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每经记者
每经记者 林姿辰 每经编辑 魏官红
对着一台机器人说出受伤类型和状况,或者在屏幕上手动选择相应选项,就可以躺在手术台上接受一台不需要任何医护人员参与的外科手术——科幻电影《普罗米修斯》里的这个片段,令人印象深刻。
幻想并非空中楼阁。全球第一台手术机器人诞生于1992年,那台名为RoBoDoc的骨科手术机器人虽然较全自动差距甚远,但已经可以辅助医生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在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的产业化或要从近30年后天智航上市说起。
2023年2月的最后一天,作为“国产手术机器人第一股”天智航的总经理,徐进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他讲述了公司研发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动力,下沉基层市场、走出国门的压力和决心,还有对行业有序发展的期盼。
“国内外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技术没有代差,但海外巨头不只有手术机器人,还有假体、植入、材料技术等,这些整合在一起会形成强大的整体解决方案,这是我们要追赶的。”
徐进呼吁,目前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技术仍在快速迭代,现在还远不是国内企业在参数上“内卷”的时候,相反,大家需要在实际的使用体验和性能指标上不断“外卷”,加速布局形成产业生态。
将骨科医生从“木匠”变为“指挥家”
从招股说明书和最近的财报来看,天智航(SH688277,股价14.53元,市值65.3亿元)是一家正处于爬坡期的科技公司——近五年营收连年走高,研发费用飙升得更快,亏损不断扩大……
从产品来看,天智航多了一些“科幻”色彩——在很多人对手术机器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影视作品时,天智航就将骨科手术机器人作为主业,并累计参与了超3万例手术。
成立17年,天智航从一项骨科机器人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成长为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同时是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的参与者,但是它还未能让市场充分认识自己。
国家级科研项目中的高参与度与市场认知度上的低曝光率,两者之间的落差绕不开一个“生存还是毁灭”的价值问题:市场为什么需要骨科手术机器人?
徐进以“木匠”和“指挥家”的角色转变,阐述了手术机器人的作用:有些骨科医生戏称自己的工作是在做木匠活,干的是锯切、打孔这些非常具体的操作,现场有很多不可预料的因素可能会导致风险,需要师徒相传,高度依赖经验;但在手术机器人的帮助下,医生更像一个手术现场的指挥家,所有智能化的工具超越了人的生理能力限制,将在医生的指挥下有序地完成一台手术。
不同于电影中的全自动手术机器人,一台骨科机器人的定位是医生的操作助手,需要手、眼、脑多种技术方式共同辅助医生完成一台手术。
具体来说,“手”是高度灵活的机械臂,可以执行截骨、打孔等稳定精准的操作;“眼”是为医生提供患者的位置跟踪,方便医生对人骨和假体结合进行通透的观察;“脑”则是指在术前完成手术规划,医生无需根据经验边操作边调整。
但是,由于骨科手术大致包括关节置换、脊柱、创伤三类,三类手术的特点差异决定了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的难点不同。骨科创伤源于跌落、车祸等意外事故,覆盖全身各个关节和四肢,要求手术机器人有非常强的适配性;脊柱被肌肉和血管层层包裹,对固定效果和微创、安全性提出了统一要求;关节手术要达到完美适配的效果,还要考虑到患者之前的肌肉、软组织形态等因素,对手术机器人的智能化和操作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天智航研发的第三代产品天玑能够覆盖骨盆、髋臼、四肢等部位的创伤手术及全节段脊柱外科手术,已在国内150余家医疗机构进行了常规临床应用,天玑系列骨科机器人手术量已突破3万例,主导手术的医生大多来自大三甲医院。
“不止一个医生向我明确说,已经不再能回到徒手操作的时代了,甚至有的医生开玩笑说,(和使用机器人相比),自己原来基于经验的操作术式可能甚至是野蛮的。”徐进自豪地表示。
从临床需求出发:让用户做“老师”
在天玑系列面世前,天智航研制了“GD-A”和“GD-2000/GD-S”两代骨科手术机器人,其中GD-A主要应用于长骨骨折,GD-2000和GD-S分别应用于股骨颈骨折等创伤骨科手术和骨盆骨折等创伤骨科手术。
天智航已上市主要产品及手术适应证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
虽然目前这两代产品已经随着注册证到期退出市场,但其中隐藏着天智航区别于全球主流的研发脉络。
徐进认为,全球第一台以及最早一批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以关节置换手术为主要场景,主要是因为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流程相对标准化,更容易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
但即便海外手术机器人领先国内发展10年,在天智航成立时仍称不上成熟,所以对脱胎于技术研究项目的公司来说,从临床需求而非商业空间出发是必然选择。
“我们不得不从真正的临床需求出发。因为没有老师,所以只好让用户当自己的老师,跟医生一块去设计产品。”
徐进表示,由于创伤手术机器人在全球鲜有先例,公司在产品外观、功能上走了不少弯路,摸索了近十年才啃下这块硬骨头;随后,脊柱手术机器人和关节手术机器人的研发时间开始缩短,后者预计将于2023年面市,公司亦将推出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平台,适应证覆盖创伤、脊柱和关节。
此前,骨科手术机器人只能参与相关手术的几个环节,未能覆盖全流程,临床获益程度有限,许多国际巨头主攻专科骨科手术机器人,例如美国史赛克公司的关节手术机器人已经在海外市场获得广泛应用,美敦力有脊柱手术机器人产品。
