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逆势走红
华夏上证50ETF吸金500亿
时代周报记者 宁鹏 发自上海
对于权益投资而言,2018年是艰难的一年。今年下半年以来,偏股型基金的发行跌至冰点,但ETF的规模却逆势增长,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全市场股票ETF总份额为2205亿份,较年初的831亿份大增165%。在过去,权益类ETF的份额增长往往发生在大牛市,今年却意外成为了ETF的爆发之年。
关于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孰优孰劣,业界的争论从未止息。在博时上证50ETF基金经理赵云阳看来,个股频繁爆雷,投资者通过个股参与反弹的积极性受到打压,分散投资的需求急剧提升;在市场获得阿尔法能力边际效应下降的背景下,超额收益越来越难以获得,那么,投资指数以获得相当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就成为必要之举。
但业内也有不同的声音。一位被动投资领域的权威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现在说是被动投资的春天还为时过早,ETF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观察。
被动投资的春天?
在主动权益类产品集体哑火的2018年,投资者对于ETF的热情却让人颇为意外。截至11月底,全市场ETF 规模达到近 6000亿元,较去年年底增长2300亿元,增幅达62.97%。
据Wind数据,今年以来新成立的非货币ETF合计共计34只,其中有4只为债券型,其他30只为股票型,合计募集资金总额高达848.7亿元,而2013-2017年5年间,现存非货币ETF的发行总规模才917亿元,增幅高达93%。
在今年所有权益类ETF中,博时央企结构调整ETF的首募规模最为出色,其发行规模高达252.22亿元,而基金三季报显示,公募基金业仅有27家公司权益类基金规模超过247亿元。
对于被动投资为何受到追捧,博时上证50ETF基金经理赵云阳表示:“今年以来A股持续震荡调整,尤其是中小盘股已经调整两三年,估值风险得到了较大的释放,部分投资者希望在合理价位去博未来的反弹收益,被套投资者则有加仓摊薄成本的需求。”
在赵云阳看来,由于ETF投资于一揽子股票,可以分散投资、准确反映市场整体走势的优势恰好解决了这类矛盾,为投资参与未来的反弹行情提供了方便。
赵云阳对于ETF未来的发展颇为乐观。他认为,上述因素的变化共同催化了ETF的火爆,并将在市场上形成明显的马太效应,也就是说,当市场主体发现ETF的规模增长效应出现之后,相关的配套资源都会往ETF倾斜,在产品运营、设计上进一步贴合市场的实际需求,推广力度加大,市场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从而形成类似生态链的自我良性循环,未来ETF也将进一步迎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机遇。
但业内也有不同的声音,某被动投资领域的权威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现在说是被动投资的春天还为时过早。在他看来,最近ETF的规模暴增是多种因素导致的,但从收益率以及一些其他的维度来看,其有效性还值得进一步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华夏上证50ETF作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权益类ETF,上一次华夏上证50ETF规模突破500亿元,还是2015年4月,当时受益于股市行情向好以及上证5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上市交易,作为上证50股指期货惟一现货标的的华夏上证50ETF规模迎来集中爆发,曾单日出现高达80亿元资金申购现象。
在权益投资萎靡的背景下,近期华夏上证50ETF再次突破了500亿元大关,投资者的行为无疑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马太效应明显
作为ETF的大户,华夏基金在ETF领域的布局较早。华夏上证50ETF是境内首只ETF,自成立以来长期位居权益类ETF规模首位。
截至三季度末,华夏上证50ETF的规模为413亿元。而在12月17日,在资金持续净申购和指数接连上涨的双重助推下,华夏上证50ETF净申购超16亿元,整体规模突破500亿元,达504亿元。
此次华夏上证50ETF规模再度突破500亿元,和上次所处的市场环境明显不同。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年内ETF出现申购潮,蓝筹类ETF一直是资金涌入的焦点。作为具有市场代表性的蓝筹指数,目前上证50指数估值位于历史低位。
Wind数据显示,在今年ETF大火的背景下,华夏上证50ETF交投持续活跃,除二季度外,其余季度成交额均超1000亿元。截至12月17日,华夏上证50ETF年内成交额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4081.21亿元,它也是目前唯一的年内成交额超4000亿元的权益类ETF,其成交额占全市场137只权益类ETF年内总成交额的32.15%,是排名第二的ETF年内成交额的近2倍。
值得关注的是,10月20日,华夏中证央企ETF发布成立公告,首募158.87亿元。至此,算上子公司华夏香港投资A股的RQFII-ETF华夏沪深300指数ETF,华夏基金旗下权益类ETF规模达1050亿元,成为首家权益类ETF管理规模超千亿元的基金公司。
ETF领域存在“强者愈强”的规律。除了华夏上证50ETF的近期规模一度超过500亿元外,南方中证500、华泰柏瑞沪深300等ETF内“吸金”效应明显,最新净值规模均已突破300亿元大关。
华夏基金有关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ETF的长期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对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运作流程的优化、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尤其是流动性的优化,这是ETF产品竞争的核心。ETF是否可以依据实时净值买卖,有没有连续、稳定、均匀的成交及挂单,能否快速满足投资者的超短期交易需求,都对产品和背后的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总监徐猛指出:“在跟踪指数一致的情况下,良好的用户体验十分重要。这里的用户体验指的就是成交速度,即产品的流动性。”
