定会再出监管政策,主要还是在落实。”

  目前,消费金融市场已出现的不良现象同样需要注意。21聚投诉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21CN聚投诉共受理全国消费者对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有效投诉量就达58449件,投诉的理由大多集中在高利贷、变相收取利息、暴力催收等方面。

  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均表示,未来的监管趋势只会越来越严,风控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其中,深圳一家大型消费金融公司中层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监管不断开出罚单是对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重视的表现,平台方需要更注重个人隐私、风控等细节。”

  新“风口”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8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8.5%,持续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主引擎”。与此同时,年轻人对消费金融的接受度正在日益提高,消费分期正在成为新的流行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之下, 2018年下半年,一系列支持消费和消费金融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

  2018年8月,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提出“要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一个月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这意味着,“消费”再一次被提到国家高度,同时提出的“鼓励消费金融创新”,这将使得消费金融公司迎来新一轮的业务增长点。

  201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优化促进居民消费的配套保障。其中要求,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保持居民合理杠杆水平的前提下,加快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

  政策导向对于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是明确利好,或将为消费金融行业带来新一轮的“风口”。王蓬博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2019年与以往年份发展不同的地方,首先是流量更为重要,场景端获取流量的能力将决定公司的规模潜力;其次,是线下场景在2019年将能更容易获客。”这意味着,具体涉及吃穿用、住行、文旅、教育等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公司,将会迎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值得一提的还有,2018年10月,中国银行业协会正式成立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并公布了22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作为会员单位。

  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竞争情况,上述多位受访者都认为,“具有先天获客、场景、资金等优势的企业将入场消费金融。”

  实际上, TMD(今日头条、美团、滴滴)、OPPO、携程等在2018年已入场消费金融行业。公开资料显示,今日头条与三家持牌金融机构合作,已推出了针对头条用户的消费金融产品“放心借”,而滴滴“滴水贷”、美团“生活费”早已悄然上线。

  互联网巨头的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同样已完成了消费金融领域的布局。百度拆分出“度小满金融”运营“有钱花”;腾讯于2014年底牵头成立的微众银行,其推出了的“微粒贷”“微车贷”等产品的累计放贷规模已近2000亿元;蚂蚁金服的“花呗”“借呗”,以及京东金融旗下有京东白条、京东金条等产品,直接覆盖了现金借款、电商购物分期等业务。

  上述深圳一家大型消费金融公司中层负责人认为,消费金融业务逐渐成为很多互联网公司的一项增值服务,“有流量、数据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切入金融业务,消费金融业务只要一个接口就可以参与,借贷资金可以通过小贷公司自营或者由持牌的第三方机构提供,就完成了业务和场景的深度融合。”

  通过消费金融实现互联网流量变现的趋势在2018年已经出现,2019年将愈发明显,各个行业巨头的“跨界”消费金融也将引发新金融格局的新变化。互联网巨头都将“金融科技”视为发展新金融的关键所在。

  “金融科技赋能可以让消费金融业务的风控、获客等成本进一步降低,同时服务效率、用户体验也较大的提升,更好地撬动消费金融市场。”王蓬博同时也表示:“未来对金融业务的监管一定是在强化牌照,无论是哪一方,布局牌照仍是首要。”

责任编辑:李锋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09 青岛港 601298 --
  • 01-08 华林证券 002945 3.62
  • 01-04 青岛银行 002948 4.52
  • 01-04 苏州龙杰 603332 --
  • 01-03 蔚蓝生物 603739 10.1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