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 李宗光
人民银行公布了2月份信贷金融数据。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81万亿元,好于预期的1.4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5928亿元。社会融资规模新增3.16万亿元,远超预期的2.08万亿元,同比去年多增1.95亿元。M2同比增长12.9%,高于市场预期12.3%和前值12.6%,创7年新高。
此前,在1月信贷金融数据超预期后,大家对2月金融数据能否持续向好十分关注与期待。之后,外媒曾放出一些消息表示,央行有针对2月信贷进行“窗口指导”,要求适当控制贷款的新增规模节奏,降低了市场预期。
不过,2月份的信贷社融数据,再一次超出市场预期,显示经济正常化的进程仍在加速推进,内生动力也在逐步增强。
具体看:
1)新增人民币贷款大幅高于预期,且贷款结构继续改善。2月,新增1.81万亿人民币贷款,高于预期的1.43亿,较去年同期的1.23万亿元多增了近6000亿元。总量上维持了1月的景气度,继续向好。
从分项看,中长期贷款新增1.2万亿元,同比多增7370亿元,为6000亿贷款多增额的主要拉动项。短期贷款7003亿元,同比多增5803亿元;票据融资择减少989亿元,同比少增4041亿元(图1)。票据融资是常用的短期信贷冲量工作。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的一增一减,显示真实的贷款需求正在持续恢复。
2月信贷持续恢复与此前公布的一些数据能相互印证。比如,2月份制造业PMI,继上月重回扩张区间后,继续大幅提升2.5个百分点,远超市场预期,创下了疫情以来读数的新高。1-2月出口也是超预期表现,同比增长-6.8%,高于预期的-9%,跌幅较前值收窄3.1个百分点。
2月,汹涌的信贷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经济复苏仍然在持续,超出市场预期,并且势头依旧强劲。
图1、新增人民币贷款结构
2)新增中长期贷款看,企业贷款增长势头不减,居民户贷款近年来首次转正。2月中长期贷款中,非金融公司中长期贷款新增1.11万亿元,同比多增6048亿元。居民户中长期贷款新增863亿元,同比多增1322亿元,为2021年12月以来,首次出现多增(图2)。
企业中长期贷款继续增长,彰显企业信心仍在恢复。2月,非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新增1.11万亿,创下了2月单月历史新高。并且,这是还在1月份,刚实现创记录信贷增量后完成的,表现十分强劲。企业中长期贷款主要用于固定投资,是长远的布局与考虑,企业会更为谨慎。持续高涨的企业中长期贷款,也体现了企业持续恢复的信心。
当下也有舆论担忧,说新增的贷款主要是流向了国企。但从银保监会公布数据看,去年新发放企业贷款超过一半投向民营企业。我们知道,去年民企的生存环境是相当艰难,相信随着今年经济的复苏,贷款也将更多的流向民营企业。
图2、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结构
居民端贷款有止跌的迹象,但仍需要积极呵护。2月,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了1322亿元,首次转正,显现出一定的复苏迹象。不过考虑春节错月影响,1-2月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约-3871亿元,依旧相对偏弱。
我们之前的文章《“小阳春”频传,楼市又行了?》也提到过,二手房节后以来持续活跃,但新房销售整体依旧不佳。百强房企1-2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8189.5亿元,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至-11.6%。2月单月的同比增长14.9%,主要是受春节月错位的影响。
图3、2023年2月百强房企单月业绩规模及同环比变动(亿元)
近期,受违规贷款等影响,相关部门对住房贷款的监管也趋于严格。2月,银保监会就贷款资金被挪用、统计数据不真实等违法违规行为处罚了5家金融机构。昨日,银保监会又部署开展为期六个月(2023年3月15日-2023年9月15日)的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
严格的监管有利于打击违规行为,但可能会影响正常的贷款需求。特别是在当前居民信心依旧低迷的时期,我们应加以小心谨慎。
3)余额同比看,人民币贷款增速实现连续3个月提速,票据融资余额增速显著回落。2月,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96%,增速较上月增长0.2个百分点 ,增速已连续3个月加速。分项看,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也分别较上月扩大1.1和0.5个百分点;票据融资余额同比增长27.3%,增速回落6.2个百分点(图4)。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持续,结构优化,表明经济正常化的速度与质量也在继续提升。
图4、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
4)社会融资总额显著改善,主要受人民币贷款和政府融资拉动。2月,新增社会融资3.16万亿元,同比多增1.95万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1.82万亿,同比多增9116亿,是最大拉动项。政府债券融资新增8138亿元,同比多增5416亿元,是社融第二大拉动项(图5)。这两项合计拉动社融多增近1.5万亿,解释了近75%的社融多增。
图5、社会融资总额分项
人民币贷款的多增,之前我们有详尽的分析,动力主要来源与经济持续恢复,此处不在赘述。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政府在积极加力,并且2月的贡献主要来自于中央政府。
2月份,政府债券发行整体有所提速,共发行政府债券1.25万亿元,同比多增约2600亿元。其中,多增额主要是来自国债发行,贡献约1900亿。地方债发行看似增幅不大,但这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发行高强度也很高。在高基数下继续提速,也体现地方政府了稳经济的意志与决心。
图6、2023年2月国债和地方债发行情况
5)M2与社融增速剪刀差近期首次收窄,经济内生动力在逐步改善。2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长9.9%,增速较上月提升0.5个百分点。M2同比增长12.9%,高于市场预期12.3%,增速较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M2与社融剪刀差从上月的3.2%收窄至3%,为去年9月以来首次收窄。
图7、社融存量同比与M2同比
去年以来,我们看到M2持续高涨,而社融相对低迷,这里的主要原因在于信贷渠道的货币创造能力显著回落。据测算,将M2拆分成不同创造来源(银行信贷、政府负债、外汇占款),可以发现,财政是支持去年M2提升的主要原因。2022年M2同比增速相比2021年上升2.8个百分点,其中财政直接贡献了1.9个百分点。
这也就是说,2022年,财政才是放水的主力,传统信贷渠道的货币创造能力相对偏弱。而财政支出很大一部分没有通过金融体系进行资金投放,这一部分是没有统计到社融里的。这也是M2与社融剪刀差走阔的重要原因。
而随着经济的复苏,信贷渠道内循环逐步增强,我们也看到了M2与社融剪刀差的收窄,这是经济向好的表现。
综合2月的金融数据,我们结论如下:
1)经济正常化的进度仍在加速,内生动力逐步增强。2月的金融数据进一步显示了我国经济让在持续恢复中。特别是在企业端,信心仍在持续提升,投资意愿显著增强,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
2)财政货币政策依旧维持相当的强度。无论是从政府债券融资进度,还是货币供给增速看,当前宏观政策依旧保持了相当的强度,是支持经济持续向好的重要动力。
3)居民信心看到好转的苗头,不过仍需要持续呵护。居民端新增中长期贷款多增首次转正,显示出居民购房意愿有逐步改善的迹象,我们应继续加大力度支持与呵护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的释放。
4)另一方面,不宜过分夸大1-2月份数据背后的内生增长动力的强劲程度。开年之初,银行早放贷的冲动和监管层的意志对1-2月份总量和结构影响巨大,其能否持续,取决于内生性的需求,这需要到二季度后甚至下半年才能看到。
(本文作者介绍:华兴资本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宋源珺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