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9月21日,由中国银保传媒、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3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在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民健康,这是中国健康保险事业发展的一个宗旨。
周延礼表示,保险业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协同推进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高质量发展。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功能,持续推进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与医疗机构密切合作,更好地服务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事业发展。
周延礼认为,与医疗机构密切合作,保险业能更好服务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上。从宏观医疗体系来看,目前各家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积极推动的“惠民保”是商业保险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服务创新的一个有力抓手。
从微观健康管理实践看,部分地区“惠民保”业务承保重点保障医保目录外的医疗费用,特别是将特药、新型诊疗技术等纳入保障范围,解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健康管理的需求。从“惠民保”业务的未来发展看,建议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提升业务经营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惠民保”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找到产品成本、服务质量、可持续能力间的平衡点。周延礼认为,一要找准业务定位,遵循市场规律,准确把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要结合群众的现实需求和支付能力,开发能切实满足群众保障需求的产品。三要不断积累经验,依据实际医疗费用数据,不断提升产品定价的科学性。
医疗管理是保险机构及医疗服务机构通过对其医疗保险客户或医疗服务客户开展系统的健康管理,以数据资源为支撑,达到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或发展,降低出险概率和实际医疗支出,从而减少医疗保险赔付损失的目的。随着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不断充实,”健康保险+健康管理”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专门的系统方案和营运业务模式,赋能传统医疗机构。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它通过所收集的大量的个人健康信息,分析建立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危险因素与健康状态之间的量化关系,数据要素化之后,为保险公司预测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因为某种特定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并据此按人群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控制与干预,可以帮助政府、企业、保险公司和个人,用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截至2022年底,我国经营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险公司共有156家,在售产品超过7000个,覆盖人数超过7亿人,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942.3亿元,赔付支出3649.6亿元,为参保人积累了1.6万亿元的长期健康险风险准备金。此外,保险业还积极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12.2亿城乡群众,累计赔付超过7千万人次,各地参保群众大病报销比例提高了10-15个百分点。保险机构积极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覆盖人口累计超过1亿。保险机构参与了绝大多数国家级试点项目和地方自主试点项目,服务质量和效果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可,群众的满意度也大幅提升。
“回顾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近40年的发展历程,每一次进步都与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相关;商业健康保险深入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都与相关部委的政策支持和供给侧结构性深化改革密不可分。”周延礼表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医疗政策,引导商业健康保险深度参与医疗体系建设,特别是国家财税政策的持续加持,个税优惠政策覆盖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等,对保险公司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建议卫生管理部门要重视利用生物科技手段,支持健康管理机构开展的重大疾病早期筛查工作的研究、应用和推广,有效地尽‘早’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责任编辑:曹睿潼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