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会客厅:专家详解个税如何抵扣 手把手教您省钱

新浪会客厅:专家详解个税如何抵扣 手把手教您省钱
2019年01月16日 12:04 新浪财经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直播地址:新浪会客厅:专家详解个人所得税抵扣如何操作?(上)  

  新浪财经讯,1月16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在手机上已经可以填报啦!

  那么个人所得税抵扣APP在哪儿下载?住房租金、子女教育、养老保险等个税抵扣前要准备那些相关材料呢?新浪财经特邀个税专家为您解读。

  主持人 :个税改革后专项附加扣除都有哪些项目?具体哪个项目我们才能得到?

  孙晓川:相信大家从去年8月份、9月份开始就开始发现,我们国家不断推出针对个税改革的相关政策,包括我们的《个人所得税法》,包括“实施条例”包括“部门规章”,各个层级的公告、解读都层出不穷。对于我们每一个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来讲,政策更新的时间、力度和频次在不断提高。

  今天主要是带着大家介绍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一下专项附加扣除都会涉及哪些内容,具体每一项内容会有操作层面政策的一些解读和如何帮助大家去记忆我们的专项附加扣除。

  第二部分,给大家介绍一下APP在操作层面如何注册,如果出现密码丢失或者是说我们在信息提交过程中需要准备哪些材料进行一个讲解。

  下半场的部分,我们会针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做一个详细的解读针对案例的一个介绍,以帮助大家更有实操的指引和帮助。

  第一部分  

  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大家所熟知的六部分,包括:

  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

  1. 子女教育

  子女教育这一项,适用的情形是“纳税的子女接受全日制的学历教育相关支出”。这是我们能够享受子女教育这一项扣除的具体情形。

  标准是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也就是你有一个子女,就能够享受到1000元每月的标准定额扣除,如果是多子女可以进行翻倍

  时间是,如果你的子女处于学前教育阶段或者学历教育阶段,都可以享受。当然我们的学历教育阶段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这个阶段都能够享受到的。

  享受的主体是父母一方享受百分之百或者是夫妻双方约定各扣50%。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这个纳税年度是我们引用了《企业所得税法》所指的“应纳税年度”的概念,从当年的1月1号到当年的12月31号,是这么定义我们的“纳税年度”。

  备查材料。如果我们享受了子女教育的专项附加扣除,需要留存哪些备查材料?如果我们的子女接受的是境内的教育,不需要备查材料的;如果接受的是境外这部分,需要留存境外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这些信息,以备后期税务主管机关在抽取样本进行抽查的过程中,能够提供给我们的税务机关,证明我们的扣除没有问题。

  此外,子女教育强调的是父母而非家庭的概念,不是领了结婚证之后,这个子女才能扣除,只要是父母,帮助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等等这些情形都是可以扣除。

  2.继续教育

  适用情形:在境内接受学历或学位教育,首先明确了一定是境内,不是像子女教育那样既可以是境内也可以是境外。

  标准:如果是学历或者学位的继续教育,是按照每个月400的标准;如果是职业资格继续教育,这种形式必须是取证当年按照3600元的额度进行扣除。

  主体:如果是我们的学历教育,这种情况下可以是本人。如果是本科以下学历的这种继续教育,可以选择由本人扣除,也可以选择给父母按照子女教育进行扣除。

  备查材料是技能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继续教育,需要留存相应的证书作为备查。

  当然为了帮助大家记忆,这个点实际上是学历和学位要取其一。什么概念?整个继续教育要么取得学历教育,要么取得学位教育,两个取得当然更好,如果实在没办法,至少能保证学历能够拿到,能够享受到专业扣除。

  职业资格证书取得,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享受职业资格这个专项扣除,一定要取得证书。如果参加一个职称考试,没有拿到证书是不可以扣除的。

