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大世界:大有乾坤

演艺大世界:大有乾坤
2024年03月13日 10:01 瞭望东方周刊

转自:瞭望东方周刊

本文刊载于《瞭望东方周刊》(2024年第5期,总第902期),原题为《演艺大世界:大有乾坤》。

文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戴闻名 编辑金明大

2018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推进环人民广场演艺集聚区建设,并将其定名为“演艺大世界”,对标全球最知名的两大演艺集聚区——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

2024年1月12日,上海,具有典雅欧式建筑风格的兰心大戏院是魔都历史文化地标2024年1月12日,上海,具有典雅欧式建筑风格的兰心大戏院是魔都历史文化地标

位于上海心脏地带的环人民广场地区,是一个非常“有戏”的地方。上世纪初,上海开埠之后,这一弹丸之地内剧场云集、剧种荟萃、名角辈出、中西交融,一时间领全国风气之先,被誉为中国南方最大的“戏码头”,更成为近代中国戏剧和演艺的发源地。

约100年后,新时代的演艺大世界在此逐步成型。

2018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历史传承基础上,加快推进环人民广场演艺集聚区建设,经全球征名,后定名为“演艺大世界”,英文名为Show Life,对标全球最知名的两大演艺集聚区——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

经过5年多持续努力,人民广场周边1.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核心区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剧场群。演艺大世界以上海全市1/5的剧场数和1/3的座位数,贡献了1/2的演出量。演艺大世界主承载区的黄浦区几乎以一区之力成为上海演艺市场的“半壁江山”。

黄浦区委书记杲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黄浦区将以做强“码头”、激活“源头”、勇立“潮头”为目标,持续推进演艺大世界建设,加快建设最具上海文化标识、最有国际影响力的演艺集聚区,以文化消费增强区域黏度,提升消费能级,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看大戏,到演艺大世界”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021年7月,上海发布了《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深化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其中明确提出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目标。

“演艺大世界是‘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一个重要抓手,通过演艺大世界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演绎上海精彩,黄浦责无旁贷。”黄浦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玉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黄金十字线”

从近代起,环人民广场地区就是立足上海、引领潮流、具有全国和亚洲影响力的演艺高地,诞生了多个中国戏剧演艺史上的“第一”。

据《黄浦区志》记载,以今南京路和西藏路为中轴的区域(即环人民广场区域),是解放前上海演艺娱乐业的“黄金十字线”,由这个“十字线”向四面辐射,方圆约3平方公里内,共集聚各类演艺娱乐场所“百余处”。

上世纪初,中国第一家新式改良剧场新舞台、上海四大京剧舞台——文明大舞台(今人民大舞台)、天蟾舞台(今天蟾逸夫舞台)、共舞台、中国大戏院,以及“远东第一游乐场”上海大世界、中国第一座音乐厅南京大戏院、中国有声电影首映地新光大戏院(今新光影艺苑)、中国最早的西洋歌剧院兰心大戏院、“国片之宫”金城大戏院(今黄浦剧场)在这里次第开业,声播华夏。

始建于1917年的上海大世界,是一个世纪前上海的娱乐中心,有“不到大世界,枉来大上海”之说。占地1.4万多平方米的大世界里,既有京剧、昆曲,也有沪剧、越剧、扬剧等地方戏剧,还有三弦拉戏、太平歌词等特色戏种,后来还增加了魔术杂技以及西洋哈哈镜、高空飞船、电光游戏等当时最新潮的娱乐花样,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最负盛名的游乐场。

1925年建成的天蟾舞台由英籍设计师设计,观众席分设四层,共有座位3917个,不但是当时上海新式剧场之最,更被誉为“远东第一大剧场”。开业之后,南北京剧名角竞相于此登场,梨园界有“不进天蟾不成名”之说。

“九一八”事变后,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天蟾舞台首演《抗金兵》和《生死恨》,上演期间场场爆满,极大鼓舞了中国民众抗日救亡的斗志。

建成于1930年的新光大戏院则见证了中国京剧与现代电影的历史性“相逢”。1936年3月9日,喜剧大师卓别林环球旅行到达上海后,曾专程来此观看京剧大师马连良演出《法门寺》。

始建于1866年、复建于1872年的兰心大戏院更是中国话剧的启蒙地。1907年11月,中国首家新剧团——春阳社在此首次公演《黑奴吁天录》,被戏剧家欧阳予倩誉为“话剧在中国的开场”。

