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俞燕
文 |俞燕
冬日的金融街,略显冷清。
在一个十字路口对交线上立着的两座写字楼——中国人寿中心和中国人寿广场,看上去和往日没有什么两样。
路人们可能想不到,就在几天前,或者说上周六(1月8日)那天,一则公告把这两座楼的主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下称“中国人寿集团”)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K),推上了热搜和各大媒体头条。
原本就要退休的中国人寿集团的现任掌门王滨,“落马”了。
保险业已经很久没有如此量级的案件了,这也是中国人寿70多年的历史中第一次经历掌门“落马”这种事。
与吃瓜群众谈论得热火朝天相比,股市的反应却出奇地冷静。
1月10日是王滨事发后的首个交易日,中国人寿A股以30.14元开盘,最终以1.74%跌势报收。但是第二天却翻红了,第三天以涨势开盘,不过最终以微跌报收,第四天也仅是微跌。
H股的表现则更加冷静,连着四天皆保持涨势,仿佛中国人寿“失去”一把手这事,都不叫事儿。
不仅如此,1月10日和11日,中国人寿还接连两天获得沪股通增持合计达132万股。王滨落马前的两个交易日,反倒减持了61万股。
1月13日,中国人寿发布公告称,在新一任董事长确定之前,由公司非执行董事袁长清先生代为履行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责,目前公司经营正常。
周日晚上的时候(1月9日),中国人寿已发布了一则公告,称其将于近期召开董事会会议,确定代行董事长职务的董事人选。
从王滨落马到代理董事长“上岗”,只有六天时间,中国人寿已按部就班地步入正轨。
股市往往是上市公司舆情的晴雨表。但凡有重大事件发生,比如政策风向变化、高管更迭、业绩缩水、受罚或涉及犯罪,皆会引发股价的大幅波动。股价一波动,投资者就要开始骂娘了。
在雪球上,但凡出现重大负面舆情,球友们的评论都会非常热闹。而这一次,却冷清得有点象冬天的花园,和上热搜的“待遇”冰火两重天。
是投资者变成熟了吗?还是不关心?
其实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市场对重大舆情的反应,往往是对一家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与否的检视。
管理层出现违法犯罪问题,对企业的经营持续性和声誉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打击。别的行业且不说,自从金融反腐大幕拉开以来,整个金融业尤其是保险业,已有一大批高管“落马”,其中不乏董事长和总裁这种级别。
这些“落马”的高管尤其是一把手,对于所在公司甚至行业的伤害是深远的。比如AB等民营系保险公司,老板个人凌驾于公司所有制度之上,资金往来、高管任免、公司战略和经营方针,全是一个人说了算,公司治理结构如同虚设,管理失序,最终导致公司成为被风险处置的对象。
国字头保险公司中,也有高层“落马”者,比如中国人保集团原总裁王银成。
相比民营保险公司而言,国资保险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相对更加完善,受个人的影响较小,即使高层落马或出事,也不会影响到整个组织的正常运转。
公司治理承载着一家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业务体系,涵盖功能定位、组织架构、责权利配置、管理流程、保障机制等,组成了一整套管理机制。一家公司能够长治久安,关键在于有完善的纪律和制度作为保障,以“法治” 代替“人治”,把公司治理落到实处。
实行法治,可以让保险公司运转有序,管理者的管理有章可循,把人的不确定因素降到最低。而这也是为何金融监管部门如此重视完善银行保险机构的公司治理的原因。
不论是2018年4月CBIRC成立以来举办的首场专场培训座谈会,还是近日召开的 “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夯实公司治理主体责任,都是其中的重要议题。
尤其在近期的这场座谈会上,监管部门强调指出,保险公司要加强董事会建设,做实监事会功能,发挥独立董事作用,加强高管人员履职管理。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银行保险机构健康稳健发展的基础,因此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制度框架,一向被监管部门视为“牛鼻子”工程。2021年是“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这一年监管部门又发布了多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新规,织就了一张严密的公司治理监管图谱,公司治理制度的四梁八柱亦逐渐构建完成。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发布的《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亦提出,银行保险机构应以公司治理为着力点,把党的领导融入声誉风险管理各个环节,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银行保险机构应强化公司治理在声誉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声誉风险管理部门、其他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的职责分工,构建组织健全、职责清晰的声誉风险治理架构和相互衔接、有效联动的运行机制。
