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图景

在这里,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图景
2024年06月20日 04:52 媒体滚动

转自:光明日报

  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生态环保……当来自蒙古通讯社、国家公众广播电视台、《今日报》等媒体的20余位蒙古国记者走进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参访国际港务区、农业示范园、文博场馆、牧业牧区时,他们亲眼见到了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图景。在今年的“机遇中国·中国式现代化陕西内蒙古行”中蒙媒体联合采访活动中,他们纷纷表示要对中国发展和机遇的生动故事展开全媒体报道。

“从中国民众的精神面貌感受到文化自信”

  早在到达陕西之前,蒙古国记者就对行程中的兵马俑参观心向往之,“以前只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过,这次能亲眼见到这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感到非常兴奋”。但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在西安将见到文化历史与现代传承的完美融合。

  在参观兵马俑一、二号坑时,蒙古国www.todaynews.mn网站记者策博勒玛目不转睛地看着其中一处工作人员现场作业,她对这种向游客全透明、全过程展示考古作业的方式充满好奇,“一边修复一边展示,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做法,而且非常务实”。她说,中国在保护和修复文物上下了很多功夫,让她深深感觉到这些文物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人类文明璀璨的瑰宝。

  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街区、随处可见穿着汉服的游客、特色情景演绎大热IP……对于团队中更多年轻的记者来说,在长安十二时辰街区、大唐不夜城中的漫步游览最令他们印象深刻,仿佛瞬间穿越到千年之前。蒙古国www.focus.mn网站记者娜木恩扎雅兴奋地体验了一次唐代仕女装,在这座千年古城留下“穿越剧照”。“这些针对年轻人的文化传播让古老的文化活起来,我感到特别震撼。”她说,会深度报道中国年轻人如何热爱和传承传统文化,介绍中国政府将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出色做法,“希望以后在蒙古国也能有这样的旅游方式。”

  “中国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取得了成就,又将文化应用到旅游中,让人们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成为发展动力。”蒙古国苏力德电视台记者宝勒日其木格表示,她看到了古老的秦腔历百年而不衰,看到了古老的城墙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这背后是中国政府的全方位措施,让人们自觉地去传承文化并不断发扬光大,“全世界人民都特别羡慕中国当前的发展,而我从中国民众的精神面貌中就能感受到他们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骄傲”。

“我们要把这些新技术带回去”

  小番茄多久成熟?基地的绿色能源如何应用?这些led灯管如何代替阳光的作用?蒙古国记者们在参观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智能温室时围着讲解员频频发问。

  “看到这些农业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很震撼,很受启发。”蒙古国www.tentsver.mn网站记者达瓦苏荣表示,她了解到中国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政策扶持很完善,“蒙古国在农业科技的行业发展、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配套才刚刚开始,需要向中国学习。”她重点关注哪些技术值得在蒙古国推广,例如无土栽培的空间利用效能等,也会将这些技术带回去做宣传报道。

  在中国旱区节水研究院,蒙古国记者结合蒙古国的地理条件,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询问了许多关于旱地水肥利用、节能灌溉的知识和技术。蒙古国记者协会秘书长乌干巴雅尔表示,希望此次参访的相关报道能够推动两国相关领域专家的互动交流。“我们国家的气候比较干冷,非常需要科学的节水研究,来解决农业灌溉问题。”

  近年来,冬天的严重冰冻雪灾令蒙古国牧民饱受困扰,经济损失较高。因此调研中国的先进牧业生产技术和政策,也是此次联合采访的重点。“传统牧业如何过渡到现代牧业?”“如何搭建棚户能够让牲畜安然过冬?”……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们走访了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牧场、现代饲草产业园、畜产品加工园区等。

  “欢迎你们来我家参观!”西乌珠穆沁旗巴彦胡舒苏木舒图嘎查的敖木希勒夫妇热情接待了远道而来的蒙古国记者,向他们详细介绍了将家族传统牧场转型为现代牧场的历程。当得知夫妇二人留学回国后,没有选择去大城市而是选择了回乡创业,在场的蒙古国记者惊叹不已。

  “当地有很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再加上高学历年轻人带来的想法和追求,从而产生了绝佳的发展效果——不仅自家牧场转型成功,还帮助其他牧民共同致富,真的很了不起!”蒙古国中央省蒙古记协网站的记者钢胡雅格说,中央省是蒙古国的农牧业大省,因此希望在畜牧业增质提效方面学习、借鉴内蒙古的现有经验,尤其是保护草原生态、草畜平衡、规模化经营等政策经验。

  蒙古国扎布汗省的记者阿润图雅则特别关注饲草料加工和兽医诊疗。“看到中国的饲料加工供应基本实现了自动化,连普通牧民家里都普及了喂料机器,很有收获和启发。”她尤其惊叹于阿巴嘎旗兽医兽药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的运营,“在蒙古国没有这样的大型兽医院——和人看病的医院一样,放射科、治疗室、康复中心等各种科室齐全,非常震撼。”

  “我相信媒体的交流能够促进两国的务实合作。”蒙古国记者协会秘书长乌干巴雅尔表示,近年来两国记协共同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越来越多的蒙古国记者对中国有了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年轻记者更对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高新科技倍感兴趣。“今年我们两国还将举办第15届中蒙新闻论坛,欢迎中国记者去蒙古国感受那里的人文自然风情。”

(本报记者 张斐晔)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蒙古国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