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庚南:纾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需要内外兼修

2019年02月18日10:29    作者:李庚南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李庚南

  在民营企业纾困问题上,也必须清楚,我们强调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并不等于要一味地做加法,而是以合理的、适度的融资支持企业健康地发展,更多的时候我们还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瘦身,推动企业“瘦瘦更健康”。

  春雨贵如油。日前,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这对于尚处于外部需求萎缩、债务高企、资金链紧张及结构调整等多重压力叠加下的民营企业而言,无异于一场及时雨。

  毫无疑问,纾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将成为推动民营企业乃至整个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六稳”目标的关键。因此,《意见》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也是题中应有之举措。显然,《意见》的基本立足点是服务,强调的是金融机构、监管部门、政府部门乃至民营企业之外的国有企业等主体如何通过体制、机制等创新,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支持与金融便利,如何帮助民营企业纾解融资困难、走出发展困境。也就是说,所有的措施更多地从民营企业外部着眼、着手,较少涉及民营企业自身融资行为的改良问题;而这恰是左右银企关系、影响民营企业融资状况的主要方面。

  按照内外因作用原理,内因是第一位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外因终需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民营企业纾困问题上,民营企业融资状况决定于融资供给与需求双方的行为模式,企业出现融资困难、出现资金链紧张,首先反映的一定是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的变化及现金流的变化。企业自身因素显然是产生融资需求、导致融资难的内部因素。试想,“老干妈”为什么不借款、不上市,没有融资困难?因为它能够始终保持与自身经营规模相匹配的充足的现金流。当然,企业通过外部融资是信用社会的基本现象,本无可厚非,但我们需要区分这其中的内因与外因,分析内外因相互作用的模式,及相互转化的可能,进而找到纾解融资难的根本路径。

  在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上,银行往往被认为存在所有制歧视,被指责为嫌贫爱富,喜好晴天送伞、雨天收伞也好。这方面,固然有银行信贷理念、信贷体制与机制方面的问题,但也不可否认民营企业自身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与短板。企业融资出现问题首先显然是企业自身运行出现了问题。

  须知,纾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作为资金供给方的金融机构、资金需求方的企业及提供外部环境支持的政府等相关部门,而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融资行为的异常化、融资市场的波动性等则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和纾解的艰巨性,需要从内外部两方面双向发力、内外兼修、以内养外。

  一方面,要从外部即金融服务的供给方、环境的支持方发力,夯实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通过制度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质效。从外部看,此次出台的《意见》体现了客观、务实的政策导向。《意见》问题导向明确,着眼于重点解决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问题,从完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创新体制机制、纾解融资困难等方面提出了强化民营企业金融支持的针对性政策措施,诸多措施可谓聚焦难点、直击痛点、力透堵点。但如何压实主体责任,将《意见》贯彻落实到位,尚任重道远。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明确民营企业的内涵外延,统一口径,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监测据统计机制。因为要压实责任,势必涉及到相关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乃至于考核,如何界定、划分民营企业则是一道绕不过的“作业”。唯有概念明确、口径统一、边界清晰,才能形成明确的导向,才能形成可操作、可落地的政策。在此基础上,至少三个方面有待突破:

  一是在抓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面,需突破现有法律框架的束缚,彻底打破因部门利益形成的信息孤岛,真正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企业综合信息与金融机构需求的有效对接。目前,政府部门许多涉及企业的信息,特别是反映企业经营层面的数据,因为有隐私保护等相关法律条条框框的束缚,尚无法共享给金融机构,制约了统一的信息平台建设步伐。同时,失信信息共享滞后、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不够是当前亟需突破的方面。

  二是在健全地方增信体系,需突破固有的财政理念束缚,真正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的增信、风险分担功能。关键是要更新财政理念,改变财政管融资担保的旧格局,细化、科学化财政对融资担保资金的问责机制,提高风险容忍度,在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的构建中“去财政化”。在政策性担保机构运营中,地方财政不应以“婆婆”身份出现。同时,要抛弃只盈不亏的思维,给予政策性担保机构合理的代偿风险容忍度。

  三是在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需在顶层设计方面实现突破。商业银行考核激励机制的改进与完善,主要还应从顶层设计改革开始,特别要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始。首先是合理设定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考核与目标激励,从根本上改变其利益驱动下的信贷取向;其次,在改进风险问责机制方面,关键是要协调好财政审计与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不良容忍的差异性,要改变审计部门对凡出现国有资产损失的必须问责、商业银行对凡涉及贷款核销的均需问责的简单粗暴的问责思维逻辑与行为模式。