  主持人:我们拿到证书的当年才能扣除。

  孙晓川:一定是当年。当然也有勤奋好学的同学,如果当年取得多个证书,也只能按照一个证书一个3600进行扣除。

  3.大病医疗

  第一个对应的适用情形是一个纳税年度,与基本医保相关的自付部分的医药费支出超过15000的部分;这里边有几个点:第一是纳税年度。刚才我们介绍到。第二,医保系统内得自付部分,一定是自付部分。然后是超过15000的部分,这是适用情形。

  对应适应的标准,是超过15000的部分在8万的限额以内,如果你不够15000,不达到我们的适应情形。如果超过15000,比如发生100000,减去15000,还有85000,但是只有8万限额,只能按照8万进行扣除。

  享受的时间是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的时间,就是在次年的3月1到6月30号,这是其中一个专项附加扣除的区别于其它5个专项附加扣除适用时间点的区别。其它的都是在预扣预缴阶段都能够享受到,而针对于我们的大病医疗这种形式,只能到年度的汇算清缴阶段才能享受到。

  扣除主体,支出可以选择本人或者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可以由配偶的一方扣除。这里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词叫“一方扣除”,也就是针对未成年子女的扣除,只能选择要么父亲,要么母亲。只能选择一方,不能说父亲50%、母亲50%,这是不适用的。

  对应的备查材料需要留存医保相关的收费及票据的原件,如果原件拿去做补医保或者其它形式的报销,至少留复印件,可以支持后续备查。

  为了帮助大家记忆,简单总结了一下。大病的免征是15000。“免征”的概念跟大家常规意义上所知道的我们的起征点稍微有些区别。“免征”的概念是我们免征额以上的部分我们征税,免征额以下的部分是不征税的。同样回到大病医疗,大病医疗免征15000是什么概念呢?就是15000以下的部分不能享受抵扣。超过15000的部分,8万的限额内可以限额内据实扣除。8万的额度“汇扣缴”,这个“汇”当然不是错别字,8万额度的“汇”指的是汇算清缴的时候扣除,是具体的汇缴的时间点,不是说在月度的预扣预缴就能够享受。这是大病医疗。

  4.住房贷款

  适用情形:纳税人本人或配偶使用银行或公积金贷款购买境内住房,发生首贷利息支出。几个关键点,本人或配偶,这是明确了购买的主体。使用的贷款形式包括银行贷款和公积金贷款或者银行+公积金的混合贷款,这种情形在我们的事务中比较多见。确定还有一个购买的境内住房,我们的房屋的坐落位置要有限制,必须中国境内,如果是境外不在我们这次政策的考虑范围之内。同样,发生的首贷利息支出,通常针对房子我们是“认房”还是“认贷”的问题,这次专项附加扣除所考虑的是“认贷”的问题,一定能拿到首套贷款的利率,就能够参加专项附加扣除针对房屋贷款利息的扣除。

  “标准”是标准的定额扣除,按照每个月1000的额度进行扣除。

  “时间”是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也就是20年。

  可以享受的主体,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即本人或配偶。这和我们刚才谈到的也有一个“一方”的概念,大病医疗里面我们针对“一方”,也就是说针对住房贷款,要么是丈夫去扣1000,要么是妻子扣1000,不能丈夫、妻子各扣50%。

  主持人:双方共同贷款只能选择一方扣除。

  孙晓川:对。备查,纳税人应留存住房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备查。

  为了帮助大家记忆,我解释一下,婚前以个人为最小扣除单位,婚后以家庭为最小扣除单位。什么概念?如果是婚前各自贷款,那么你这时候能够享受到的额度是以每个人可扣除单位,也就是1000元。结婚前每个人都可以扣除1000元,婚后以家庭为最小扣除单位,两个人结婚了,组建一个家庭,这个家庭可扣除金额上限是1000,从2000变成1000。当然还要取决于贷款到底是丈夫进行贷款还是妻子贷款,原则上“谁贷款谁扣除”。如果两个人分别贷款,就是分别各扣50%,就是500。

