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这年,他要出第6本书

81岁这年,他要出第6本书
2022年01月17日 05:14 齐鲁晚报

原标题:81岁这年,他要出第6本书

  朱瑞祥的书在家里堆成了四堆,一堆在院子里,一堆在厦子里,一堆在屋内门口左侧,一堆在右侧。7000多本书,被土黄色的包装纸和白色封条整理成一块块规则的长方体。这是他20多年的劳动成果。

  朱瑞祥是潍坊安丘人,今年81岁。从66岁那年开始,他自学摄影、PS、录音、视频剪辑、排版出书,凭着兴趣整理出版了5本书。家乡的方言也是朱瑞祥多年的研究主题,他将20多年间采集的方言资料整理成册,打算在春节前出版。

  鉴于以往的经验,书的销量不高,也不赚钱,朱瑞祥仍然在坚持,他说:“想留下点儿东西。”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旭旭

涉猎广泛,3年出版5本书

  虽已年过八旬,但是朱瑞祥的身子骨依旧十分硬朗。元旦假期,他与山东部分高校前来求教的师生从早上8点聊到晚上6点,四天时间,朱瑞祥只说房间内有些热,身上倒是没有什么不舒服。

  朱瑞祥家住安丘市区一条小巷内,自从老伴搬去养老院后,他便独自生活在这间小院内。走进院子里,窄小的院落和厦子,两室一厅的小屋,被朱瑞祥成堆的书和昏暗的灯光填满了,有些杂乱。

  1月3日是晴天,午后的阳光还算明媚,明亮的厦子间西侧摆放着一张茶几,朱瑞祥一边张罗着茶水,一边把记者让在北侧的沙发上,自己则拿出一个马扎坐下。朱瑞祥说,平日来家里做客的人不是很多,除了节假日儿孙辈来探望以及几个研究方言的朋友小聚,这间小屋常常只有他一个人。

  朱瑞祥要么在整理资料,要么坐在电脑前工作,除非被偶尔响起的电话铃声打断。这些电话来源不同,目的只有一个:问点事儿。果不其然,下午3点左右,一个电话打了进来。“朱老师,我想开个厂,问问环保方面的问题。”朱瑞祥拿起手机跟对方聊了10分钟才把电话撂下。朱瑞祥说,经常有朋友或者不认识的人打电话来提问,问的问题不外乎安丘稀有动植物物种、安丘古老技艺、非遗申报、方言等问题。

  原来朱瑞祥有个外号,叫安丘“百事通”,他的好友张维荣解释说,因为朱瑞祥知识面广,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喜欢打电话问他,外号由此而来。安丘“百事通”的名号并不是空穴来风,2015年到2018年,朱瑞祥陆续出版了5本书籍,涵盖安丘常见动植物、民间技艺、旧式建筑、文化戏曲等多个方面,这是朱瑞祥20多年的积累。

15年拍了21万张照片

  相比好友的夸赞,朱瑞祥对自己的评价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称自己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

  上世纪90年代,因为村里修路地被征用,朱瑞祥离开了朝夕相处30多年的土地,到村办企业当了一名技术员。为了补贴家用,闲暇之余,他便到外面打些零工:建筑工、机械工、钣金工……朱瑞祥说:“出去打零工时,一般先看别人怎么弄,自己跟着学。”在朱瑞祥看来,自己尚算丰厚的知识储备,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来自这些琐碎多样的生活经验。

  工作之余,朱瑞祥也有自己的爱好。年轻时,他是一名摄影发烧友,曾带着用辛辛苦苦积攒的钱买的胶卷相机走遍了安丘的大街小巷。从工厂退休后,朱瑞祥将时间悉数投到自己的爱好上。2000年,他开始拍摄安丘的动植物,图库至今已经扩充到21万张。他还将多年来拍摄的照片整理成册,出版了一本名为《认识身边的植物动物》的少儿读物。

  朱瑞祥说,出书的初衷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看到一些孩子对自己吃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全然不知,市面上的书籍也很少提及这一点,他就有了出一本科普类动植物少儿读物的念头。在书里,每种动植物的生长过程都用照片展示得十分清楚:抽芽、开花、结果,在生活中的应用。朱瑞祥想通过图片之间的关联,启发孩子自己提出问题,形成植物保护的观念。

  村里人都知道朱瑞祥的摄影爱好,有时候下地看到一株没见过的植物,就用手机给朱瑞祥拍下来,并告诉他植物所在的位置,朱瑞祥便会背上相机,前去印证村民提供的线索。

  拍摄过程并不总是十分顺利,经常会发生一些“小意外”。朱瑞祥回忆道:“一种植物全部生长过程的拍摄常常要持续三四年,有时候某一阶段还没来得及拍,花已经谢了;有时候植物被人挖走了或者被羊啃了,也就没法再拍了。”后来朱瑞祥想出了一个方法——养植物。他想拍摄某一种植物,就把它挖出来带回家,养在花盆里,这样就可以“安安心心地拍”。一次,朱瑞祥在路边发现了一种野花,回来一查发现是一种不常见的鬼针草,因为害怕半夜被别人挖走,他愣是半夜去七八里路外把草挖了回来。

