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恒心
来源|博望财经
2023年已来到了4月,又到了财报季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时候。
毋庸置疑,2022年对浙商银行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正如浙商银行党委书记陆建强在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的如此,“2022年是非常重要的转折之年,对于浙商银行来说,是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之年,亦是新管理层组建以来第一个完整履职年度。”
但遗憾的是,从各项盈利能力指标来看,浙商银行并没有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其中ROE(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降至“回A”以来最低,在9家A股上市股份行中居倒数第四位。
事实上,浙商银行自2019年“回A”三年以来ROE持续下降,由2018年的14.04%跌至2022年的9.01%。没有什么能比亮眼的业绩表现更能打动投资者,浙商银行的股价持续在低位徘徊,截至发稿日股价2.96元/股,较上市初期的最高价5.09元/股暴跌超四成,目前市值605亿元,早已跌破千亿关口,在A股上市股份行中垫底,并落于多家城商行之后。
除了盈利能力下滑外,最令浙商银行头疼的莫过于内控问题,开年便连领罚单,三年累计更是被罚超1.8亿元,同时投诉量也是居高不下,身为浙江省第一家、国内第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浙商银行,为何沦为这般田地?
核心盈利能力指标均呈下滑趋势,零售板块表现不佳
据公开资料显示,浙商银行是唯一一家总部设立在浙江省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于1993年4月,2016年3月便已成功登陆港交所上市,3年后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目前以全资产经营战略为导向,经营的主要业务为公司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及资金业务,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了310家分支机构,业务覆盖了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及海西地区和部分中西部地区。
根据2022年年报显示,虽然浙商银行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7.67%至136.18亿元,但其他核心盈利能力指标均呈现下滑趋势。
具体来看,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平均权益回报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息收益率、净利差等多项盈利能力指标均出现下降,其中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下降0.82个百分点,在各项指标中降幅最大。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浙商银行口口声声说“将大零售板块定位为第一板块”,但从结果来看成绩并不显著。
2022年,浙商银行也积极做出调整,零售业务完成了部门设置及管理机制改革,分设为零售金融部、信用卡(消费金融)部、财富管理部、私人银行部和零售信贷部五个一级部门,板块业务管理更加细分和专业,并持续加大各项资源投入。
近年来,浙商银行零售银行业务收入增速持续下滑,2022年实现零售银行业务收入131.24亿元,增速仅为2.55%,同比下降2.01个百分点,创下“回A”以来新低。另外,相较于其他A股上市股份行,浙商银行零售业务收入占比(2022年占比约21%)也是垫底的。
再从信用减值损失方面来看,2022年浙商银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长11.36%至276.53亿元,“回A”以来呈逐年上升态势,其中贷款减值损失更是同比大幅上升43.78%至172.45亿元。相形见绌,在已披露相关数据的多家A股上市股份行中仅浙商银行该指标同比上升。
当然,无法否认的是,浙商银行财报还是有亮点的,不仅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同比增长,而且不良率5年来首降。
信达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舫朝在研报中指出,“浙商银行加大贷款分类审慎力度,2022四季度末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不良贷款的比例较二季度末下降11%至79%,关注率较二季度末下降60个基点,隐形不良贷款生成压力减轻”,并补充道,“公司进一步加大不良确认和处置,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开门黑”,被罚金额已超2亿
内控问题或许才是浙商银行最痛的伤。
就在上月,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发布了一张罚单,剑指浙商银行沈阳分行,因“三宗罪”被警告并给予70万元罚款处罚。
根据罚单显示,浙商银行沈阳分行的主要违法违规行为是:1.未按照规定对异议信息进行标注、未准确报送个人信用信息、未按照约定用途使用个人信息、违反安全管理要求;2.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3.违反金融消费争议解决及金融机构行为规范相关规定。
与此同时,对时任浙商银行沈阳分行小企业与个银评审部总经理助理田佳彬、时任浙商银行沈阳分行个人征信管理员李硕及时任浙商银行沈阳分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丁蓓处以罚款处罚。
对于浙商银行而言,似乎收罚单犹如家常便饭。
今年年初,北京银保监发布1号罚单,浙商银行北京长虹桥支行因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责令整改,并处以50万元罚款;短短2天后,据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浙商银行南京分行又因小微企业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被罚30万元。在银行业最重视的营销旺季“开门红”的日子,浙商银行却连续收到了监管处罚,“开门红”也变成了“开门黑”。
据悉,因贷款“三查”不到位、虚增贷款、挪用贷款、违规发放贷款处置不良资产、虚增小微资产池贷款等,近一年来银保监系统已向浙商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开出十余张罚单,罚款金额合计1564万元。
若将时间进一步拉长,2018年至2021年短短三年内,浙商银行累计被罚金额超1.8亿元,但从今年仍在频吃罚单来看,浙商银行并没有彻底警醒。
天价罚单的背后,凸显浙商银行巨大的内控问题。
投诉率高的离谱,信用卡业务是重灾区
浙商银行的投诉率也是高的吓人。
3月22日,深圳银保监通报2022年下半年深圳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投诉【进入黑猫投诉】情况,从整体数据看,共收到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投诉环比下降1.09%至16277件,有所好转。
但从投诉率来看,浙商银行深圳分行却高的离谱,以平均每百营业网点投诉量216.67件/百营业网点的“成绩”成功霸居榜首,不仅远高于中位数(72.5件/百营业网点),并且远超排在第二、第三位的浦发银行深圳分行(153.33件/百营业网点)、渤海银行深圳分行(141.67件/百营业网点)。
根据浙商银行2022年客户投诉分析报告显示,当年共受理客户投诉超10万笔。从业务分布来看,客户投诉集中于信用卡业务(57.1%)和个人贷款业务(10.4%);从原因分布来看,引发客户投诉的主要原因是因管理制度、业务规则与流程引起的投诉(64%),因服务设施、设备、业务系统引起的投诉(9.8%)、因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引起的投诉(9.6%)。
另外,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浙商银行频频因乱收费乱收利息、盗用用户信息等被投诉。
据一名用户投诉称,“本人有一张浙商银行虚拟卡点金卡,账单两万一千,却产生手续费加利息共计一个月800多元的费用,其中有一万多是以前办理过6期自动分期,每个月都有扣相应分期手续费的,结果重复计算加收利息,就是同一个消费款项既收取了分期所产生的手续费,还又要收总账单的利息”。
对此,浙商银行给出的解释称,“2022年12月31号后产生的消费不再自动6期分期还款,本人在2022.12.31到2023.3.26之间,只消费了16422元,账单的其余部分均为2022.12.31前所消费,这部分都办理了自动6期分期,每个月都有还相应的本金和手续费,现在也仍然在还每个月还相应的本金和手续费。”
对此,该用户要求,“现在情况是浙商银行无法无天,乱收费,乱收利息,重复收费等,浙商银行必须给我一个满意的解释!并将重复计算的多余费用取消!”
在规模和业绩上一直处于追赶状态的浙商银行,也是时候放慢脚步思考内控问题了。
责任编辑:宋源珺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