  5.住房租金。

  适用情形是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关键点是“主要城市没有住房”。至于你在哪儿租的房子不关键,主要认定的标准是你主要工作城市只要没有住房,能够享受到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对应的扣除标准,如果是一类的36个城市,可以享受1500/月扣除标准。当然如果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可以享受1100元/月;不超过100万,800元/月。

  时间。指合同(协议)约定的租赁期开始当月至租赁期结束当月。也就是说如果提前退租,按照实际租赁期进行扣除。

  主体。住房租金支出由签订租赁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扣除。也就是谁签的租房合同谁扣除专项附加。

  备查材料应当留存我们的租赁合同、协议等有关材料。

  为了帮助大家记忆,这部分是谁签合同谁扣除,也就是谁签订了租房合同谁享受扣除额度。工作城市定额度,实际工作城市也就确定了你的可扣除金额是1500还是1100、800。

  6. 赡养老人。

  赡养老人适应的情形是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一位以上年满60岁被赡养人的赡养指出。只要被赡养人年满60岁,年满当月可以享受到对应的扣除。

  标准:取决于赡养人的主体资格。如果赡养人也就是我们的纳税人是独生子女,额度是2000元每月。如果是非独生子女,需要跟你的兄弟姐妹去分摊这两千额度,但是每个人的扣除额度不能超过1000元。

  具体时间:被赡养人年满60岁的当月至赡养义务终止的年末。如果这个老人很不幸在1月1号去世,如果严格按照政策解读,比如2019年1月1号去世,他可以享受到19年的12月31号。这是政策层面额外需要提醒大家。

  主体的部分:赡养60岁以上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赡养人的纳税人。这是我们能够享受赡养老人这个专项扣除的享受主体。

  备查:如果我们针对赡养的专项附加扣除2000的额度,如果是涉及到共同赡养人的问题,我们可能会涉及到均摊、约定分摊和指定分摊情形。如果是约定分摊和指定分摊,我们需要签订书面的分摊协定作为我们这项扣除的备查材料。

  最后,为了帮助大家记忆,“六十谁扣看血缘,是否独子很关键”。什么概念?60岁的时候谁来扣除,要看血缘关系。比如说女婿能不能扣岳父、岳母的?看血缘,是不是有血缘关系?实际上是没有的。包括儿媳是否能扣公公、婆婆的,也是不能扣除的。但是如果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去世,纳税人承担了祖父母的赡养义务,比如甲的父母去世了,他承担外公、外婆的赡养义务,他有没有血缘关系?当然是有的,因为他的母亲的妈妈是他的外婆,他是有血缘关系的,这种情况下是可以扣除的。所以“60谁扣”这种情况通常情况下我们要先看一下血缘关系。“是否独子很关键”,如果你是独生子女,当然能够扣除2000的额度;如果是非独生子女,整个2000额度进行再分配。这是赡养老人部分。

  第二部分

  我们申报的途径有哪些?国家列示了三种情形:第一,纸质模板进行提交。第二,电子模板。第三,远程报税单形式,远程报税端分为APP单和web端。

  主持人:现在远程报税端APP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从现在来说大家有非常多关心的问题,比如这款APP如果信息填错了应该怎么办?APP使用的的时候不小心删除了,我的信息还在吗?另外,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是下载了APP之后,发现了自己入职了从未入职的企业信息。孙老师,我们碰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处理呢?

  孙晓川:感谢主持人的提问,这几个问题也是我们在实操层面遇到比较多的问题,第二部分我会带着大家针对APP从注册到信息填报,到专项信息的收集到最后的申报,以及出现从未任职雇佣单位信息出现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来处理,我简单带着大家整个过一遍。

  实际上简单分析APP端针对信息收集的一些特点,APP端这种信息收集,实际上我们在填报之后可以直接提交,针对你的扣缴义务人,也就是雇主这个企业可以从你的报税端直接下载更新,获取到你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这是非常便利的。先简单介绍一下APP从操作层面能够给大家带来哪些便利。

  第二,APP端,因为刚才我们介绍了六项专项附加扣除,内容实际上不能叫有各种坑,但是比如住房租金和住房贷款会有互斥的方案,APP端会把对应的情形和控制点设计进去,所以APP整个控制的环境和环节是比较好的。

  第三,提醒无论是纳税人还是扣缴义务人需要注意的,纳税人在提交信息之后需要三天的时间才能到我们的扣缴义务人端,我们要针对每个人做好时间安排。

  主持人:指的是三个工作日还是三个自然日?