  以前朱瑞祥总是带着老伴一起拍摄,老伴进养老院后,这种时光只能成为回忆。虽然已进入耄耋之年,朱瑞祥对此并不以为意,他说自己要继续干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

7个人的方言小分队

  朱瑞祥会干的不仅有拍照,还有很多技能,如摄影、PS、视频剪辑、录音、排版都不在话下。尤其是对于方言的保护,他尤为感兴趣。

  以前走村串县拍摄动植物时,朱瑞祥总会停一停,找上当地的两位老人录一段戏曲或者小调。录制过程中,朱瑞祥发现,如果这些地方的戏曲不用当地方言演唱,就失去了本来的魅力,而在全民提倡学说普通话的年代,方言仿佛被遗忘。

  朱瑞祥认为,老祖宗的东西要留下来。“现在我的儿子、孙子都不说方言了,以后如果会说方言的都去世了,就没人再说方言了。”朱瑞祥说得很直白,他认为,如果不加以保护,再过几十年安丘方言就会消失。“土话(方言)看起来没用,实际上是地方文化,不应该让它消失。如果安丘方言消失了,那么安丘的民谣、小调等文化也会随之消失。”

  1999年,朱瑞祥开始研究安丘语音类的非遗文化。为了保护方言,10年间,他经常带着手机到安丘各个村子里,找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将他们的方言用“拉呱、唱曲”等形式记录下来,并且找人约稿,请他们用安丘方言写文章。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朱瑞祥认识了与自己有相同志向的张维荣,张维荣退休前曾在政府部门工作,一直非常重视对方言保护。两人一拍即合。在张维荣的组织下,他们成立了一个由七个人组成的编委会,意图出版一本有关安丘方言语音的书籍。截至目前,他们已经收集了有关安丘方言的四五十篇文章、上千条录音资料。

和山大教授探讨方言

  朱瑞祥丰厚的知识储备和方言资料引起了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岳立静的注意,岳立静教授从事方言研究多年,负责山东省语保工程安丘和昌乐方言的收集工作,曾多次到潍坊进行方言调查,并与朱瑞祥交流。

  2022年元旦假期,在岳立静教授的组织下,朱瑞祥帮助山东高校的部分师生进行了安丘方言的采集工作。假期第二天,朱瑞祥、张维荣和9名师生围坐一团,进行方言探讨。并不宽敞的酒店客房内,桌子上摆满了装订成册的研究资料以及电脑、相机等录音录像设备。岳立静和朱瑞祥坐在学生中间,就某个安丘方言的词汇展开讨论。

  “‘开开’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打开一点,另一个意思是‘打开’。”朱瑞祥向师生们解释,第二个“开”声调不同,词汇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当“开开”两个字的发音全部为一声时,词汇意思为“打开一点”;当“开开”两个字的发音分别为一声和轻声时,词汇意思为“打开”。

  整个过程在岳立静教授的组织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岳教授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进行方言调查,本次调查的主题是安丘传统农业,来之前自己也没想到,安丘的传统农业工序如此繁多:浇水,施底粪、撒粪、耕地……就耕地一项,又分为开墒、劈墒、耙地等多个工序。

  方言保护工作很不容易,对于朱瑞祥这种民间爱好者的坚持,岳立静十分赞赏,她说:“像朱老师这样的专家,我们还是第一次见,整理的资料非常详细,问什么都知道。”调查结束后,朱瑞祥还将自己整理的相关资料和几本书籍与岳教授分享。

自己贴钱也要出书

  朱瑞祥已经出版了5本书,销量最高的少儿读物卖了4000册,他坦言出书并不赚钱。“这些年就是卖了第一本书,用卖第一本书的钱出第二本。”朱瑞祥说,用企业赞助的7万元加上自掏腰包的5万元,正在编校的《安丘方言语音》的出版费用就凑够了,这本书春节前就能出版。

  不赚钱,甚至贴钱也要出书,朱瑞祥似乎有些执念,他自己也说,就是想留下点东西。

  这本书不是终点,接下来朱瑞祥还想将自己整理的5000多个安丘常用字的读音出版,内容涵盖字音字形、繁体字、俗语、词语、短语等,并给每个字都附上解释。朱瑞祥说自己不想停下来,除非干不动了。

  1月3日下午,张维荣到朱瑞祥家中小聚,两个人就一个方言发音问题又讨论起来。

  “看电影。”

  “你的舌头不要太硬,看电影儿。”

  “看电影儿”

  “对!”

  ……

  两位老人讨论的情景正应了那句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退休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18 铜冠铜箔 301217 17.27
  • 01-18 纬德信息 688171 28.68
  • 01-18 臻镭科技 688270 61.88
  • 01-17 采纳股份 301122 50.31
  • 01-17 晶科能源 688223 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