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地方政府债向居民开放 周小川的设想要实现了?
本报记者 黄斌 北京报道
导读
早在2012年,时任央行行长的周小川在公开场合提出了“当地居民购买本地政府债券”的设想。他认为,地方债应主要出售给当地居民,当地居民会基于自身的养老金、福利等问题来考虑是否购买,这样就构成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制约。
11月15日,央行、财政部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地方政府债券柜台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其核心内容为:允许居民通过银行柜台购买地方政府债券。
地方政府债是继记账式国债、政策性银行债券和国家开发银行债券后,央行放开的又一类可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的品种。
《通知》称,地方政府债的入场,可“为中小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选择,有利于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了柜台业务的吸引力,对于建设多层次债券市场具有积极作用”。此外,鼓励地方政府债券优先面向当地投资者发售和交易,也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投资人监督,健全市场约束机制。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技术负责人张伊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柜台业务的开通,地方政府债的投资者中,个人投资者比例短期内预计将有小幅度提升,中长期来看个人投资者有望成为地方债交易的重要力量。投资者向个人扩容,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说,也有利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信息披露形成新的外部约束。
目前,地方政府债已是债市第一大品种,截至10月末,存量规模已超过18万亿元,高于第二大券种国债的14万亿元。
缓解银行购债压力
实际上,在这之前,个人也可购买地方政府债。
2016年,上交所向中小投资者开放地方债,只要拥有证券账户,即可在交易所购买地方政府债;但由于地方政府债的发行主场在银行间市场,加上“拥有证券账户”这一门槛,使得个人购买地方债的规模有限。
而《通知》的下发将改变这一局面。
“普通个人都可以买。”北京某券商固收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尽管央行并未在《通知》中明确说明投资者范围,但根据《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管理办法》,有一定门槛要求的合格投资人可通过柜台市场交易银行间所有券种,而非合格投资人则被要求购买不低于AAA评级的债券,而“在未来几年里,地方政府债应该都会在AAA”。
“现在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地方政府债的收益比国债高,比较有吸引力,宣传到位的话,供需两旺。”该券商人士表示,从《通知》的规定来看,是否在柜台向个人销售债券,这一点地方政府掌握主动权,“地方政府的意愿还需要观察”。
同时,向普通居民出售地方政府债,可以缓解银行的购债压力。
“地方政府债主要靠银行包销,因为利率一般就比国债高一点,所以纯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银行肯定是不愿意买的。”华中地区某股份行行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银行有更多投资标的可选择,但由于“财政厅做国库现金招标时,地方金融办进行财政存款分配时,银行购买当地地方政府债的多寡,都是很重要的考虑”,银行为争取财政存款,通常都会配合地方政府包销债券。
“这几年地方政府债发行规模巨大,银行包销地方政府债会对市场造成扭曲,而且挤压了信贷投放空间。”该人士说。
周小川设想能否实现?
允许居民直接购买地方政府债,益处多多。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对个人投资者而言,资产配置的选择趋于丰富,并能增加投资理财收入;对地方政府债而言,个人投资者的加入,有望提升地方债交易的活跃度,完善地方债的定价机制,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因为个人投资者对国债比较熟悉,对地方债相对陌生。
《通知》还称,鼓励地方政府债券优先面向当地投资者发售和交易,也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投资人监督,健全市场约束机制。
“会有更多投资人关心地方政府债的资金使用与风险,如果觉得风险大,投资者可以‘用脚投票’,对地方政府的举债、投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这是一种市场化的约束。”北京某资深私募债基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此解释“市场约束机制”。
实际上,早就在2012年,时任央行行长的周小川在公开场合提出了“当地居民购买本地政府债券”的设想。他认为,地方债应主要出售给当地居民,当地居民会基于自身的养老金、福利等问题来考虑是否购买,这样就构成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制约。
“中国的‘央地’关系与国外不同。比如美国的联邦制下,地方政府举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政府债务水平,联邦政府的救助义务很有限,底特律政府都可以申请破产保护;而中国的地方政府债,目前来看更像是中央政府的延伸,地方政府债带着中央政府的隐形担保,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制约,可能需要更多依赖财政改革。”前述私募债基人士对记者表示,中国地方政府债和国外的市政债存在着本质区别,个人投资者入局,所起到的市场约束或较为有限。
周小川的设想能否实现,或许只有时间才能揭晓答案。
(编辑:曾芳,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zengfang@21jingji.com)
责任编辑:谢海平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