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凡:中国每天有3400万家公司成立 平均寿命只有3年

包凡:中国每天有3400万家公司成立 平均寿命只有3年
2019年12月08日 17:01 新浪财经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19(第十八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12月8日-9日在北京举行。华兴资本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包凡出席并发表演讲。

  包凡在演讲中表示,中国每天有3400万家新的公司成立,平均公司寿命只有3年。

  每天1万家公司成立,但是中国新成立的企业里面有20%从事所谓的流通行业,就是搞贸易,这是低效率的一个体现。

  “我觉得整个流通环节随着数字化改造,未来应该有产生巨大重构的机会。一是会缩短交易的链条,二是降低信息的不对等,三是利用数据技术的价值,四是发现中国世界工厂应用创新的优势。”他说。

  以下为演讲实录:

  包凡:各位朋友、嘉宾,下午好。感谢中国企业家邀请我,感谢何总。最近发觉身边的人焦虑的比较多,经常问我经济怎么了,是不是“保6”不容易实现这个目标?互联网是不是红利已经到头了?发展是不是碰到瓶颈了?大家的状态感觉就特别的焦虑。我觉得其实焦虑是在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来源于对未来没有判断,当然说我们每个人手里不可能有一个水晶球,我也没有。但是我觉得我们看未来,看足够长的未来,一些大的逻辑、大的判断在里头还是有的。

  我虽然是做互联网相关的投资,但是我们离不开整个大的宏观经济实体。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说,现在我们总体增速下降我觉得是一个必然趋势,这本身不是一件坏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本身经济结构在发生变化。如果说我们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无论是人口红利、资本红利、各种红利,说白了是靠资源的推动,未来的发展可能更多是靠生产力的提升在里面。那生产力的提升来自于哪儿呢?短期靠创新、靠改革,长期靠教育,这是基本的一个逻辑在里头。

  回到我们互联网行业其实道理是一样的,我们互联网过去十年、二十年实际上主要发展还是靠红利,说白了,一个是靠网民红利,二个是市场的红利,但是这两个都遇到了瓶颈。下一个破局之点在哪儿呢?我觉得主要是在于数据的应用。因为过去这几十年互联网把基本上所有的消费带着到了网上,这里面产生了大量数据的沉淀,很多企业基本上了云,所以现在我们面临的数据,如果把数据作为一个资产的话,其实地下的石油已经很多了,怎么把这个石油能够进一步应用好,肯定是下一步互联网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未来的希望所在。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个事情,我觉得各行各业的存在它必须要产生社会价值,那我们互联网社会价值在于什么呢?如果说上一代的消费互联网某种角度是极大程度释放了中国消费的这种能力的话,我觉得互联网下一步就必须对中国产业进行改造,要全面提高生产力,这就是互联网所谓的脱虚就实的大方向,也只有这样,我们这个行业才能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也就是为什么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我思考比较多的一个点,就是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产业互联网里面最近有一些核心的关键词,大家说到先进制造、C2B,B2B2C等一系列关键词,其实背后的发展它有宏观的一些驱动。第一个宏观经济角度来说,的确是回到上游生产环节要解决一个生产力的问题,回到中观,实际上是指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连接,指的是流通环节,这里面的确也有大量的危机所在,因为整个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恶化,但反过来说,企业跟企业之间的连接是下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大方向和问题。回到微观层面,现在很多企业上云,这种连接是未来下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方向和问题。现在很多企业上云,上了云以后他完成了自己的数字化改造,完成数字化改造以后,从内部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重构企业内部生产的环节,管理的环节,包括管理体系的效率,这是从整个产业互联网背后大的逻辑来解释这件事情。

  现在大家也充分认识到,消费互联网跟产业互联网本质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消费互联网我们指的是2C,网络效应是相当明显的,因为有这样一个基本的逻辑,所以早期时候经常会花钱买流量,助推发展进程。而往往一个行业它进去以后,大家会看到所谓的现象级的发展,指数级的增长,而在消费互联网里面很重要一点是企业发展的速度,所以从战略角度来说是所谓的为快不破,最终存留下来就是一些互联网巨头,优势相当明显。

