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2018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于11月1日-2日在北京举行。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摘编:
连平:各位早上好!很高兴有机会来这里跟大家做一个交流,要感谢主办方的邀请,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机会。我用十分钟的时间简单谈一个观点,当前融资环境的改善尤为重要。
今年以来整个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年初一直到现在。外部的环境不确定性迅速上升,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我不想展开说。但是不是我们内部就没有问题呢?我觉得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别的不说,就看今年的基建问题,去年的基建融资增速是20%左右,现在已经持续下降到了4%。以至于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确定中国经济短板的时候也把基建因素放进去,这也是长期以来很少见。中国的基建名声一直不太好,有很多诟病,增速却一直比较高,而现在增速已经很低。
另外一个可能问题更大,需要引起更多关注的就是当前的融资环境。2018年以来,融资增长速度看上去还比较平稳。但整个社会融资的规模前三季度的增量比去年减少了2万多亿。去年是17万亿多,今年前三季度是15万亿多一些。我们知道金融在2016年以后,一个是去杠杆,一是强监管。目前来看,经过2017年到2018年初去杠杆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总体杠杆是稳下来。
部门方面,主要是企业部门来看的话,杠杆是有所下降的。同时在强监管的推进下,我们也看到金融运行的情况,规范的程度比过去明显上升,系统性金融风险得到了控制。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目前看到的是融资状况不容乐观。目前较为明显地出现了融资收缩的趋势。
刚才我们讲整个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在今年来看比去年增量减少。这中间再看信贷,比去年增速高,去年12.5%左右,今年前三季度的信贷增速超过了13%,比去年要有较为明显的上升。但是我们如果考虑到在强监管之下,非信贷融资尤其是银行表外融资这块,再回表内大概有2万亿规模。这就使得整个信贷的增量事实上并没有去年多。因为刨去这2万亿,整个信贷增速跟去年差不多,所以客观实际上看并没有明显增加。这里更为重要的问题是银行的表外融资出现了快速收缩,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呈兑汇票这三个主要表外融资,拿今年前三季度数据和去年同期相比净减少大约5万亿,这是一个不小的规模。其中部分进入表内,成为新的信贷,所以这块我们认为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其收缩速度明显是比较快的,这对实体经济必然会带来影响。
与整个融资状况相匹配的数据是M1,近年来大家对M1的关注度下降,因为在前些年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比如2016年M1的增速达到了20%以上,但我们的经过增长速度却没有明显的加快,没有得到快速改善,增速还在下行的过程中。今年M1持续下降,现在4%都不到,属于历史上长期以来增速非常低的时期。我们知道M1是企业的基础,其实过去速度快速上升跟前些年社会融资尤其是表外业务快速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表外业务快速增长之后,其实相当多的闲散资金,还有很多是居民部门中通过高利息吸引的资金进入了实体经济,最终还是落到企业账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活期账户上。所以这种情况对M1的变化带来了许多巨大的波动。这对于整体的融资状况是不利的。
今年以来M1降到4%以下,很显然跟刚才所讲的数据都是非常匹配的,从银行来说企业存款增速下降,很多银行是负增长。从宏观和微观来看各方面是匹配的。实际不利的影响更多的是反映在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因为非信贷融资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在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中,所以目前这种状况出现了民营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这种现象的出现跟刚才我讲的整个融资状况是非常匹配的逻辑关系。所以我们认为接下来不能忽视这个问题。因为往后来看,银行非信贷表外业务余额还有24万亿之多,下半年按照新的规定还会继续收缩。同时银行也存在着在新的环境下,对未来风险偏好是趋于谨慎的,所以这种时候,政策要更多地加以关注,需要有更针对性的政策来改善融资状况。
一方面我认为应该加大信贷投放的力度,通过各方面的支持,比如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下调,改善银行资金状况,比如补充资本金,比如说在某些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包括利率、融资这些方面。央行对整个银行体系的支持,推动银行来进一步加快信贷增长,使得我们目前的融资能够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我觉得信贷的增速可以适当加快,可以在14%到15的区间,从当前的需求来看。第二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推动非信贷的融资,包括银行表外融资,加快速度向前推进,出台更多的有针对性的系列政策,来改善这方面的状况。
感谢大家!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