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欢: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多方机构发挥各自优势

陈欢: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多方机构发挥各自优势
2019年10月11日 17:25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10月11日消息,2019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今日在京举行。宜信公司首席战略官陈欢出席专题讨论会一并发表讲话。

宜信公司首席战略官陈欢宜信公司首席战略官陈欢

  陈欢认为,普惠金融是比较大的社会性工程,需要多方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多元合作,一起去拓展市场,才能够将普惠金融事业进一步深化。一些金融机构之所以会用助贷模式去发展普惠金融,是因为这些金融机构在获客、客户初步筛选等方面还未建立相应能力。

  在陈欢看来,助贷模式仍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和挑战。因为目前监管层面还没有给予助贷机构特别明确的身份的定位,有的助贷机构是纯粹流量型,有些是具有风控审批的资产型,风险区隔到底在什么地方仍是今年讨论主题之一。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陈欢:我接着郑总的发言说一下。我也特别同意刚才郑总最后一点提到,就是未来普惠金融整个生态体系应该是一个比较有机的,大家互补的发挥各自优势的一个大的生态体系。包括今天下午的主题“谁是普惠金融的主力军”?从中文的题目来看,尽管大家讨论排座次,谁排前谁排后,但是我觉得英文的主题好像看起来更加的合适,就是到底在不同的普惠金融相关主体里面,到底大家的职责分工是什么?我觉得这个其实也是呼应郑总讲的,就是在整个生态体系里面,其实不同的机构是有不同的分工,大家一起去做普惠金融这样一个事业。因为普惠金融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社会性的工程,它的确是需要多方不同的机构有各自的优势去多元合作,一起互补的去拓展这样的一个市场,我觉得才能够将普惠金融的事业进一步的深化。

  在整个生态体系里面,特别是过去一年多时间,反复的提到助贷的一些合作方式,包括在讨论提纲里面也写了很多。其实这里面就引申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国内目前来说我们都是比较常见的是助贷这样一种合作模式?因为其实是像海外,包括像印度、东南亚,以及其他一些海湾国家,他们做普惠金融的时候,可能和我们的助贷有些不太一样,它更多和郑总讲的有点类似,前面是擅长真正做这些小客户,真正做普惠金融业务的机构,后面这些大的机构,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其他金融机构,其实是支持前面这些机构的发展,而不是现在好像我们都是用一种业务把大家紧密的串在一起,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做的这样一种方式。当然,我觉得这是在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做的一种方式。

  我们会过来想,为什么很多金融机构,无论是大的银行、小的银行,大家都会用助贷模式去发展。我觉得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原因,我简单归了一些类别,有的可能是因为本身做普惠金融这个业务来说,它本身相对是一个比较苦、比较累的活,因为做零售金融,面向前面获客,刚才郑总提到,线下真正挖掘这些客户,为他提供需求,为他提供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这些客户的挑战,其实是很多金融机构没有这方面的能力的,也很难短期内建立这样的能力,他可能会希望依赖前面的这些合作机构去做一部分前面的这些,无论是获客,还是一些客户初步筛选的一些工作。

  另外一部分原因,我觉得在于本身做普惠金融,以及它所面向的零售金融的这个业务,这个市场,就是需要有规模效应的业务,不是做五个亿,十个亿,五十个亿就要能够长期盈利的业务,必须要作大规模。对于一些小型的金融机构来说,他自己要去做大这样的规模,他要去有一系列的风控措施,获客的方式,去有这样的成本能够去支持,其实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他也会把这部分的职能外包到外面的其他机构去服务。所以,这样现在助贷的模式,会形成大家在这个体系里面不同的这样一个作用。

  这里面我们简单的分,一部分叫资金方,一部分叫资产方,中间还有技术服务方,这三个如果在一些发达国家成熟的机构,或者大的银行,可能三个是合在一起的。但是,在助贷的形式里面,可能就分出不一样的,有的可能是三个,可能分别都是各自不同的机构,有的是资金方是银行,或者其他的非银行的金融机构,技术方和资产方可能来自于助贷机构。这样的服务模式其实宜信在过去的服务市场上也都有类似的业务模式在发展,包括和银行,包括和中航信托很早就已经开始有助贷的模式,我们也提供资产,也提供一些技术去服务资金方的需求。我们在其他的和一些城商行的合作中,也有纯粹的技术输出的服务,获客是城商行通过他的一些线下网点去服务,我们帮助他做中间的很多风控的一些系统,风控的一些规则的输出,帮助他去做中间的风控的工作,因为这部分的工作其实也是很专业的,每一家金融机构其实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才能建立这样的能力。

  所以,我想在整个市场里面,我们不用讨论到底这个市场中谁更加为主,而是在这里如何发挥出各自的实际的优势。现在在合作之中,我觉得也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和挑战。比如说,助贷的机构,目前来说在整个监管层面可能还没有特别明确的身份的定位,就是到底什么样的是合适的助贷?助贷也包括有些是纯粹流量型的,有些是带着风控审批的资产型的,到底风险的区隔是在什么地方?这是我们今年讨论的其中的主题之一。我想这个毫无疑问最终的,因为这些资产都是金融机构表内资产,最终的风险的把控的防线一定要在金融机构。当然,在前面来说,像刚才说的,其实零售金融,普惠金融的风控其实有很多比较复杂的点,其实很大程度上可能也需要依赖一些前端的机构去做一些很多前期的筛选和把控的工作,这中间我觉得大家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比较好的有助于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就是在助贷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大家如何去界定中间的风险的保障的关系。过去我们和一些机构去合作的时候,其实这个中间相对关系还简单一些,现在可能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倾向于加入,比如说保险,用保障保险的方式去做。但是,市场上可以提供这样保障保险的保险公司可能又相对比较少。这个其实一方面来说也增加了这中间的服务成本,另一方面,使得这样的服务的体系又显得不够完善,或者比较脆弱。所以,这中间如何去有更好的从市场的角度,从政府监管的角度来说,去看待这样的一个业务形态,给他更好的一项指导,这可能也是未来如何去发展多层次的、有机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先分享这些。

责任编辑:张缘成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6 申联生物 688098 --
  • 10-16 祥鑫科技 002965 --
  • 10-16 海尔生物 688139 --
  • 10-15 贝斯美 300796 --
  • 10-14 渝农商行 601077 7.3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