  但是到了产业互联网这个逻辑就不再如此,光靠烧钱在里面是烧不起的,由于每个产业相当复杂,是产业上下游的连接,每个产业都是独立的战场。一个行业的多个环节都深度连接,所以产业互联网企业的特点它不是这么一种成长性,它往往是线性的成长,但是过了一个拐点以后,它的成长速度会加快,所以是先慢后快。互联网的巨头优势,短期在产业互联网里面并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中国互联网的消费比美国更加发达。在中国消费互联网的对比上,大家能明显看出,中美之间相比,在消费互联网里面我们相对美国是有很多优势,某种角度已经超越了他们,比如以服装来说,在服装行业,每年新的服装款式,在美国只有3000个,中国是30000个,我指的是一个头部品牌。从餐饮角度来说,星巴克10年时间开了1500家店,而瑞幸10各月时间就开了1500家店。大家看一下产业互联网,我们跟美国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比如从工业传感器渗透率角度来说,中国只有4.6%的渗透率,在美国是12%渗透率,美国80%制造业企业上云,中国只有30%,数据分析和决策相关的专利,美国每年专利数是中国的5倍,大家可以看到,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在产业互联网方面是远远超过中国的,这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空间。

  我们的产业互联网具体指的是什么呢?实际上是分三个环节。第一是上游生产环节,第二是中游流通环节,第三是下游消费环节。上游的生产环节我们指的是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它解决的核心是生产环节的效率问题。下游是说当你了解了消费的需求以后,可以按照消费的需求定个性化的往上游制作,比如C2M的平台。流通环节解决的是供应链企业垂直交易、B2B的平台。我们认为短期最大的机会是在当中这个环节,原因是,上游这个环节的确需求相当大,但是从投资角度来说很难找到一个特别好的投资标的,因为制造业相当复杂,每个制造业它垂直的领域里面都有很多它自己特别的点,很难找到一个企业能够覆盖所有需求。下游的消费环节现在还有点早,而且这些环节其实一些大的巨头,像拼多多也在这方面做布局,做准备,这当中尤其是流通环节这里面低效率的想象非常明显,能够改进的空间是相当巨大的。

  为什么这么说?中国每天有3400万家新的公司成立,平均公司寿命只有3年。每天1万家公司成立,但是中国新成立的企业里面有20%从事所谓的流通行业,就是搞贸易,这是低效率的一个体现。我觉得整个流通环节随着数字化改造,未来应该有产生巨大重构的机会。一是会缩短交易的链条,二是降低信息的不对等,三是利用数据技术的价值,四是发现中国世界工厂应用创新的优势。

  如果大家看互联网,我们说流通互联网里面本质解决什么问题?它本质是解决供给跟需求匹配的问题。如果看今天传统的产业链,它里面有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比如信息不对等,交易链条长,行业碎片化,以产定销,为什么呢?中国每个行业里面大家跳进去看,其实都有层层的所谓的经销商,从上游的原材料开始,到生产的环节,从生产的环节到终端客户,其实往往我们发觉短的经过六七道,长则经过十几道在里面。流通互联网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打通整个环节,提高效率在里面。从上游来说去掉经销商,向下来说用数据来指导生产,通过统一的信息管理跟交易管理,统一的仓储、物流来全面提高效率。

  所谓的产业互联网这个说法不是今天刚创出来的,其实以前一直有。第一代的阿里巴巴本质也是解决这个问题,它实际上是做了信息的撮合平台,解决信息不透明问题。本质解决的问题是提高信息的效率,B2B平台很明显,当年做B2B的阿里巴巴。到了2.0阶段,除了解决信息的问题,做B2B开始涉入货流、资金流,通过仓储、物流、金融等各种手段来替代传统经销商的位置。到了3.0往上又走了一步,实际上是进入了一个生产环节,所以通过对下游大量数据的渗透,通过对下游用户需求的了解,来指导上游的生产。