  孙晓川:三个自然日。

  第四,无须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对申报打印的数据进行留存和备查,这部分基本上我们在手机APP提交之后,也不需要再打印出来给扣缴义务人再签字盖章,作为最后的备查材料,这是不需要的。因为你已经提交到国家税务总局整个大数据里,已经存在在里边了。

  专项附加扣除的金额,只能由企业的办税员员也就是扣缴义务人的办税员进行系统内的查看,提交之后原则上讲如果不出现特殊情况建议大家不要修改,如果信息确实变化需要大家进行信息更新和补充。所以,我们在提交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和小心把主要内容填准确。

  我们简单分析了一下APP端适应的扣缴义务人的场景,比如企业的雇员非常多,办公相对分散,基本上纳税人都能够了解,知道APP的常规操作,这样通过手机端填报之后,扣缴义务人可以在指定的时间或者是填报三天之后就可以下载更新到我们的APP中提交的这些信息了。

  简单带大家过一遍系统介绍。刚才主持人刚才提到APP如何辨别是不是我们国家官方发布的真的,存在各种木马和漏洞的APP。

  主持人:现在应用商城确实有各式各样的APP。

  孙晓川:最简单方式扫描右下角二维码直接下载或者是通过app商店搜索个人所得税,看到我们的发布机关是国家税务总局,就可以放心地下载、注册和信息填报。

  首先,实名注册。

  实名注册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纳税人是否是属于本人,会提交必要的真实性的信息进行验证,以保证我们纳税人提交的信息的安全和准确,建立可靠的信用基础。目前支持两种方式是人脸识别注册和大厅注册码注册。当然纳税人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种进行注册,当然如果你是外籍人,只能选择大厅注册码注册;如果是身份证这种方式的话,可以选择人脸识别。

  主持人:人脸识别必须是本人现场识别吗?

  孙晓川:这个问题非常好。因为整个人脸识别的注册实际上需要调取公安部的人员信息,比对你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这个验证的过程会很快,拿起手机扫一下,基本上一两秒钟可以比对通过。如果不是你本人,实际上没法通过,一定建议大家要本人进行注册。

  大厅注册码注册。这种注册方式需要纳税人先要在办税厅获得注册码,然后在平台开通账号。当然这种注册方式适用所有的证件类型进行注册。同时提醒大家,这个注册码的有效期为7天,要在7天内进行注册,如果超过当然可以重新再申请。这是大厅注册码的注册方式。   

  第二,人脸注册。

  人脸注册实际上调用了公安人像的数据进行比对,只支持居民身份证的注册形式。这一页是我们针对人脸识别注册的流程,需要选择“人脸识别注册”,“阅读并同意”我们的注册协议。如实填写我们的身份信息。系统会对登录名、密码有规则的校验,说白了针对我们填写的信息可以过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以及登录名多种方式进行用户名和密码的确认。

