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变身 业内人士称信美人寿遭多家险企联名举报

相互保变身 业内人士称信美人寿遭多家险企联名举报
2018年12月03日 11:31 新浪财经综合

  文章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原标题:“相互保”变身,保险业呼唤创新生态

  在京东金融推出的“京东互保”上线两天就被叫停之后,支付宝与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信美人寿”)推出的“相互保”也因为监管的要求而升级为“相互宝”。

  11月27日上午,支付宝官方对外发布公告称,“相互保”将升级为“相互宝”。因接到合作伙伴信美人寿通知,监管部门“约谈”并指出其涉嫌违规,所以信美人寿不能以“相互保大病互助计划”的名义继续销售《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

  至此,上线1个多月,“吸粉”2000万用户的“相互保”从互联网保险转型为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相互保”变身“相互宝”之后有哪些改变,未来前景几何,是否会扼杀保险行业创新的活力,这些问题引发了各方热议。

  遭遇约谈 信美人寿退出“相互保

  “相互保”以保险身份被叫停后,也给整个保险行业留下了一个新的命题,那就是如何既能防范风险,维护消费者利益,又给市场新生事物留下探索和创新的空间?

  今年10月16日,蚂蚁金服联手信美人寿推出“相互保”。这款基于互联网的相互保险产品一经推出便迅速走红。

  探究“相互保”爆红的背后原因,是其全新的商业模式令人整个保险市场眼前一亮。与传统保险根据疾病发生率定价、先行支付固定的保费不同,“相互保”采用“风险共担、互助共济”的机制,即根据实际发生的赔付情况针对所有用户进行费用分摊。据保险精算师计算,加入“相互保”第一年大约只需要交100多元的费用,但是自己生病时能一次性领取最高30万的保障金。而如果用户不愿意继续分摊,在完成公示分摊后,也可以选择随时退出。

  在这种“亲民”的规则制定下,“0元加入,有人理赔才分摊,最高赔付30赔付”刷屏式的营销使“相互保”很快成为热词,加之支付宝过亿流量,再配以低门槛、低成本的参与方式,“相互保”用户数量呈现了几何式增长:上线一天加入成员人数即达百万,三天达330万,到了第八天突破了1000万,截至以保险身份被叫停,“相互保”用户已经突破2000万,或许这是行业内最大的团险大单。

  这个数字让包括信美人寿和蚂蚁金服在内的保障提供者都出乎意料。一个小小的互联网相互保险产品,受到了近呼狂热的追捧,一时间在整个保险行业引起一片震动,业界纷纷将目光聚集到这匹“黑马”身上,这当中当然也包括监管部门。

  相互保自诞生以来,始终在风口浪尖上,业界对其观点一直争持不下,既有观点认为相互保是我国保险服务的一种创新探索,也有质疑声认为其不像保险,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网络互助。

  近日,信美人寿受到监管部门约谈,并指出其涉嫌违规。监管部门指出,该款团险产品(相互保)涉嫌存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过备案的保险条款和费率;销售过程中存在误导性宣传;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

  11月27日,信美人寿也正式对外发布公开信称,根据监管要求,今后不能以“相互保大病互助计划”为名销售《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

  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董事长杨帆曾对外发声,信美相互设计该产品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互助共济的形式,利用互联网和科技手段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普惠的保障。其实,作为相互保险领域的一款重磅产品,“相互保”曾被寄予厚望。

  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新商业模式的尝试,给公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而且一个全民化、普及度高的保险产品,有助于培育公众用户的保障意识,推动中国保险公众教育。

  另一方面,对于保险行业而言,发挥多种保险形式,将保险与技术相结合,既是险企满足消费者多层次保险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保险机构在互联网相互保险领域的一次有益探索与尝试,其未来市场前景被普遍十分看好。

  正因如此,“相互保”在保险行业掀起“热浪”后,很快吸引了其它互联网巨头迅速加入阵营。就在相互保快速“吸粉”的时候,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与京东金融合作推出的“京东互保”也开始低调内测。一时间,保险创新的风有了起势。

