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心贷”面临诸多难题 创新信贷手段需把握好尺度

“连心贷”面临诸多难题 创新信贷手段需把握好尺度
2023年03月01日 07:50 媒体滚动

  原标题:每经热评|“连心贷”面临诸多难题 创新信贷手段需把握好尺度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特约评论员 魏敏

  “百岁贷”的新鲜劲之后,“连心贷”面世了。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农业银行针对雄安购房者的商业贷款推出了一款新产品——“连心贷”,简单来说,就是将未婚男女朋友作为共同还款人。这一总行业务将由各分行进行实施,但目前尚未出台具体操作细则。

  如果说“百岁贷”尚有过往“接力贷”(通常需借款人子女作为共同借款人)的业务逻辑所循,那么此次将男女朋友加入共同还款人范围的“连心贷”则属于前所未有的创新。不说令人大吃一惊,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尤其还是由农行这样一个相对稳健的国有大行来开创。据悉这一业务并不是雄安新区特有,该行天津支行等区域也可以办理。这就令外界对其后续会不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及是否会有其他行来复制跟进充满了好奇。

  众所周知,不管国有大行还是股份制银行,又或是城农商行,要想发展,必须不断通过创新来丰富自己的差异化竞争手段。而包括房贷产品在内,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开发、设计、经营其产品和工具,尤其是那些具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新型产品、工具和服务项目,则是创新落地的载体。从这个角度去看,与“连心贷”相比,过往的“彩礼贷”“墓地贷”显然只能归类于抢夺市场份额,是质量不高的不入流招式。在不少地方苦“天价彩礼”“天价墓”久矣的时刻,急匆匆将产品推向市场,于情于理,于法于规,都是交代不过去的“助纣为虐”。而“连心贷”则是将男女朋友关系对标或仿效夫妻家庭成员,来提高购房者的贷款额度,减少贷款的违约风险,出发点和愿景倒也不算太离谱。

  不过,外行人也能看出来,该贷款品种的焦点在于法理上的厘清有难度。因为夫妻或者父母子女作为共同还款人可以理解,也有相关法律条款可循,但是未婚男女朋友来作为共同还款人,实操起来显然没那么容易。要是两人顺利走入婚姻殿堂自然没有话说,要是后面分手,而这种可能性通常又比较大,那么双方所担负的贷款如何处置?还要不要继续还?之前还掉的钱怎么算?这些问题都非常令人忧虑。

  再加上“好聚好散”毕竟还不是大多数男女,尤其是年轻男女朋友分手时所熟练掌握的一项技能,夹杂了感情的经济纠纷,可谓“剪不断理还乱”。银行如果不能同时给出由律师等专业人士出具的专业意见来打消外界的疑虑,那么产品即便存续下来,也会沦为一种无法复制推广的点缀。因为金融产品不同于常规市场意义上的一买一卖,银行的营销行为在遵循相关法规与监管政策之外,还需要“了解你的客户”,了解客户的文化背景,了解客户接受过程当中的障碍,最终争取客户认同。

  类似新闻频发的同时,笔者注意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成都、宁波等一众热点城市的新房与二手房成交量都在复苏,这其中当然有各种利好政策的推动。关心国内楼市的朋友都清楚,一些贷款措施不见得总会有,而是楼市弱到一定程度才会出台。在楼市火爆,房价上涨压力大的时候,自然会被雪藏。也就是说,房贷的相关措施,自然也和楼市景气度密切相关。那么,这也就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即对信贷手段“度”的把握,既要支持购房者的合理需求,支持房地产市场的合理发展,保证房地产在经济发展当中的支柱地位,又不能给市场情绪带来违背“房住不炒”的负面影响。

  一句话归总,“连心贷”的出现,还是银行想给年轻的购房者“壮胆”,增加年轻人的购房“冲动”,争取房贷这一优质资产的同时减少违约风险。但未婚单身男女有没有做好在两个人只是男女朋友的时候“联手”完成一件人生大事的准备,则犹未可知,从传统文化到父母意见等各方面,束缚太多,“连心贷”离贴心言之尚早。

  (作者系教育工作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文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03 通达海 301378 95
  • 03-02 百甲科技 835857 4
  • 03-01 明阳科技 837663 11.88
  • 03-01 上海建科 603153 11.47
  • 03-01 通达创智 001368 25.13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