作为许多爱国革命新剧的编演地,环人民广场地区的“红色之声”同样高亢有力。

1933年竣工的金城大戏院,因首映《人生》、《渔光曲》等左翼进步影片,被誉为“国片之宫”。1935年5月24日,电影《风云儿女》在此首映,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首次唱响并迅速传遍全国,唤起了抗日救亡的民族大觉醒。

一手抓过去、一手抓未来

今年107岁“高龄”的上海大世界,依然屹立在距离人民广场直线距离仅数公里的西藏中路与延安东路高架交界口。

2017年,这座“远东第一游乐场”在修旧如旧后重新开放。主楼由3幢4层高的建筑群体合壁相连,其上是标志性的12根圆柱支撑起的六角形奶黄色尖塔。主楼、尖塔和大门主要是西方古典主义风格,内部建造又颇多中国传统和上海特色样式。主楼中央,还原样保留了中西合璧、独一无二的百米连廊。

不过,尽管建筑样貌还一如当年,内里乾坤却已大不相同。

100年前,这里百戏杂陈,是远东最大的京昆越沪淮剧集合地。今天的上海大世界,则是一个百剧杂陈的地方——拥有22个演艺新空间、一个800人中剧场和多个200人左右的小剧场,沉浸式音乐剧、悬疑剧、推理剧、游戏剧、脱口秀、魔术、杂技、沉浸式VR剧应有尽有,是全国演艺空间最密集、演出形态最丰富、演出场次最多的演艺文化地标之一。

修缮后的上海大世界围绕建筑本底进行扩容,形成了西起西藏路、北至延安东路、南临宁海路、东靠云南路的“大世界街区”。大世界街区里分布着10多家餐馆酒吧,一些沉浸式戏剧甚至就在餐吧里与观众互动演出,菜单上也常常有戏剧联名款套餐。剧中“卡司”(戏剧用语,来自英语直译,指演出阵容)有时还会来做“一日店长”,与粉丝零距离接触。

夜幕降临后,气温降到0℃以下,但依然不影响上海大世界的火爆人气,年轻面孔随处可见。

这里有极受年轻人追捧的爆款剧,如知名戏剧厂牌“开心麻花”打造的沉浸式游戏剧《赝品拍卖师》、“猫眼娱乐”打造的沉浸式游戏剧《扬名立万》、“大世界·星空间”的沉浸式音乐剧《月亮与六便士》、全女卡百老汇摇滚音乐剧《丽兹》和首部出海的原创音乐剧《翻国王棋》等。每逢演出,剧场门口早早就排起长队,还有剧迷在沪上首家戏剧便利店选购周边纪念品。餐饮店里下午6点以后几乎没有空位,食客准备吃完之后赶去看7点半开演的剧。

上海大世界副总经理许丽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剧迷通常是“吃完饭上楼看剧,看完戏下来喝杯咖啡”,演艺与消费高度集聚,看剧与社交融为一体,“来大世界沉浸式看戏,已成为上海年轻人喜爱的一种生活方式”。

如今,上海大世界的忠实用户大部分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包括不少高中生和初中生。这家百年老店从2023年3月起启动了一个重要转型:拥抱“年轻化”。

互联网企业出身的许丽将此称之为“一手抓过去、一手抓未来”——“只有抓住了拥有网络制控权的年轻一代,上海大世界才能有真正的流量,才能在未来100年里仍然立于不败之地。”

主打小剧场沉浸式话剧,就是一个深思熟虑后面向年轻人的选择,因为相比需要“一本正经”去看戏的大剧院戏剧,年轻一代更喜欢松弛感和互动性。

以“90后”为主的大世界运营团队,进一步打造出了三个面向年轻观众的品牌活动:大世界戏剧派、大世界城市音乐会和国漫聚会。

“大世界戏剧派”为剧组和剧迷提供线下聚会空间,如今已经发展为上海最大的剧宣平台。“大世界城市音乐会”邀请年轻人最喜欢的热门歌手和乐队来开演唱会,高峰时每周都有一场。二次元和国漫的“同好聚会”,则深受中学生喜爱。

2023年,上海大世界共组织了6000多场演出及活动,平均每天近20场,2024年的目标是要做到8000场。他们还成立了“用户运营部”,千方百计“宠粉”,把来到大世界的年轻人留在私域社群里。