  但相互保险行业却并没有按常理出牌。11月14日,京东金融与众惠相互共同推出的“京东互保”刚刚上线两天就悄然下架。而根据监管要求,信美人寿也公布退出“相互保”。

  探究原因,业内人士分析,这实际上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一方面信美人寿相互在销售和条款、费率使用过程中触碰监管红线;另一方面,则是传统险企对互联网巨头进入保险行业并带来冲击的担忧,与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创新过度,风险边界把控的谨慎。

  市场上亦有替“相互保”感到惋惜的声音。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目前国内相互保险仍处于探索阶段的时期,“相互保”产品本身确实存在不完美的地方,不过这些创新因素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是一种实践的尝试。今后,随着相关政策的发展,运营机制的完善,新的创新模式仍然可以借鉴此次创新成功的经验,推动我国保障型保险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相互保”以保险身份被叫停后,也给整个保险行业留下了一个新的命题,那就是如何既能防范风险,维护消费者利益,又给市场新生事物留下探索和创新的空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保险机构应该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提高保险服务的便捷性、普惠性,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保险保障。

  “新生事物往往超过现有监管规则的适用范围,突破现有的部分监管框架,需要监管机构与行业加强沟通,应寻求规则适应与鼓励创新之间的平衡。”朱俊生建议,通过积极探索包括保险科技在内的新生事物的“监管沙盒”机制,以风险可控的方式在有限范围内开展创新业务,有助于开创良性的创新模式。

  身份转变 用户不受影响权益升级

  从“相互保”到“相互宝”,脱离保险、转型互助,在行业人士看来,尽管模式有所变化,但其低门槛、互助、普惠的初心和价值依然是值得倡导的探索方向。

  信美人寿的退出后,外界普遍关注那2000万用户怎么办?

  11月27日上午,蚂蚁金服发布公告称,为了进一步保障和提升用户权益,即日起,将“相互保”升级为“相互宝”。

  从“相互保”到“相互宝”,表面上只是名称的一字之差,但从监管和商业属性上来看,却是发生了质变。也就是说,相互宝不再具有保险产品属性,而是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

  作为一种民间互助形式,缴纳额度小、参与门槛低的网络大病互助在近几年来颇受关注。而目前市场上规模较大的有轻松互助、水滴互助、抗癌公社、夸克联盟、e互助、壁虎互助等平台,会员多已达到百万级别,其中诸多资本加持轻松互助、水滴互助,后者会员更是达到几千万以上。

  在社保之外,保险企业没有触及到的客户群体中,大病互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缺乏监管的互助平台也要防范资金安全、审核专业度不高等风险。

  那么,卸掉保险身份,转型入局网络互助行业的“相互宝”还值得参与吗?

  众所周知,蚂蚁金服拥有非常强大的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能力,这些技术能力已经支撑起余额宝、芝麻信用等产品的快速健康发展。而“相互宝”互助计划,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创新产品设计和运营规则,有效化解风险。

  除了技术层面的保障,蚂蚁金服方面也公开作出承诺,升级后,用户获得的保障不会有任何改变。以前未加入的用户,可以加入“相互宝”,而已经加入的老用户,则可以一键升级至“相互宝”,同时,等待期也无需重新计算,依然是按照之前加入相互保的日期开始计算。

  其实,通过仔细观察可以看到,“相互宝”除了名称带来的升级,还有不少根据“相互保”用户反映的痛点而带来的新变化。

  如在“相互保”上线之时,蚂蚁金服和信美相互作为“相互保”的共同管理人,双方总计收取10%的管理费,用于分摊金额收支、案件调查审核、诉讼仲裁公证、项目日常运营维护等,以保证项目持续运作。

  此次升级后,蚂蚁金服宣布,其收取的管理费将由保障金额的10%下调至8%。

  在此基础上,为了弥补升级带来的不便,蚂蚁金服还宣布,无论新老用户,只要是在2018年加入相互宝,2019年1月31日前的分摊费用全免,都由蚂蚁金服来承担。此外用户在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的分摊金额188元封顶,如有多出部分全部由蚂蚁金服承担。以后,每年末“相互宝”会公布下一年封顶金额相关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在成团条件方面,此前“相互保”在投保规则里明确标注,运行3个月后一旦参与用户低于330万人,信美人寿有权终止“相互保”,这将使分摊过保费但未享受赔付的用户遭受损失。

