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九届年会”于2019年2月16-18日在黑龙江亚布力举行,主题为:坚定信心、迎接挑战——改革开放新征程,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出席闭幕式并演讲,标题为“40年改革对今天的启示”。
首先,中国取得40年经济高速发展是改革的成果。
从1978年开始,中国从原来的低效率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一个渐进改革的方式,逐步转向了市场经济体制。在开始改革以后经济就进入了高速增长轨道,高速增长延续了接近40年。
改革以前20年,中国GDP的年均增长率是5.1%,是中速增长。居民人均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只有1.7%,是低速增长。也就是说改革以前的20年,并没有使老百姓的生活有多大的改善。而在改革期间40年平均经济增长9.6%,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7.4%,都取得了高速增长的成绩。
改革开放让居民收入发生了大规模的增长,王小鲁表示,在此期间民营经济已经在扮演增长的主要动力的角色。他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这40年,GDP的年均增长率比改革以前的20年高了4.4个百分点,其中民营经济贡献了4.0个百分点,国有经济贡献0.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的贡献是绝对主要的。
今天,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就业,事实上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王小鲁提出,但我们今天还在延续着过去的一个传统的说法,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如果我们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衡量一下,我们的认识是不是也需要与时俱进?是不是需要做出新的调整?
第二,改革的核心就是市场化转轨。
过去的改革也是一个思想逐步解放、认识逐步深化、目标逐渐明确的过程。到了1987年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到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才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过去的方方面面的改革都是围绕市场化改革这个中心,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到80年代末,中国市场经济的调节已经超过了50%。90年代市场调节已经占了主导地位,民营经济超过了一半。
第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公平竞争,改革对这一点逐步有了认识。
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到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才提出来“国家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后来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又陆续提出来,不光是要公平竞争,还特别提出来要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也就意味着把公平竞争的概念从产品市场推向要素市场。
但王小鲁表示,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公平竞争的问题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是不是实现了公平竞争,大企业和小微企业之间是不是享受了公平的竞争条件,“这些问题我觉得仍然有一系列体制方面和政策方面的问题是需要解决”。
第四,改革需要协调推进。
80年代改革的时候提出来两大目标,一是经济体制改革,二是政治体制改革。王小鲁认为,今天看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可以有先有后,但是缺一不可。
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提出来“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是实现党政分开、政企分开,解决权力过度集中、政府庞大臃肿等等问题。
这里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在王小鲁看来主要就是解决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问题,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是由政府配置资源还是由市场配置资源。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解决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问题。
第五,改革是思想解放、基层首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果。
回顾过去的改革,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前期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包产到户”的改革,实际上是农民的创造,是自下而上的对当时的所谓姓资姓社框框的突破。通过承认和接受农民的创造,在全国推广了包产到户,短短几年时间,农村就实现了让农民吃饱饭的目标,农民的收入大幅度地提高。
第二个例子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当时农村搞了包产到户以后,效率提高了,大量的劳动力剩余出来,这些剩余劳动力怎么办?很多地方就搞了乡镇企业。在市场导向下,乡镇企业整个80年代发展迅速,到1990年全国乡镇企业就业接近1亿人,乡镇企业产出占了工业总产值的1/4。
第三个例子,改革开始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实际上也是地方先行。
此外,还有价格双轨制的改革,也是由地方实行企业改革。像民营经济的发展和股份制改革,也都是尊重基层首创。
最后,王小鲁说,今天回过头来看,如果当时的改革只有顶层设计,没有基层首创,没有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没有对过时的条条框框进行反思和清理,没有以改革开放的心态来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没有把人民大众的利益摆在作为改革最重要的目标的位置上,恐怕今天就不会有过去这40年改革的成就。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