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月之、包亚明等:召稼楼古镇打造“江南水乡版”新天地

熊月之、包亚明等:召稼楼古镇打造“江南水乡版”新天地
2023年04月21日 17:30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本文刊载于2023年4月21日《文汇报》第3版“要闻/公告”

“十里晓烟破,数声召稼钟”,闵行区浦江镇召稼楼古镇,这一上海农耕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如今将迎来“新生”——谷雨时节,召稼楼“城中村”改造项目昨天启动。浦江镇与瑞安集团将携手打造“江南水乡版”的第二个新天地,未来面积是目前古镇的2.5倍,预计5年后建成。这也标志着召稼楼古镇将暂别市民游客,几年后再以全新面貌归来。

闵行区浦江镇召稼楼“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打造“江南水乡版”的第二个新天地。(采访对象供图)闵行区浦江镇召稼楼“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打造“江南水乡版”的第二个新天地。(采访对象供图)

目前,召稼楼“城中村”改造项目内动迁安置房、宁俭路、晓烟湖、沈杜公路北部片区等前期工程已开工。值得期待的是,未来回归的古镇三大功能片区将形成涵盖度假酒店、休闲旅游、文化创意、耕学社区等的复合功能布局,让老街不再“千镇一面”。

“告别是为重逢,希望几年后再来开业”

召稼楼是上海3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有着800年历史,但由于建筑形态破旧、安全隐患突出等原因,亟需改造。去年6月,召稼楼地块被认定为“城中村”改造项目。

带着不舍与眷恋,68岁的计宝忠昨天作为动迁代表签约,动迁安置的新家就在古镇旁。一方面,他告别了夏天蚊虫多、冬天阴冷的老宅;另一方面,古镇的全新规划让他对未来充满憧憬。

比如,计宝忠老宅所在地将成为古镇晓烟湖轻度假区,拥有高端酒店、特色民宿群落等,让古镇风貌韵味和文化特质更加彰显、更具魅力。居民安置房则将布局在耕学健康社区范围内,让居民共享地区发展成果。

在古镇经营了十余年的胡家羊肉馆也要搬走了,店主姚俊华已经选好新店址,待装修验收后即可重新开张。走到了他平时最爱去的窗边,姚俊华说,在工作的闲暇时间,来这里看看风景,是平日里最放松的时候。“告别是为重逢,希望几年后再来这里开业”。

放大文化遗产,田园诗意与烟火气并行不悖

召稼楼改造的关注点不仅停留在建筑之上,同样也将文化遗产范围放大,经岁月沉淀生生不息的河道、水系、农田、植被等自然要素融入其中。

“祠堂、桥榭、古树浸润糅合。”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召稼楼古镇开发文化顾问熊月之也期待召稼楼诗意田园美景回归。

15年前,熊月之就参与古镇园林设计与地方历史文脉发掘和研究。礼耕堂、广智学堂故址、梅园、宁俭堂等宅第,楼宇雕龙画凤,庭院古朴淳厚,给熊月之留下深刻印象。当时总结的召稼楼农耕文化、治水文化、城隍文化、海派文化等特点,成为此轮改造的核心。

在熊月之看来,作为离上海市区最近的古镇之一,召稼楼与市区的古今联系形成差异美,有很好的文脉和客流基础。未来人们来到这里,不仅能感受到一叶扁舟、田歌相伴的江南风情,在绿地和湖泊边的农场中露营、研学、务农,享受田园诗意;还能在充满江南古韵的街坊里巷、河街空间中购物、休闲,观赏当代艺术展、潮流音乐会,体验入世的烟火气。

新城市之源IP,让古镇更有辨识度

商业和历史风貌如何有机相融,一直是古镇改造中颇受关注的议题。学界有一种观点:商业本身有基于自身特性的诉求,选择的文化要素往往同其诉求契合,挖掘历史的动力稍欠。对此,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包亚明认为,“两者本身并不矛盾,关键是平衡好挖掘历史文化脉络同商业利益的关系,比如充分考虑‘在地性’。”

他进一步解释,“在地性”应同人的感受充分联系,“可增加体验性质的活动,让游客体验生活方式、文化趣味、独特的江南底蕴。这种体验感的纳入有助于商家自主挖掘历史文化,寻找结合点。”

对此,召稼楼古镇项目就将在上海城市之源的文化IP上进行赋新,通过回溯、焕新在地文化,联动浦江镇区域文旅资源,提升区域活力,带动周边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上海旅游新地标,助力浦江镇成为宜居、宜业、宜游之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新天地 江南水乡 城中村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26 万丰股份 603172 --
  • 04-25 巨能股份 871478 5.5
  • 04-21 海达尔 836699 10.25
  • 04-21 经纬股份 301390 37.7
  • 04-21 三博脑科 301293 29.6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