  重新定位为网络互助计划后,“相互宝”不再以330万人为限制条件。蚂蚁金服表示,未来如果“相互宝”的参与用户低于330万人,互助计划也不会立刻解散,会继续为用户提供一年的大病保障。

  从“相互保”到“相互宝”,脱离保险、转型互助,在行业人士看来,尽管模式有所变化,但其低门槛、互助、普惠的初心和价值依然是值得倡导的探索方向。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认为,“相互宝”秉承了原有产品特性,使得中低收入人群、隐形贫困人群更容易获得健康保障,一定程度上缓解和防范这部分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致穷现象。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表示,原有的“相互保”带有保险和互助双重属性,形式上是保险、实质上是互助,是一种商业模式创新。未来互助会演化,最终,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自组织保险将是发展方向。

  对于“相互宝”转型入局网络互助行业,采访中,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网络互助行业在服务品质上的竞争将更为激烈,“相互宝”的加入对整体行业发展会有促进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带动网络互助行业的规范发展,也是网络互助行业腾飞的契机。

  倒逼效应 创新火种不会熄灭

  革新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传统模式或是无法覆盖所有需求,或是留有痛点没去解决等原因,给了后来者可乘之机。

  虽然“相互保”最终告别保险定位,变身网络互助计划“相互宝”。但毫无疑问,“相互保”的横空出现,是2018年最具冲击力的保险现象。其火爆的背后折射出来的一些列问题值得整个保险业思考。

  根据支付宝的一项调查显示,其中约60%的人没有买过商业健康保险,在“相互保”上第一次接触到“重大疾病保险”的概念。从这一角度来看,“相互保”对提高大众保险保障意识和推动保险普及,不能说没有创新价值和社会价值。

  而从整个保险行业的角度来看,我国保险市场经过30多年的发展,虽然市场规模虽然已居世界第二位,保险产品种类也日益增多,令人目不暇接,但保险市场组织形式以及产品供给一直比较单一,与保险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相比,真正从公众利益考虑、切实满足公众风险保障需求的好产品还是太少。

  “相互保”能够在短期内吸引2000多人参与,恰恰反映出当前国内的健康保险市场仍存在巨大缺口,同时也反映出公众对相互保险的认可和需求。

  “相互保”突破了传统保险固有的理念和模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保险科技生态。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受访者表示,期待保险机构能够以科技创新降低运营成本,用更好的产品、更普惠的价格、更友好的方式为大众提供保险保障服务。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主任郭振华表示,当前老百姓对医疗健康越来越重视,希望有更高的医疗保障服务,但市场上的重疾险等产品普遍价格较高,性价比却不高,“相互保”的受青睐正是切中了大众痛点。

  哪里有痛点,哪里就有商机。有业内人士坦言,“不管是相互保险,还是网络互助,都是对传统商业保险的一次革新和补充,而且正处于摩擦和碰撞的早期阶段。革新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传统模式或是无法覆盖所有需求,或是留有痛点没去解决等原因,给了后来者可乘之机。

  由此,“相互保”给传统保险企业带来的震动是不言而喻的。有接近信美人寿的人士告诉中华工商时报记者称,正如市场传言,信美人寿的确曾遭到几家大型险企的联名举报。

  近年来,尽管保险业的牌照大门正在收紧,但以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为首的互联网资本进入保险业的热情居高不下,传统险企面临的压力可以想见。

  压力越大,紧迫感也会越来越大。在记者的采访中,专家们普遍表示,“相互保”的出现,带来“里程碑式”影响,未来可能倒逼传统险企升级服务,创新发展。

  不过,专家们也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即便与蚂蚁金服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在保险领域正面角逐,传统险企也不必惊慌。

  传统险企在流量和支付信任度上与互联网巨头不可比拟,但作为线下的保险服务提供商,也拥有互联网巨头可望而不可及的优势。因此,传统险企应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责任编辑:杨群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8 紫金银行 601860 3.14
  • 12-12 利通电子 603629 --
  • 12-06 华培动力 603121 --
  • 12-04 爱朋医疗 300753 15.8
  • 11-22 新农股份 002942 14.3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