“100多年来,上海大世界一直有一个核心精神,就是做最热辣滚烫的演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仍然在传承这个精神。”许丽说。

竖起来的百老汇

从上海大世界步行10多分钟,就能到达位于汉口路650号的亚洲大厦。

在南京东路商圈鳞次栉比的高楼之中,亚洲大厦看上去有点老旧,平平无奇。不过一入夜,这里就热闹起来——这幢21层高的大厦里,藏着一个大剧场和19个小剧场,晚上7点半,每个剧场准时上演不同题材的沉浸式音乐剧,整幢大厦像是现实版的“一千零一夜”,也有网友叫它“竖起来的百老汇”。

亚洲大厦音乐剧的运营方,是上海亚华湖剧院经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华湖”)。2019年,经营传统大剧院出身的亚华湖总经理阮豪和团队构想出了“星空间”系列计划:借鉴“外百老汇”模式,尝试做小剧场音乐剧群落。

所谓“外百老汇”,是指纽约曼哈顿百老汇大道外围剧院区的中型剧院群。百老汇大道周边的核心剧院区,上映的是制作宏大、久演不衰的知名音乐剧;周边的“外百老汇”,上演的则是演出规模较小、制作成本相对较低但创新性更强、对年轻人吸引力更强的小剧场音乐剧。

星空间的音乐剧,采用的也是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常用的Open Run(无限期驻演)形式。每部剧有固定小剧场,能容纳100多人,装修布置并不豪华,但特别注重给予观众沉浸式体验。

剧场内除了常规面向舞台的座位,还在舞台边设置了可以移动甚至旋转的“吧台位”,距离近到观众可以清晰看到演员的汗水,有时演员还会直接互动,比如坐在观众面前唱一首歌,是传统大剧场里没有的体验。

2020年8月,“星空间”正式入驻亚洲大厦,剧院、排练厅加办公室,渐渐占据了这幢写字楼的一大半空间。一年后的2021年8月,阮豪和团队突然发现,亚洲大厦出圈了。

一些热门剧目每个月一开票就秒光,一些资深粉丝还喜欢“多刷”、“集卡”(观看不同卡司组合的场次)和“集视角”(坐在剧场不同区域观看同一剧目发现更多演出细节)。

2021年9月,“星空间”二期走出亚洲大厦,开进了上海娱乐业的百年老店——上海大世界。在那里,星空间旗下的工作室“魅鲸文化”做出了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原创音乐剧——《翻国王棋》。这部以亚洲观众相对陌生的“维京文明”为主题的音乐剧2022年9月上演不久后便口碑爆棚,至今依然热度不减。

“魅鲸文化”出品的《翻国王棋》成为中国首部实现“出海”的原创音乐剧(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供图)“魅鲸文化”出品的《翻国王棋》成为中国首部实现“出海”的原创音乐剧(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供图)

2024年1月底,《翻国王棋》新一轮演出,票依然迅速售罄。《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看到,观众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为主,约两小时的表演结束后,气温降至0℃下,仍有不少粉丝安静等候在后门外,参加SD环节。

SD是staff door的缩写,意为演职人员通道,是一种特别的音乐剧文化——观众在剧场的演职人员出入口等待卸妆下班的演员,希望得到签名合影,或者跟喜欢的演员聊几句。

《翻国王棋》火了之后,引起韩国著名音乐剧导演吴世赫的注意。他来到上海看了剧之后决定买下版权,韩国版预计将于2024年底在首尔大学路上演,《翻国王棋》由此成为中国首部实现“出海”的原创音乐剧。

2023年5月,“星空间”三期进入南京东路步行街上的老牌商厦“市百一店”(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同年10月,“星空间”四期在人民广场核心写字楼——世贸广场开业。短短三年多时间,“星空间”已经在环人民广场地区开出了四期、共50多个剧场,平均每个剧场每年要演出300-350场,平均每天有1000多位演员在其中工作。阮豪说,这个发展速度和聚集程度让亚洲另一个音乐剧聚集区——韩国首尔大学路的同行惊叹不已。

阮豪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亚华湖的目标是未来3-5年在环人民广场地区开出100个星空间,形成一个真正的音乐剧集聚区。他认为,亚华湖院线更重要的使命,不是挣快钱和扩张规模,而是把小剧场音乐剧的生态做起来,特别是“把优秀的人才留在这个行业里”。