据徐猛介绍,以华夏沪深300ETF为例,今年国庆长假后,华夏沪深300ETF的二级市场成交十分活跃,至今日均成交额超过3亿元,其中10月12日、10月17日单日成交金额更是分别达到10.6亿元和6.32亿元。
这背后源于华夏基金为华夏沪深300ETF搭建了完善的做市商机制,其巨大的隐含流动性足以支持大额资金的交易需求。据悉,目前有10家做市商持续为华夏沪深300ETF做市,该基金应对大额资金成交的定价效率,较同类沪深300ETF具有显著的优势。
强者的盛宴
在新基金发行市场,ETF成为了公募行业2018年下半年难得的亮点。其中几只巨无霸ETF基金的发行,甚至能影响到相关公司的年末规模排名。
斩获颇丰的基金公司有博时、广发、华夏、工银瑞信、银华等,其中首募超过百亿的包括博时央企结构调整ETF的252.22亿元、华夏央企结构调整ETF的158.87亿元、工银上证50ETF的113.5亿元。
从产品的角度来说,3只央企ETF基金受到市场的追捧,除了博时央企ETF与华夏央企ETF首募成绩出色外,银华央企ETF亦募集了72.29亿元,三只产品的首募成绩合计接近500亿元。
实际上,从存量产品的资金流入来看,“强者愈强”的效应明显。数据显示,12月以来,流入ETF的资金超过百亿元,而这些资金多进入头部产品。
上述被动投资领域的权威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ETF并不适合所有的公司,因为这类产品需要巨大的一次性投入。除了采购超过千万元的系统之外,每年系统的维护成本也会超过百万元,再加上人员成本以及交易成本,需要旗下的ETF超过一定规模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时代周报记者统计,目前权益ETF规模突破百亿的基金共有10只:华夏上证50ETF、南方中证50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博时央企ETF、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华安上证18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华夏央企ETF、工银瑞信上证50ETF。
从上述数据来看,拥有大型ETF的公司多数为行业头部公司,即便是作为中型公司的华泰柏瑞,其在ETF领域耕耘已久。
据Wind数据,截至三季度末,华泰柏瑞ETF约310亿元,在可比的公司中排名第四。华泰柏瑞基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该公司指数投资团队十余年内保持着ETF运营无差错的纪录,旗下所有的ETF长期以来均保持着较低的跟踪误差水平,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广泛认可。
尽管市面上已经拥有多只上证50ETF,但拥有强大渠道的基金公司,仍能分到一杯羹。工银上证50ETF首募规模达到了113.5亿元。该基金是市场上第6只上证50ETF,按照基金合同生效公告显示,该基金的募集有效总户数为8037户,即户均认购金额为141.22万元。
工银上证50ETF基金经理赵栩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工银瑞信之所以推出上证50ETF,主要是为了满足投资者对于主流蓝筹类工具型产品的市场需求,使得客户在资产配置方案中有更多的灵活选择;另一方面,工银瑞信上证50ETF是公司被动产品线的重要补充,也是未来进一步发展ETF这类场内产品的重要布局。
南方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经理罗文杰指出,流动性是ETF产品的命脉,具有规模优势的中证500ETF市场流动性与成交活跃度遥遥领先。除与顶尖的做市商合作外,南方基金在提升ETF交易便利性与流动性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她举例说,今年第四季度以来,500ETF日均成交额近12亿元,11月2日更是创下了最近3年的成交天量,成交额48亿元,净申购38亿元,并且全天平均折溢价维持在15bps的水平。
个人投资者流入
基金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ETF投资者户数从去年底的75万户暴增至116万户,增幅达55%,半年来用户的增量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
华泰柏瑞指数投资部总监柳军表示,从今年以来ETF的资金增量来看,个人投资者的增量远高于机构客户,这说明ETF这一投资品种越来越受到个人投资者的青睐。
据中基协官网数据,ETF在海外一直是最受机构投资者青睐的投资工具之一。以美国为例,截至2017年底,美国投资公司管理的净资产规模累计达到22.51万亿美元,ETF规模3.40万亿美元,行业占比15%。而国内ETF占比远低于这一水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华夏上证50ETF的持有人结构来看,机构投资者的占比正在下降。据财汇金融大数据终端数据,该产品的户数由2017年末的12.13万户增长到2018年二季度末的15.72万户;机构的持仓比例从2017年末的81.55%下降到2018年二季度末的74.4%。
罗文杰指出:“500ETF从本身属性而言,是机构更加青睐的产品,例如今年可以看到险资加仓明显。但我们也发现,第二棒接力的个人投资者也已经加入了。”截至12月7日,南方500ETF今年以来净流入超过240亿元,规模增长接近90%。
不仅险资的配置在增加,个人投资者的热情亦不可小觑。南方500ETF的2018年中报数据显示,前十大持有人除联接基金外,均为机构投资者。对比2017年报,500ETF的机构持有份额从26亿份增至39亿份,其中险资持有份额数从约1亿份(约6亿元)增长至近5亿份(约27亿元),份额增长3.82倍。
从持有人结构数据来看,南方500ETF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数,从2017年年报披露的1.85亿份增长至2018年中报的5.00亿份,份额增长1.70倍,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从不足7%增长至超过11%。
对于ETF规模持续逆势上涨的原因,罗文杰指出,A股市场估值已经比较具有吸引力,中证500的市盈率仅19倍,处于历史底部;沪深300市盈率不到11倍,创业板市盈率仅30倍,均处于历史较低位置。对比国际主要市场,市盈率处于较低水平。
罗文杰还表示,A股市场在当前监管趋严、“雷”股频发的背景下,ETF分散化投资的特性有助于降低个股风险集中度,其与生俱来的风控效果通过了市场的检验,获得了投资者的认可。
责任编辑:李锋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