  接下来就会发展成各种各样的一些模式,我们大致梳理了一下,比如A,A就是传统的信息服务平台,它是一个跨行业的,我们这个竖轴是指在整个流程行业里面要解决的问题或者提供的价值。横轴指的是它所从事的各个垂直行业。第一个商业模式,A的模式它是一个跨行业的信息平台。

  我们现在关注比较多的是在垂直行业里面B2B的平台,我们发觉他们往往是在整个产业链交易的各个环节、某一环节开始发家做起,在这个环节做得特别好,往产业链的上游跟下游发展,举个例子,比如说刚开始的时候,实际上大家做的很多都是综合类、信息类的平台,到了过去的,从十年前我们开始逐渐地看到一些垂直的行业的学习平台的发生,比如找钢网、百布、美菜。可见的未来,实际上大家共同要实现的一件事情是数据的闭环在里面,就能产生一个产业链的平台。

  我们具体应该看哪些方面呢?从投资角度来说应该选哪些赛道呢?这是我们自己定的几个标准。

  第一,产业的规模要足够大,我们希望看,从流通的角度来说,它至少是上千亿的规模。

  第二,链条比较长,存在低效的环节。可以说它互相之间每个环节里面有很多错配的现象在里面,或者是它配合的效率相对是比较低的。

  第三,很重要的一个现象是它在上下游的环节玩家是相对分散的。你进入一个行业,看它头部的企业在里边的市场份额有多少。如果头部企业是低于20%的,这个行业里面应该是有机会。

  看看美国领先的经验,因为在这方面美国还是相对领先我们的。

  我们选了几个行业,从行业的规模来看,比如说像医药、食材、汽配、工业品,几个相对比较大的品类里,其实都产生了市值超过100亿美金的上市公司。

  可喜的是,今天的中国我们也看到,在各行各业有一列很新锐的创业型企业开始冒起来了,无论是在汽配、工业品、食材、医药、纺织甚至于在上游的建材、原油、化工,每个行业里面我们都看到有一批很新锐的B to B的企业,华兴的新经济产业基金在里面也做了大量积极的布局。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我们在产业互联网里面的投资逻辑。

  第一,行业要足够大,能够形成供应链的壁垒。怎么说呢?具体来说,行业的规模要过千亿,毛利要高、周转要快在里面。上游相对分散,SKU多,产品组队相对标准化,而且希望投资的企业在供应链上有相对比较强的话语权。怎么来衡量出它有没有比较强的话语权?很重要的一点是看这个企业的先进流。如果它的企业现金流是健康的,说明它不需要奢账,说明话语权是足够强的。

  另外,我们希望企业采取新的模式,因为新的模式把整个成本结构做重构在里面,就能够全面改善整个成本结构,从而做出创新。怎么做到这一点?对产业进行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改造。因为改造完了以后,数字化了以后就可以进行打散重构,上下游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另外,做投资永远离不开团队。做B to B的团队,很重要的一点对它所处的这个行业要特别深刻地洞见,对行业终局有一个特别的认知,我们见一些企业家,往往会问“你认为你这个行业十年以后最终是什么样”,他应该有特别强得自己的认知。第二,要具备丰富的产业资源。做B to B跟做B to C真的不一样,有些行业里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甚至于一些潜规则,对这些行业里必须是业内人士,对行业里面无论是他有特别深刻的日至,也需要特别深的一个人脉的资源,同时他又需要具备很强的技术能力,能够综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来对这个行业做出改造。而且B to B这个行业,产业互联网很大程度上不光是技术创新,实际上对运营的要求相当重,运营、数据、业务这三方面都是相互驱动,缺一不可。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李思阳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2 聚辰股份 688123 --
  • 12-11 和远气体 002971 --
  • 12-11 甬金股份 603995 22.52
  • 12-11 中新集团 601512 --
  • 12-10 嘉必优 688089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