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学东
利率才是调整资产价格和资金流向最重要的指挥棒,近几个月来货币基金出现清盘数量同比增加以及大型货币基金规模大幅缩水的情况,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利率,而这些资金今后将要去哪里,才是普通理财小白们要关切的问题。
根据统计,今年以来,货币基金的清盘数量达到历史高峰,共有不少于14只货币基金选择清盘,而在2017年,这一数据仅为5只。
这些基金之所以清盘,主要原因是规模大幅缩减,8月23日结束托管的“泰达宏利京天宝B”,去年底时资产净值尚为11.63亿元,而今年中报时规模已经归零;“西部利得天添益货币B”去年年报规模为5.17亿元,而今年中报时仅为0.17亿元,该基金也于8月14日完成清盘。
如此规模的货基清盘与规模缩减,与机构定制基金的退潮不无关联。今年上半年共有19只货基规模缩减超过100亿元,其中12只的机构持有比例超过80%,且户数少于500户。
某些大型的货币基金此前都是规模急剧放大,不得不采取各种规模限制措施,但是今年却出现了规模萎缩。比如余额宝,三季报显示,天弘余额宝在三季度的总申购份额约为1.74万亿份,总赎回则达到约1.87万亿份,这也使得其规模在三季度从期初的1.45万亿份下滑至期末的1.32万亿份,相当于下降了约1300亿份。
原因当然与监管政策,比如资管新规实施后限制委外等等有关。但更重要的因素是收益率锐减,此前的货币基金动辄收益率达4%或者5%,但是现在都纷纷“破三”,在余额宝平台上的13只货币基金中,只有一个收益率在3%以上,其他都已经破三,天弘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降至2.66%以下,这还是调了仓位和久期的情况下达到的,比如加大了高收益率的债券投资。
为什么当年一度扬眉吐气的货币基金,现在如此灰不溜丢?其实主要决定者是央行,央行的货币政策从紧缩向宽松转变,就缩窄了货币基金的财路。
从今年年初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大,债务成本高企,投资下行严重,央行开始在公开市场大量投放流动性,3次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向市场释放基础货币2万亿以上,并且通过MLF向市场释放资金。
更为明显的迹象是,去年美联储加息,央行小幅跟随几次。而今年美联储加息3次,央行一次也没有跟随,按兵不动,而最后一次加息,央行背道而驰,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表明了央行货币政策的方向是宽松的。
央行的货币政策取向表述也发生巨变,今年6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纪要表述: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而此前的表述是“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
市场利率下行,引发各种资产价格跟着下行,货币基金作为主要在货币市场上投资的产品,其收益率也必然下行。许多企业,尤其是一些国企,此前把银行贷款或者闲置资金放在余额宝等货币基金里博取收益,流动性好,收益还高;现在有些企业资金开始紧张,他们就会选择其他投资方式。
那么这些从货币基金流出去的资金要去哪里呢?笔者认为,一方面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冷却,货币在持续收缩,部分资金就消失了;另一方面,如果股市债市的收益未来上行,这些资金可能就会流到这些市场,这其实也是监管层严格执行资管新规,并调整货币政策取向的目的,就是要把货币基金这种有点“空转”意味的投资逼到实体经济中去。
责任编辑:张国帅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