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社交媒体是否该贴上警告标签?

美国《纽约时报》:社交媒体是否该贴上警告标签?
2024年06月20日 06:18 环球网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纽约时报》6月17日文章,原题:美卫生局局长:我为何会呼吁在社交媒体增加警告标签 医学院教给我们最重要的道理之一,就是急诊争分夺秒,没有时间等待信息的补全。面对病情,我们应评估现有情况,作出最佳判断,并迅速响应。

增加抑郁风险

年轻一代正面临严峻的心理健康危机,社交媒体是其中的重要推手。每天使用社交媒体超过3小时的青少年,面临焦虑和抑郁的风险要高一倍,但2023年夏季数据显示,年轻人的平均使用时长已经高达4.8小时。此外,近半数青少年认为社交媒体加剧了他们的身材焦虑。

我们应尽快在社交媒体增加警告标签功能,将社交媒体与心理健康危害之间的联系传达给青少年。标签能够定期提醒家长和青少年,社交媒体仍然存在不安全因素。一项近期的研究表明,76%的拉丁裔家长都认为警告标签能够有助于对孩子的社交媒体行为进行管理或限制。但我们要明白,仅凭标签标识无法确保社交媒体的安全。一年前美国通过了一项有关社交媒体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法案,敦促立法者、平台和公众为青少年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美国两党均作出了大力支持,未来这一议题仍然是当务之急。

谁应该行动

国会应积极立法,保护青少年群体不受网络骚扰、虐待和压迫,远离算法推送下频繁出现的极端暴力和性相关内容。应禁止平台收集青少年敏感信息,限制推送通知、自动播放、循环滚动等功能,避免阻碍青少年成长或使其沉迷网络。此外,企业需要向学界和公众披露与健康相关的数据,并接受来自外部的安全审计。尽管平台声称自己在努力提升产品的安全性,但行胜于言,公众需要看到实证。

社会其他层面也应积极参与。学校要确保手机不会影响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社交。父母也应关注孩子就寝、用餐和社交时的手机使用情况。确保孩子吃饱睡好,有必要的人际接触,这些都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知易行难,父母们应增进交流,避免单兵作战或担心自己过分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年轻人也应该远离手机,走进自然生活,重塑与社交媒体的关系,享受更为安全的网络生活。

公共卫生领袖应呼吁社会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网络环境。医护人员应唤起家长和孩子对社交媒体问题的关注,并积极做出引导。联邦儿童在线健康安全工作小组应继续招募体制内外的优秀人才,为网络安全凝心聚力。

有害内容就像隐藏在角落的毒蛇。来自科罗拉多州的洛里强忍着眼泪讲述了她女儿被网暴后自杀的故事,洛里一直很用心,她时刻关注着女儿的账号和手机,但灾难还是找上了她的女儿。在社交媒体上,父母无法为孩子扣上安全带或头盔,也没有专家会拍着胸脯保证他们不会出事。而站在对岸的,是全球最为顶尖的企业和产品工程师。

拒绝借口

同父母一样,许多青少年也意识到了社交媒体所带来的身心伤害。在近期开展的一项访谈中,研究人员关注了孩子们对心理健康和孤独的看法。他们认为,社交媒体的好处在于方便联络朋友、找到志同道合之人、自由表达观点。但它也有坏处,在一个孩子发表了自己的负面评价后,大家纷纷打开了话匣子,指出社交媒体的坏处:无穷无尽的攀比、社交成瘾、失去自控力、以及社交媒体上经常出现的对失声者的霸凌。孩子们的声音充满了无助,他们明白一切却无力做出改变。

作为父母,我们不由得要问自己:面对愈发复杂的伪装技术,我们该如何监视潜在的危险?我们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接触了有害内容或危险人群?面对这些问题,许多父母充满了压力、焦虑和羞愧。

但事情本不该如此。社交媒体之害,并不比交通或食品安全问题来的轻巧,但我们却对其熟视无睹。这种危害并非来源于个人意志力的薄弱或父母教育的失位,而是缺乏与技术力量匹配的安全措施、透明制度或责任划分。

社会的道德水平取决于对孩子的保护程度。改变需要时间、问题太复杂、现状很难改变,这些都是借口。我们已经拥有了所需的专家、资源和工具,为了身在危险中的孩子们,是时候采取行动了。(作者美国卫生局局长维维克·穆西,华泽勋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美国 纽约时报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