  此外, 子女可以代为父母进行操作,APP端注册的环节一定是本人进行人脸的识别注册。但是注册完成之后,子女可以协助你的父母进行一个信息的填报。这也就回到自然人信息采集的界面,这个界面主要是查看和维护我们个人的信息对于我们享受的税收优惠,以及后续快速的退税、补税的问题有一个介绍。个人信息包括我们的基本信息、辅助信息、能够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情形和境外人员四部分。包括第二点的任职受雇信息,也就是雇主是谁。家庭成员信息,包括子女是谁,因为必须要享受到子女的专项附加扣除。老人是谁,我们的共同赡养人,需要在前期也会填,如果是非独生子女,这个信息建议大家也是要填到我们的APP里边,以及我们对应的银行卡信息。实际上这个APP所开发的模块里边,后续会给大家开放,包括我们的缴税环节、退税环节以及在线的缴款环节,包括微信缴税、第三方缴税,在功能设计上已经在系统里边预留出来,只是现在还没有开放出来。

  主持人:这款APP刚刚注册完成之后,有的时候信息完善度会显示60%、70%,尽量还是要把它填到100%完成,比较方便一些。

  孙晓川:这个app,相信大家如果涉及到专项附加扣除这种状况,一直会伴随着大家在整个的职场生涯里边,因为你会对应着要做信息的采集和收集,这样实际上我们对于个人的基础信息,包括我们的手机号码、银行卡、雇主信息,这些都需要进行一个再三确认,以免后期在整个信息出现错误的时候出现一些问题。

  关于个人基本信息我们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我们的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国籍、出生日期、性别和对应的纳税人识别号,由系统自动带出。如果证件为身份证号码,自动带出我们的注册地址可以修改;如果是证件为身份证以外的类型,自动带出的注册地址也是可以修改。这是对于基础信息我们需要进行填报。

  我们的学历,现在系统里预留出来,包括研究生、本科和本科以下,是这样一个划分。

  辅助信息这部分,大家可能用的会相对少一些,因为我们通常是拿居民身分证进行在线注册。但是如果你说身份证用起来不太方便,添加一个类似于比如说把护照进行注册,实际上如果我去办税厅出示我的护照,添加了个人辅助信息以后,也是同样可以进行办税处理的。这是方便大家,如果是做另外一种辅助证件的一个后期的办税的证件证明。

  优惠信息,现在平台上主要分为残疾、孤老和烈属,我们要提供对应证件的号码和信息的上传。

  境外人员信息,如果你的注册身份证,以身份证形式注册,实际上这部分是不显示的,因为我们知道外籍人这部分一定是大厅注册码的形式注册的。他的证件要填写你的选择出生地、首次入境时间、预计离境时间和涉税事由。要写清你来中国的具体目的是什么,是任职受雇还是临时劳务等等情形。

  任职受雇信息。我们在做个人信息注册之后,系统能够自动判断出你现有的任职受雇单位是谁,也就是我们的扣缴义务人是谁。这样实际上我们个人中心的任职受雇中心,点击右上角添加任职受雇信息。通常如果我们前期企业信息进行数据的交互,完成信息注册之后就能够看到。如果你实在看不到,也能支持系统录入的操作,手动操作。

  当然下边的蓝色部分是特别提醒大家的,如果员工在扣缴单位离职以后,扣缴单位把人员状态修改为“非正常”,这个词有点拗口,但确实是我们平台上就叫“非正常”。如果在职员工,是正常状态,如果离职状态要改成非正常。目的是什么?目的是避免在你离职之后,你的任职受雇单位仍是原雇主。所以,要提醒你的原单位要把你的人员信息改成“非正常”,是否雇员改为“否”,并且填写你的离职日期。

  主持人:如果发现没有修改会联系相关单位。

  孙晓川:后面会讲如果你发现你已经离职的单位仍然是你的扣缴义务人我们如果进行申诉。

  这部分是关于家庭成员信息如何填写。第一部分是家庭成员信息,点击右上角添加,选择与纳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是配偶关系、子女关系还是父母关系、继父母和祖父母、外祖母以及兄弟节目,共同赡养人需要完善的信息,需要对应人员的对应证件类型、证件号和姓名,系统里会针对每一个人和纳税人的关系,和这些证件信息做一个展示。

