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1921年,法国政府商请罗马教廷批准,由当时管理天主教直隶东南教区的法国耶稣会士在天津马场道清鸣台,创办了一所教会学校,初名“天津农工商大学”,复定名为“天津工商大学”,在教会内部称为“天津圣心学院”,与南方的震旦学院遥相呼应。
建院工程即在当年破土动工。先后建起教学大楼、校长楼、图书馆、藏书室及学生宿舍等,并在西侧建北疆博物院,均为欧式建筑风格。
面向马场道的主楼是学院的主体建筑,庄严中富有美丽色彩,为华北一大著名建筑,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座大楼由法国永和建筑公司承办,设计蓝图由意大利工程师慕乐绘制。1924年10月动工,1925年9月交工,因直奉战争爆发,延长到1926年11月告竣。此楼为三层混合结构带地下室,建筑结构呈工字形,中心对称布局,主门厅居于正中。一至三层,主要是教室、备课室及办公室。西翼是教堂,并设有单独入口,将教堂设在教学楼内的做法比较少见。建筑外形采用法国鼎盛时期文艺复兴样式,正立面构图规整对称,中轴线突出,立面竖向划分为古典三段式,二三层为清水砖墙,砌工精细,以平券窗为主,窗间设横向凹槽分格的砖垛扶壁,为简化的古典柱式,中央四角穹顶极为典型,两翼檐口为三角山花。
这座楼的屋顶为法国孟莎式盔顶,是古典新折衷主义形式。从欧洲引进的标准大钟安装在大楼之上,标准大钟采用子钟计时方式,当母钟分针计时一分钟即时向全校各分子钟发出电脉冲,使各子钟同步计时一分钟。精于建筑的张威先生说:仿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的天津工商学院主楼,其正中盔顶──大钟造型不只是工商学院主体建筑的标志,也奠定了其后津沽大学、河北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建筑风貌,“有着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应该说已经成为天津的一个文化符号。”
天津工商学院虽是教会为传教而建,但主持建校的人员却是天主教中一些热爱科学、崇尚进步的著名学者。学校奉利玛窦、南怀仁等前辈传教士为楷模,实事求是,崇尚科学。在学校主楼正厅,悬有二人画像,墙壁正中悬挂着南怀仁绘制的巨幅《坤舆全图》,恢宏大气,图文并茂,是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幅早期的中文版地图。
20世纪前半叶是该校历史上的极盛期,在教育界享有“煌煌北国望学府,巍巍工商独称尊”之誉,特别是40年代中期,学校人才荟萃,堪与美国康奈尔大学相伯仲。水利专家高镜莹,著名学者、书法大师吴玉如,我国建筑业的先驱沈理源,建筑设计大师阎子亨,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及民族饭店的设计者张镈,语言学家朱星等先后在这里任教。他们的加盟,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声誉,也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工商管理人才和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新中国成立后,大多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栋梁。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姚依林30年代就学于该校财会系,著名物理学家袁家骝、香港著名结构工程师郑汉钧等均出自此校。红学家周汝昌、音乐家沈湘出自该校附属中学。
抗日战争时期,平津沦陷,华北地区的名校如清华、北大、南开等纷纷南迁。天津工商学院一时因环境所迫无法随迁,在天津沦陷时期,不甘心任职敌伪高校的北平教授们纷纷来津,任教于沦陷区中的这座“高校孤岛”。侯仁之、齐思和、翁独健、袁贤能、马丰、胡继瑗、张华伦等知名教授学者,都被吸纳到天津工商学院,一时名流云集,声名鹊起,成为津门最有吸引力的高校。来此任教的侯仁之,把研究课题定为天津,经过两年的资料查阅和实地勘察,逐渐形成天津历史地理的完整概念。时市女青年会以天津地理为题邀请侯先生作演讲,继而天津工商学院的学生俱乐部再邀先生讲述此题。侯先生根据这两次讲稿,写成专著《天津聚落之起源》,天津工商学院列为专刊,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时正式出版。
该校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爱国举动。抗战时期,校长刘乃仁就是当时的爱国组织成员,刘乃仁曾与广东中学校长罗光道、达仁学院院长袁贤能、水产专科学校校长张元第等爱国志士同时被捕。此时,欧洲捐款及经费来源断绝,教会打算停办工商学院,裁减员工,遭到师生反对,于是校友会发起募捐。1938年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王金鼎,1941年被派往天津从事地下工作,后进入工商学院,以教书为掩护,建立地下党组织,扩大党的外围组织,发展党员,先后组织天津学生庆祝抗战胜利运动,反对三青团斗争、校园民主斗争、“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斗争等,并开展对敌上层人物的策反工作。
抗战胜利后学校向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申报改建大学。1948年10月,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批准,天津工商学院改名为“私立津沽大学”。1951年,时任私立津沽大学董事长的李烛尘代表校董事会致函教育部,拟将私立津沽大学献给国家,改为国立,校名仍为津沽大学。后来,学校几经撤并和变更,这里成为今天的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工商学院的一些老建筑一直在使用中,原汁原味地保留过去韵味的同时,也因绵延不断而充满人气。在第五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就有“天津工商学院旧址建筑群”。作为天津“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之一,这里也一直是相关学者专家研究关注的对象。
如今的天津外国语大学有“天津摄影棚大学”之称,在这里所取之景大都是工商学院旧址建筑群中的那座主楼。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张恨水,写尽民国风情,根据他的两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2003年版的《金粉世家》和2004年版的《啼笑因缘》,都在这里取景拍摄过。这些旧址建筑成为影视剧从业者眼中的“真古董”。
(本专栏图片由《小楼春秋》摄制组提供)
《小楼春秋》解说词:
天津的马场道117号,原天津工商学院主楼,这座建筑最有特点的是中部高而突起的屋顶,属于法国孟莎式结构穹顶,覆以红色的鱼鳞式瓦片。立面采用中心对称的古典三段式构图,建筑一层在中央部分,采用四组塔斯干双柱支撑形成门廊,强调主入口空间。
如果时间回到1926年11月,这里就是天津工商大学──中国北方第一座培养工科和商科人才的高等学府。1933年更名为天津工商学院。1935年已颇具规模,名师荟萃。“七七”事变以后,群贤毕至,天津工商学院不但壮大了原有的学科力量,还扩展了院系。1948年更名为“津沽大学”。以后又几经更改,直到今天的天津外国语大学。
这座跨越世纪的法式建筑,保留古典韵味的同时,也因教学育人绵延不断而充满生机。(节选)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