在一个手术机器人平台上实现三大类手术,又是一条“没有老师”的道路。天智航的这个决定有着商业的考量——关节手术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最为成熟,如果延续专科手术机器人的产品思路,作为后来者的天智航只能“硬碰硬”。
而从公司的研发初心看,全骨科手术机器人背后还是中国的临床需求。
据徐进介绍,中国大量的医疗机构骨科是混业的,不设亚专科,医生会根据患者收治情况开展手术。这种混合的情况,越是在基层医疗机构越普遍。所以,国产骨科机器人必须要适应中国骨科发展的特点,不能完全走西方专业化的道路。
“从市场现状出发,我们认为全骨科的平台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产品,未来它的竞争力会随着机器智能的水平提升和机器人自主操作的实现逐步体现出平台化的技术优势,很有可能带来全球影响力。”徐进说。
市场布局“城市包围农村”,推进下基层
根据业绩快报,天智航2022年实现营收1.54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扩至1.14亿元,是公司近5年来首次收入、利润双降。
除了疫情期间骨科手术量下降、骨科手术机器人价格昂贵、采购周期较长等因素,公司加大市场投入及营销团队建设,销售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近60%也是公司亏损扩大的原因之一。
徐进感慨称,疫情耽误了很多事情,但还是要持续去做。例如,基于“城市包围农村”的市场布局路线,目前天智航的骨科机器人产品已经进入全国大部分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等大三甲医院,基本完成了对顶层医院的全覆盖,但在产品下沉基层市场方面,还任重道远。
“去年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实现了多台‘购买技术服务’模式的装机入院。”
徐进口中的“购买技术服务”,是天智航自2020年起开始探索的一种新业务模式,指由公司向医疗机构提供开展骨科机器人手术所需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及相关配套设备并提供技术支持,医疗机构按照开展骨科机器人手术数量向公司支付技术服务费。而这同时也是为了推进骨科手术机器人进入基层医院。
“一些县级医院、区级医院或者市级医院,其实很难筹措大设备的采购预算,或者说时间间隔很久,但他们有很强的使用意愿,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和医院就找到了一个契合点。”
徐进称,未来,对于有一定手术量的基层医院,天智航将继续与医院探索经济合作的方式,将更多的机型向下推广使用;同时,公司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骨科机器人的远程指导和操作平台,可以充分发挥上级医院的专家经验,帮助基层医生快速地掌握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操作技术,开展原来开展不了的手术。
“有的地方经济实力比较强,可能一个县级医院的骨科手术量比别的市级医院还要高;还有一些民营医院,骨科手术量也非常大。所以实际上我们关注的是手术量的聚集和一站式解决。”
另外,当一台骨科手术机器人进入基层医院,患者是否选择骨科机器人手术,既取决于手术效果的口口相传,也要看“性价比”,这将是天智航接下来需要直面的问题。
目前,天智航的天玑骨科机器人手术已被纳入北京甲类医保,但在其他的自费地区,一台骨科机器人手术的费用,平均要比普通骨科手术贵上万元。
赛道硝烟弥漫,期盼行业形成创新业态
2020年7月,天智航登陆科创板。随后一年,国内医疗机器人的融资规模超过100亿元,相较上年同期不到2亿元的融资额,同比增长49倍。
在资金的簇拥下,原本少人进入的赛道热了起来。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获批上市的骨科手术机器人至少10款,其中关节手术机器人占了半壁江山。处于临床试验、临床前研发检测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既有史赛克、美敦力、捷迈邦美这样的跨国企业,也有天智航、微创医疗(HK00853,股价20.5港元,市值375亿港元)、铸正机器人等实力玩家。
与此同时,还有新玩家不断涌入,骨科手术机器人赛道逐渐硝烟弥漫。
2022年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获批情况
资料来源:据公开资料制表(不完全统计)
大量涌现的企业也受到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监管提前的思路,我理解是为了规范行业。在行业的小苗还没有长成大树前,给予成长方向上的指导,释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徐进指出,自己对创新的行业业态充满期待。例如在医疗设备的落地方面,企业和公立医院合作运营,购买服务的政策方面,允许企业去做一些探索;在支付方面,给予创新技术DRG除外支付等医保支持,同时把自费和商保等多元支付方式放开,让患者和医生有更多选择先进技术的权利,为创新产品或服务逐步纳入医保做先行探索。
另外,国际化是天智航诞生时就认定,且会持续做下去的事情。但徐进坦言,目前真正被全球认可的国产品牌并不多,尤其在医疗行业,只有技术足够优秀、临床价值独一无二才能形成品牌载体,期间还需要企业以开放的心态与海外企业展开合作,在自主可控上下功夫。
“天玑2.0已经拿到了北美认证证书,即将也要拿到欧盟的销售认证,接下来我们要对接海外的营销渠道,招募专业人员一起推进。”徐进表示,目前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发展非常不均衡,发达国家市场对于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接受程度更高,未来公司“全球化”战略也不会局限于某一地区,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是公司的全球化目标。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