  银行卡信息需要进行完。需要填写对应的银行、卡号和对应预留的手机号码。最开始谈到了涉及到密码的修改、密码的找回,可以通过银行卡信息形式进行找回。所以银行卡的录入也是非常关键的。据实填写银行卡,并且银行卡一定预留的号码是当前的手机号码,如果开卡的手机号压根儿不是这个,后期通过“银行卡找回”的形式实际上是收不到验证码的,一定是注册时预留的手机号。若填写手机不是银行卡预留手机号码,这时是无法接收到我们的短信验证码。

  申报。我们进行完注册,做完信息提交之后,就涉及到每一项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采集。这个采集只需要在APP端提交之后,无须再到税务机关进行纸质材料的提交。

  首先,子女教育。

  我们在填报信息前需要准备对应的子女受教育的起始时间和子女的证件及其号码,以及如果涉及到配偶约定分摊还需要配偶的证件和号码。

  具体流程:点击首页的“子女教育”,确认信息无误之后点击“下一步”,本人信息包括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和联系地址。基本上我们在添置每个专项附加扣除的时候都会做提醒,如果没问题直接点“下一步”。第三步是“据实选择录入子女的教育信息”,如当前受教育阶段、教育时间起止等。中间部分要谨慎填写,就是教育的截止时间,如果教育是连续的,建议这一点不要填。如果子女的信息,子女是停止接受教育,参加工作了,这时我们再填这部分。包括第四步“是否是配偶分配方式”,如果这时配偶信息没有添加,也可以添加,最后是选择我们的申报方式,可以选择扣缴义务人申报,也就是选择在你的雇主企业进行申报,也可以选择综合所得年度进行申报。两者的区别是综合所得年度自行申报,是我不愿意把我的信息分享给我的企业,不愿意在我的预扣预缴环节进行扣除,就到次年的3月1号到6月30号汇算清缴的时候进行提交,必然会涉及到退税的问题,涉及到银行卡注册准确的问题。

  继续教育同样,填报前需要准备我们的继续教育的起止时间、职业资格的类型、证书取得的时间,会涉及到确认信息无误点击下一步,选择扣除年度及继续教育的类型。第四步骤是需要根据人社部门公布的140个职业资格的目录里边选择对应的,如果在目录的范围之内能够扣除,如果不在目录的范围之内,原则上讲现在是不可以的。当然人社部门会根据具体的情况添加和删除职业资格名录。

  选择申报方式进行提交。大病医疗这一点比较特殊,这是六项专项附加扣除唯一一个只能在年度汇算清缴,就是只能在次年3月1—6月31号进行扣除的专项附加扣除。

  需要准备的填报信息包括“患者的证件信息”、“个人的负担金额”和“医药费总额”。目的是计算我们是否超过15000,超过部分是否是8万以内还是8万以外。

  确认信息无误之后选择扣除年度与纳税人的关系,据实录入个人负担金额以及医疗费用支出,点击“提交”就可以了。

  这是大病部分。

  住房贷款利息。

  需要准备的信息包括房屋的坐落地址、房屋的证书类型、房屋的证书号码以及贷款的类型期限、首次还款日期、合同编号以及对应的贷款银行。

  贷款方式包括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组合贷款。

  杨希:这部分在贷款合同上都有体现,只要照着贷款合同来填写就可以。

  孙晓川:对,非常正确。第一页有一个提示,系统内会涉及这样的互斥方案。“若您已填报住房租赁信息请勿填写本表,否则会导致政策适用错误,影响个人纳税信息甚至违反税收法律。”因为我们政策明确,针对住房租金和贷款利息这两个是互斥的,只能选择其一。这部分你在填写你的住房贷款的时候会提醒你住房租金有没有填,当然住房租金填写的时候也会问你贷款这部分有没有填,避免两者有重复。

