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跑光了,一家7口套现20亿,把鸿博股份卖给了17万股民

全跑光了,一家7口套现20亿,把鸿博股份卖给了17万股民
2024年06月15日 20:09 市场资讯

  来源:灰鸽观察室

  这是上市公司鸿博股份(维权)的前十大股东名单。

  好像没什么特别,但其实相当特别,前十大股东股权比例之和只有5.8%,而且,一个持股超过2%的单一股东都没有。

  什么是大股东,什么是小股东,在鸿博股份这里,界限似乎有些模糊,以鸿博股份当前的股价测算,只要有1500万的市值就能体验前十大股东的感觉,估计17万股民中还是有不少人能做到的。

  在A股,关于股权结构,一直饱受质疑的就是股权比较集中的家族企业,专家们认为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容易出现“一言堂”。

  按照专家们的标准,如今的鸿博股份堪称股权结构合理之典范,别说家族了,连实控人都没有,真正的“多言堂”。

  集中好还是分散好,灰鸽不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鸿博股份并不是一直这么分散的,IPO之初,它可是彻头彻尾的家族企业。

  这是鸿博股份IPO时的前十大股东名单。

  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超过74%,而尤氏家族七口人就占了70%,以此绝对控股比例,什么董事会、股东会,确实都等同于家庭聚会。

  而从一家7口人的家庭会,到现在17万股民的股东会,灰鸽看到的并非所谓“一言堂”到“多言堂”的股权结构进化,而是创始人家族的股权全卖光了。

  1

  众所周知,鸿博股份虽然讲过很多故事,但主业一直都是印刷,尤其是彩票印刷。

  这个行当如今已经是红海了,所以鸿博股份现在的日子并不好过,如果从账面来看,已经连续扣非亏损6年了,深交所都对其持续经营能力提出了质疑。

  但如果把时间回拨20年到本世纪初,鸿博股份可算得上是一枝独秀,当时全国一共有5条高速、低耗、精确、防伪的印刷生产线,鸿博股份就占了一条,而另外的4条都在国有印钞厂里。

  由于这种印刷技术上的绝对碾压,鸿博股份一开始就包揽了各种高要求的印刷市场需求,得以迅速蓬勃发展。

  当然,技术领先的前提是舍得投钱,而敢于投钱的前提是心里有底,家族中的大姐尤玉仙当过塑印厂厂长,有资源、有渠道。

  鸿博股份创办于1999年,得益于超高的起点,2008年就成功上市了。

  不过,印刷这个行当实际上门槛相当低,技术都在设备上,只要买得起设备,都可以有机会进来争块肉吃。

  于是,上市之后的鸿博股份虽然业务规模越来越大,但由于竞争激烈,价格不断地下滑,一直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

  上市的第一年,鸿博股份营收只有1.55亿,扣非净利润则高达4000万,净利率近30%。

  而到了2014年,营收虽然飙升到8.6亿,但扣非净利润却只有2300万,短短6年的时间,鸿博股份已经完全失去了曾经的绝对市场优势,和大家一起拼价格。

  2014年也成了鸿博股份的转折之年,从2015年起,就开始扣非亏损了,换句话说,主营业务不挣钱了。

  2

  春江水暖鸭先知,公司有没有搞头老板自己最清楚,主业不咋行了,于是鸿博股份就开始讲故事了。

  或许一开始是真的想搞点增收新业务的,但事与愿违,所有的尝试都变成了故事。

  2017年,鸿博股份宣布跨界手游,拟斥资5.4亿收购一家手游公司,根据对方的业绩承诺,预计8年就能回本,给股民们整得热血沸腾,但4个月后就泡汤了。

  2018年,又想跨界通信,拟出资9亿收购一家通信行业公司,但同样没能成行。

  也就是在尝试的过程中,尤氏家族套现离场的意愿越来越强烈,2019年,尤氏家族卖出了14.3%的股权,套现7.1亿。

  套现会上瘾,一旦开始了就很难停下来,2020年,尤氏家族又卖了8%,再套现4亿。

  这两次都卖给了同一个人叫毛伟,于是毛伟取代尤氏家族成了鸿博股份新的实控人,而尤氏家族不再是实控人之后,再减持也就更轻松了。

  2021年,尤氏家族又抛出了清仓式的减持计划。

  关于套现,灰鸽其实只是列出了协议转让的部分,还有更多的减持记录都没提,据不完全统计,尤氏家族前后累计套现了20亿,是真的全部卖光了。

  有人说,鸿博股份上市于2008年,尤氏家族2019年才开始套现离场,坚持了11年,也算是无可厚非了。

  但账不是这么算的,能不能跑、该不该跑,灰鸽以为用投资回报率来衡量最公平。

  鸿博股份IPO、增发累计募资约12.6亿,这是股东的投入,上市以来累计分红1.8亿,回报率仅14%,太扎心了。

  3

  尤氏家族离场后,鸿博股份的故事不仅没结束,反而更精彩了。

  接盘的毛伟当初本来就手头紧,甚至还从尤氏家族的手中借钱来收购,尤氏家族愿意借,可见尤氏家族离场之迫切,同时也反映出毛伟之大胆。

  当然,大胆是要付出代价的,毛伟成为实控人后,股权随后质押,然后又由于还不起债,股权被司法扣划。

  扣划什么意思呢,比如你欠我1000万,然后法院就按照1000万的市值,直接扣划相应的股权给我抵债。

  翻看鸿博股份的历史公告,毛伟的股权几乎都是被司法扣划掉的,鸿博股份现在已经看不到毛伟的持股了,已经被扣划完了。

  那毛伟赚没赚呢,不得而知,但可以算账。

  毛伟接盘的时候鸿博股份的股价应该说处于相对低位,而自从2023年蹭上人工智能、英伟达的热度之后,已经妖魔化了,光是2023年上半年就涨了6倍。

  如果毛伟的股权主要是在这期间扣划的,那肯定是赚了,这边借钱,那边用股权抵债,还绕开了各种减持的制约,堪称完美。

  按照游戏规则,被司法拍卖的股权过户后是没有限售期的,相应的司法扣划的股权也没有限售期,正因如此,二级市场的消化也才会如此之快,出现了前面十大股东持股之和只有5.8%的“群体决策”场面。

  卖来卖去绕了一大圈,大家都跑了,总算是把公司卖给了17万股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