为此,亚华湖专门保留了20%-30%的演出份额给专业院校的学生,做好“梯队建设”,同时为演员提供尽量稳定的收入。他们还鼓励优秀的音乐剧创作者成立独立工作室,由公司进行投资和孵化。

阮豪希望,未来能把“星空间”的直营店开到周边国家,比如日本或韩国,把中国的好故事、特别是体现中国人价值观的好故事,通过音乐剧传递出去。

从“演艺码头”到“演艺源头”

如今的演艺大世界,已从“演艺码头”走向“演艺源头”。

继《翻国王棋》之后,2024年1月,亚华湖旗下另一个工作室“一台好戏”出品的以上海愚园路为背景的民国悬疑音乐剧《蝶变》,再次引起了吴世赫团队的注意。

这一次,“一台好戏”不但实现了“出海”,更将在韩国成立首个海外分社,并将与吴世赫的公司联合出品制作音乐剧《蝶变》韩文版,预计于今年夏天在韩国上演。

上海的老牌音乐剧地标——上海文化广场,也已从“演音乐剧”走向“做音乐剧”。

位于复兴中路597号的上海文化广场,前身是“逸园”跑狗场。新中国成立后,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正式为其更名为“人民文化广场”,后定名为“文化广场”。2011年,上海文化广场重建开放,定位为国内首个一流音乐剧专业剧场。

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从10多年前起,上海文化广场就积极与国际演出市场接轨,在中国率先引进了非英语音乐剧并将之打造为市场爆款,打开了音乐剧在中国的全球视野。

2014年,上海文化广场独家引进的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开创了中国观众对于小语种音乐剧的认知,之后的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摇滚莫扎特》和《唐璜》等均创下票房纪录且长演不衰。

“目前,我们欧洲原版音乐剧还是一出票就‘秒光’的节奏,票房收入占到文化广场总票房的六七成,大大扩展了中国音乐剧的丰富性。”费元洪说。

引进原版音乐剧之外,上海文化广场也给行业做产品,主导制作了9部原创音乐剧,其中既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基督山伯爵》等海外大剧的中文版,也有小而美的自制剧,如《粉丝来信》和《我的遗愿清单》。

2021年12月文化广场的中文版《罗密欧与朱丽叶》(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供图)2021年12月文化广场的中文版《罗密欧与朱丽叶》(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供图)

描述上世纪40年代上海作家故事的《粉丝来信》,是“上海出品”音乐剧的代表作之一,上演4年,每年要在全国十几个城市巡演,至今热度不减。

在做好音乐剧的基础之上,上海文化广场于2019年正式启动了“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牵头邀请导演、编剧、作曲等音乐剧行业内的专家当导师,认领作品,帮助其成长成熟,也为中国音乐剧创制全产业链培育人才。

费元洪介绍,5年来,共有700多位创作者向这个计划投稿,完成工作坊孵化的有20多部作品,更有5部作品已开启商业演出。其中,以“中国式父子关系”为题材的《南墙计划》,历经两年孵化、3年打磨,还独创了“京韵布鲁斯”的音乐形式,一登台即好评如潮,被网友评价为“宇宙无敌好笑又好哭”。上海大世界和亚洲大厦音乐剧的一些主创者,也是从这个计划中脱颖而出,被业界关注。

2023年,上海文化广场又拿出了1500平方米的地下办公空间,将其打造为中国音乐剧的“实体孵化器”——上海音乐剧文化研究中心。这里将是中国音乐剧人的共享办公室、创排空间、录音棚、资料室和采访室,上海文化广场由此进入了新的“前店后厂”时代。

放眼整个演艺大世界,音乐剧产业发展迅猛,已汇聚了上海全市70%以上的专业剧场音乐剧演出,吸引了全国近90%的音乐剧演员。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度在上海全市专业剧场上演的音乐剧共计127台、2900多场,其中在演艺大世界范围内演出了92台,演出量占了全市专业剧场的72%。在这92台音乐剧中,原创音乐剧占比又达到57%。