  第二部分是确认本人信息无误后录入我们的房屋信息,选择扣除年度以及贷款方式,同时选择贷款是否为本人以及分配比例。因为会涉及到婚前分别贷款婚后如何扣除的问题。

  选择申报方式,是扣缴义务人还是年度汇算清缴进行提交。

  住房租金。

  点击首页的住房租金,确认我们的本人信息以及录入对应的房屋信息,包括出租方的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以及组织代码名称。比如说你是从一个企业或者是从一个房屋中介租赁的房屋,这时需要填写这家中介机构的名称和他的纳税人识别号。

  主持人:租金合同有所体现,照着填写就行了。

  孙晓川:对,包括坐落地址的合同以及租赁的起始日期。

  “选择扣除年度”,需要填写对应的住房租金的这些信息。

  “录入对应的出租人的信息”,如果出租人为自然人,就录入身份证号,也就是房东的身份证号。如果出租人是一个组织,需要提交整个纳税人识别号,选择我们的申报方式提交即可。

  赡养老人。

  赡养老人在填报之前我们需要准备的信息,包括“被赡养人”的信息,也就是我们的父母或者是我们的祖父母信息需要准备,包括对应的,如果你是非独生子女,你的分摊方式是指定分摊还是约定分摊,包括月度的扣除金额,总额是2000,但是每个人每个月的扣除额度不能超过1000。如果是“非独”,一定会涉及到共同赡养人的问题、兄弟姐妹的情况。点击“赡养老人”,确认“信息无误”,选择扣除年度及被赡养人的信息,选择是否为独生子女。然后选择我们的“申报方式”提交即可。

  我们把所有的信息提交之后会涉及到我们缴款的问题,包括网上缴税,当然缴税的方式通过三方的协议缴税,银联的缴税,甚至支持云闪付和微信等几种形式。缴款之后可以查询已缴款的金额情况,同时针对证明,后续可以通过APP端直接看到我们的个人纳税记录。这是很方便的。

  主持人:很省时间。

  孙晓川:对,原来我们要开一个完税证明,需要到大厅或者不去大厅,去自助机进行身份的识别和打印,后期我们可以从APP上进行直接下载,很方便使用。

  个人所得税纳税记录的开具,通常我们需要进行身份的采集,能够开具在全国范围内你所缴纳的各种个人所得税税目的税款,包括零申报的部分,也是在我们的开具范围,就是对于预扣预缴分类所得仅指税款为零,也就收入不为0。比如说收入是4000块钱,减去5000免征额之后,不需要缴税,这也会在我们的纳税记录里有所体现,虽然税额是零,但是收入额是不为零的。可以进行打印。

  我先跟大家做一个分享,纳税记录为PDF格式,需要对应密码为身份证的后六位。操作是点击查询纳税记录,选择打印的证件类型并完善信息,纳税信息申请,点击保存可以存到本地手机上,方便大家使用。

  主持人最开始提到一个问题,就是申诉的问题。如果发现我提交的信息存在异议,比较有特点的是,我们针对扣缴义务人,他不是我的雇主,我也从未任职或受雇,或者有过任职、受雇经历,但是我现在不在这家公司任职、受雇,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第一,如果曾经是任职受雇的单位,我们选择类型的时候选择“曾经任职”,税务机关会将信息反馈给这家公司,也就是你原有的雇主,雇主在扣缴端会把这个信息比如转成“非正常”,从“是”雇员转成“不是”雇员,雇员的状态是“否”,再把离职日期填写完毕,这个时候你的雇主信息里面就没有这条记录了。如果你说我从未任职,很可能存在身份被冒任的情况,这时我们也需要选择“从未任职”,把情况简单地再在APP端做一个提交,比如我的身份信息从未对该家公司进行过递交,也从未在该家公司进行任职,这时手机端会针对扣缴义务人所在的税务机关进行一个沟通、提交,进行修改和删除,这样进行对应的一个解读。

责任编辑:郭建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23 西安银行 600928 --
  • 01-23 恒铭达 002947 --
  • 01-17 华致酒行 300755 16.79
  • 01-16 新乳业 002946 5.45
  • 01-16 威尔药业 603351 35.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