  另一方面,要从内因着手,即从民营企业自身因素中挖掘融资困难的症结,找到民营企业纾困的路径,关键是增强民营企业自身的“体质”,提升在融资领域的诚信度。

  不可否认,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确有金融供给方面的原因,包括金融机构服务理念、管理机制、服务水平与能力等方面的制约;但从诸多案例的剖析中不难发现,更多的问题出在民营企业自身。且不论低端、粗放式经营导致的效益低、积累少、偿贷能力弱,一些民营企业及企业主经营行为的不规范性、盲目性,经营管理滞后,契约精神淡薄,等等,均成为其在融资领域的硬伤。特别是在融资渠道多远化背景下,过度融资、过度投资、盲目跨界跨业经营成为许多民营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根源。因此,从民营企业自身原因入手,应为解开融资困难的根本之道。

  首先是更新融资理念,走出融资误区。当前企业在融资理念方面普遍存在三方面误区:一是忽视内源性融资,一味依赖外源性融资特别是间接融资,完全把银行贷款支持视为当然。二是习惯于“把借来的钱完全当做自己的钱周转使用”,不明白将本求利的基本逻辑,完全把银行贷款视为运作的“本金”,把周转续贷作为偿还贷款的来源,以至于很多银行贷款最后都沉淀为企业的铺底流动资金。三是银行贷款只能增不能减,银行一旦减少贷款就可能被指为抽贷、压贷。殊不知贷款额度的多少应该与企业销售经营的规模相匹配,所谓“量体裁衣”。若企业经营规模缩减了,相应的贷款额度减少也是合理的。正是由于上述误区的存在,许多民营企业在融资领域里其实一直在“裸泳”。因此,民营企业应切实更新融资理念,走出融资误区。一是不做无本生意,要明白降本求利、借钱还钱的基本道理,强化诚信意识;二是重视融资优序安排,认识内源性融资的重要性,注重自身积累。

  其次,要强化民营企业的财务自我约束、自求平衡机制,补齐流动性管理短板。去年以来凸显的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从年初的民营企业信用债危机到年中的上市民企股票高质押平仓风险,其实充分暴露了许多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短板,反映了其流动性管理观念的淡薄。在融资渠道多元化背景下,民营企业缺乏对不同融资渠道债务的综合管理;对相关债务到期兑付本息的既定要求,缺乏相应的流动性安排;对影响自身再融资能力的诸多经济的、非经济的因素缺乏充分的评估。特别是在信用债的到期兑付安排上,把续发债作为还本付息的来源,这本身就是一种非理性、欠安全的做法。有的企业对甚至不惜多方筹措资金入股商业银行,以为这将能为其带来更稳当的融资支持。但对入股后获得融资的不确定定缺乏充分的遇见,甚至对监管关于关系人贷款的相关约束也全然不知,在财务管理方面根本就很无知。所以,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引入职业经理人,强化自身财务约束,加强流动性管理,或为纾解融资难的治本之策。

  当然,最为关键的,还是努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定价权,这将是企业在市场风雨飘摇中行稳致远的底气。毕竟,金融机构不是慈善机构,商业可持续是金融机构存续发展的基本逻辑。无论金融服务机制、模式、产品与技术如何创新完善,无论金融服务环境如何优化,资金顺利注入实体企业并发挥应有的效应、体现资源配置的优化,都依赖于企业自身资质的提升、经营状况的改善。须知,良药治病,其效果终究还取决于病人的体质强弱,否则可能出现弱不受补的状况。企业融资问题,归根结底需要靠自身经营产生的健康的现金流来解决,而不宜以融资解决融资。

  按照《矛盾论》的观点,“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在民营企业纾困问题上,也必须清楚,我们强调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并不等于要一味地做加法,而是以合理的、适度的融资支持企业健康地发展,更多的时候我们还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瘦身,推动企业“瘦瘦更健康”。

  (本文作者介绍:先后供职于工商银行、人民银行,现为银行监管部门人士,长期负责小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工作,潜心研究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

责任编辑:赵子牛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阿里离职“女高管”回应质疑:斗胆请马云老师评评理 全国彩礼图示:重庆不要钱 泉州倒贴20万 净利下滑超三成 全聚德深陷“试吃”困境 阜新银行被坑8000万 骗子用几十吨假白银质押贷款 方星海:新股发行制度使投资者盲目追涨 放大价格扭曲 供暖区域是否可以扩大到南方?国资委主任称潜力巨大 陈丽华往事 京东金融就App安全事件致歉:安卓版有问题 错误开发 冯仑抨击楼市调控:违反物权法 侵害企业自主定价权 央视网“呵呵”作标题刊登北大对翟天临事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