公司治理着眼于内部,与外部监督亦密不可分。声誉风险评估和管理常常反映出公司治理的重大缺陷,可以对公司治理产生风险预警、排查和矫正等作用。
中国人寿在70多年的历史中,不乏危情时刻。尤其是在重组上市时,刚刚成立的中国人寿兜头就经历了审计风波和集体诉讼的考验。
作为金融央企,中国人寿已建立了架构完善而运转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三地上市的公司,在经历了境内外市场的各种洗礼之后,面对舆情的响应速度也更加迅速,处理得也更加娴熟。
此次王滨“落马”事件,亦是对中国人寿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运转是否有效以及声誉风险的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的一次集中检视。
王滨“落马”的公告刚刚发布,中国人寿集团便在第一时间召开了党委会议,通报了相关情况,进行了反思和表态,强调公司要推进金融反腐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统筹衔接,将正风肃纪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融合贯通,推动取得更多的制度性成果和更大的治理成效。
赶在本周一开市前,中国人寿就发布了对王滨事件的回应,并表示将召开董事会选定代为履行董事长的人选。
面对重大负面舆情,中国人寿进行了及时而积极的信披和响应,将负面影响尤其是对资本市场的影响降到最低,有效地保护了股东、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知情权。
也正因为此,中国人寿在如此重大的负面事件之下,股价居然能保持平稳,并没有出现股价涨跌幅偏离正常值的情况,体现出其作为国企的稳健作风。资本市场出奇冷静的反应也就不足为怪了。
自2018年以来,中国人寿的风险综合评级已连续14个季度保持A类。
此外,在保险发展承压的大环境中,中国人寿的业务亦保持相对平稳。截至2021年上半年,其实现保费收入4422.99亿元,在高基数基础上同比增长3.5%,市场领先地位进一步稳固;实现净投资收益897.64亿元,同比增加123.73亿元,同比增长16.0%;总投资收益1176.38亿元,同比增长22.4%;总投资收益率达5.69%,较2020年同期上升35个基点。内含价值达11428.11亿元,较2020年底增长6.6%,持续保持市场领先。
对于中国人寿管理层目前的状态,中国人寿方面在投资者纪要中回应称,目前各方面运营正常,无论是业务还是各方面的工作都没有停滞。
目前保险业已在迎战2022年的业务销售布局,据了解,中国人寿目前的产品销售情况符合其整体预期和安排,已全面转入长期储蓄型和保障型产品为主的销售。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在“发展长期保障型产品”的目标之下开展多元化的产品策略。
有业内人士指出,公司最后的竞争,将归结于公司治理与公司文化的竞争。好的公司治理能够实现公司的长治久安。
目前还不知王滨具体涉案的内容,亦不知由谁出任新一任掌门。但可以预知的是,中国人寿发展的根基和前行的步伐不会改变。
【袁长清简历】
1961年出生。毕业于香港大学国际工商管理专业,获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
1981年至1995年,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分支机构工作。
1995年至2008年,历任中国工商银行新疆分行副行长、行长、党委书记,河南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总行党委组织部部长兼任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2008年12月至2012年8月,任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纪委书记。
2012年8月至2014年11月,任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纪委书记,兼任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任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纪委书记。
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任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监事长。
2018年2月至今,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裁,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
2022年1月13日起,代为履行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职责。
(本文作者介绍:“喻观财经”创始人、资深财经媒体人。长期观察和研究金融领域。)
责任编辑:张玫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