“这充分体现出演艺大世界原创孵化能力在不断增强。”上海音乐剧文化研究中心总负责人、上海文化广场总经理张洁说。

一秒千年、一步登天

在演艺大世界,不但可以看当下的戏,更能回到过去、看见未来。

从人民广场向西北步行约10分钟,便可看到一座60层高的写字楼——明天广场。走进明天广场,上到3楼,就进入了“奇境穿越X-META元宇宙乐园”。

在这个乐园里,“藏”着一款休闲娱乐类爆款游戏——由上海机遇集团与爱奇艺联合出品的跨次元互动娱乐体验《风起洛阳·全感VR》。

玩家们只需戴上VR头显,就能一秒穿越回公元698年的唐代“神都”洛阳。在一小时的时间里,“亲身经历”运河漂流、闹市奔袭、空中鏖战、浪花飞溅、火山熔岩、高空悬桥、强弩杀敌、俯瞰神都等惊心动魄的体验,最终从反派“春秋道”手中拯救洛阳。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现场感受到,与只有视觉和听觉感官回馈的传统VR相比,这种“全感VR”更具沉浸感。比如,当乘坐竹筏激流勇进时,能明显感觉到空气中的潮湿感;在人声鼎沸的洛阳牡丹楼里,头牌舞姬的衣袖会从脸庞掠过;走过燃烧的悬崖时,灼热的岩浆会掀起扑面热气;乘坐木鸢飞行时还会有逼真的风阻和失重感。

机遇集团董事长兼CEO胡世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风起洛阳·全感VR》中,通过体感反馈、定位追踪等元宇宙技术,玩家能够体验到触感、水感、风感、热感、味感在内的30种体感还原。

除“国潮”主题剧《风起洛阳》之外,目前乐园里还有机甲、古墓、科幻题材的《火星营救》《昆仑迷宫》和《末日历险》,未来还将推出《大唐奇遇记·全感VR》《苍兰诀·全感VR》《极地风暴·全感VR》等系列全感VR产品。

“奇境穿越X-META元宇宙乐园”2023年3月上海首店开出后,不到一年时间里,已累计服务超过5万人次,用户满意度达到99.2%,最高龄玩家84岁。

胡世辉介绍,元宇宙沉浸式娱乐的逐渐兴起,标志着文旅娱乐业已经进入“沉浸经济3.0”时代,其基本特征就是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体验重叠,共同构成了一种数实结合的混合体验,重新定义了虚拟和现实的边界,也让观众的生命体验无限延展。

与“排队2小时、体验5分钟”的工业化时代“集中式娱乐”相比,玩VR无需排队,老少皆宜,是一种投资小、周期短的“分布式娱乐”,能够成为更多普通人“家门口的主题公园”,助推科技普惠。

比如在“奇境穿越X-META元宇宙乐园”,只需300平方米的空间就能体验到30平方公里的洛阳盛景,60分钟就能实现穿越1300年,花费数百元就能拥有一次“一秒千年、一步登天”的难忘体验。

2023年6月,上海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方世忠在机遇集团调研时表示,文旅元宇宙逐渐成为上海文旅面向未来换道超车的关键变量。上海将在文旅元宇宙新赛道打造一批扎根上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为全国提供文旅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上海样本”。

2023年6月,“奇境穿越X-META元宇宙乐园”被上海文化与旅游局授予“2023年度文旅元宇宙创新示范企业”,并获批“上海文旅元宇宙创新示范项目[2023]001号”项目。同年8月,它又入选由文化和旅游部授牌的首批24家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

在胡世辉看来,黄浦区环人民广场地区是中国沉浸式娱乐发展最为领先的区域之一。得益于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演艺大世界”内已集聚大量沉浸式戏剧和演艺新空间,非常适合元宇宙沉浸式娱乐业的发展壮大。

未来,机遇集团将扎根黄浦,同时开启在全国布局“百城千店”的计划。2024年初,他们首先将与安徽省文旅部门共同打造元宇宙“徽次元”——将皖南乡村和黄山等著名地标搬进元宇宙空间,玩家可在20分钟内通过“全感VR”沉浸式感受黄山的风云雨雪与四季变幻。

胡世辉说,开店之外,机遇集团会专注于“把产品做好”——以后,只需要戴上轻量级头盔,就可以穿越回唐、宋、秦、汉,通过元宇宙沉浸式娱乐产品,以时空旅行推动文化传承,把华夏文明和中国故事带向全世界。

《上海也有个“百老汇”》专题系列稿件

演艺大世界:大有乾坤

在演艺大世界,过条马路看场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3-18 星宸科技 301536 --
  • 03-15 平安电工 001359 --
  • 03-13 戈碧迦 835438 10
  • 03-11 骏鼎达 301538 55.82
  • 03-11 星德胜 603344 19.1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