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斌谈银行业发展:拥抱市场 进行端到端的数字化转型

范斌谈银行业发展:拥抱市场 进行端到端的数字化转型
2018年12月16日 20:34 新浪财经
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大中华区银行业总经理范斌 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大中华区银行业总经理范斌

  新浪财经讯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18年12月15日-16日在上海召开,主题为:现代金融体系构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大中华区银行业总经理范斌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当前形势下银行业有三大机遇:

  第一个机遇是拥抱市场和生态系统,拥抱市场有三个模式,通过市场、分销商、工厂等渠道,范斌称,“未来将通过API提供服务,并通过管理这些服务去获得盈利,而不是通过现有的app的模式。”

  第二个机遇是端到端的数字化转型,我们要对这些数字化进行转型,目前提到更高的概念是说要进行数字化的重塑,从这个MVP到MVE的角度,把生态环境做一个重塑。

  第三个机遇是拥抱金融科技,搭建新一代的平台。从认知技术,深度学习、建议引擎这部分从IBM的角度来讲,做了很大的投入了来做前期的工作。

  以下为演讲实录:

  范斌:大家上午好,我叫范斌,目前是在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负责中国区的银行和金融市场方面的服务。这个会我最近几年都有参加,每次我都会和大家探讨不同的热点主题。这次通过和主办方前期的沟通,我向大家报告金融科技的方面的热点主题和趋势,非常契合当前银行业发展的态势。从IBM本身的角度来讲,我们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市场提供核心技术,到现在已经为中国的金融业服务了超过30多,上个月我还跟我们华夏银行王总做过一个有关金融科技的沟通交流,华夏在整个金融科技方面走得比较快,比较积极。而且对于现在监管方面的执照获取、多样化的经营、数字化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当然还有其他的银行也走得比较快,我们和国内的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农商行以及非银行的金融公司有过深入的沟通探讨,探讨在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问题和做法,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有关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趋势方面展望。

  刚才各位老总的演讲结合自身金融机构的具体情况,现身说法,非常接地气。我从稍微务虚的角度和大家来探讨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的机遇,方法和应对措施。金融作为IBM公司关注的一个重要行业,我们做了大量的观察、研究和提前的研发工作,我们有一个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对金融行业做了大量的深入洞察报告,我们认为,到2025年,最坏情况下,也就是说如果银行在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领域转型缓慢,新兴数字化公司可能冲击全球银行业,把全球银行业平均RoE水平将降至5.2%,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转型效果不好,RoE的水平从8.6%一直降到7.4%,并持续下滑,到2025年接近5.2%的水平。如果我们在金融科技的应用方面做得比较成功,我们基本上可以回到当前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说RoE会回到平保持在9%以上的水平。这不是空穴来风,我们在很多的方面做了非常细致的分析,所以从银行业的角度来讲,不管是怎么样,你拥抱还是不拥抱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它已经来了,而且真正、具体的对银行业产生了影响。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三个方面影响,客户的影响、企业的影响和市场的影响。

  对于客户,刚才有几位嘉宾讲得非常细,目前客户的要求,对于金融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的客户和以前的客户完全不一样,对于互动渠道我们可以看到移动的渠道比以前的其他的渠道,包括电脑端,包括有一些是在网点,还有一些其他的第三方代理渠道,其实手机端目前的渠道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互动方式,但是这里面我们也看到有很多的银行业去看到,手机端几乎每家银行都有手机银行,但是大家对手机银行的评价是非常大的差别,因为我是由于工作的关系也接触到很多的银行,包括电子银行部、网络金融部,这些部门他们对于他们客户的调查了解,不同的银行手机端的投入以及客户反馈是完全不一样的,另外还有一个在10多年前提到的千禧一代,其实现在已经成为了或者慢慢成为社会的主流,他们消费的观念以及对于什么样的金融服务的需求,对我们未来的研发是一个很大的方向,所以其实从我们本身对于客户这方面研究。IBM在客户群方面也做了很多未来客户的研究,而不仅仅是现在客户对我们的要求。同时监管的也会越来越严。今天早上在另外一个论坛,各位监管机构的领导也在谈论加强监管的问题,而且监管的法规越来越细,越来越具体可执行。在今年有一段时间,我曾经和一家大型的银行合规部和风险管理部的同事探讨,他们说在两个月之内收到大概有十多份从银保监会发来的一些监管要求和合规的文件,对于数据治理、监管报送、反洗钱、合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具体约束。

  企业的影响就是说有关业务和运营模式有很大的一些变化,还有员工。这部分我们刚才有提到数字化转型后的这些银行,他做事、运营的方法跟原来有很大的变化,包括我们像运营方面的集中运营,像产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端去做原来不太容易做的事情,我们通过大数据也好,结合人工智能,或者通过数据的发现去做原来很多不太容易做的产品。企业影响还有一块,就是对员工规模的管理,我们发现在大概5,6年前,我们给银行提供的服务里面,大部分还是跟银行主营业务相关的服务比较多,比如说战略管理、流程梳理、核心系统等等。我们最近发现银行对我们的需求反而在通用的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预算管理方面有很大的需求,比如今年我们帮助中国民生银行做了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取名叫人力盒子.智汇民生,大家可以在网上看得到。在我们银行业里面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用金融科技的方法来继续地发展我们的银行业务,已避免在ROE方面掉到5.2%。人力资源的管理是非常大的一个方面,我们有一个专门针对于新型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案,怎么留住我们的人,怎么让我们人的技术符合金融科技的发展,符合银行的发展。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现有员工的规模及其掌握的技能与新业务需要不一致。其中四大行的其中一大行,我今年听到一个计划,他们可能会更换或者调整大概有好几万人的规模的员工或岗位,这些人对于数字化的业务,原来的有些人不是非常地适宜,或者对原来的模式从他们的角度来讲效率非常低,有些人的转型不是那么好的情况下,我对员工的规模以及管理怎么样来去管?我们的四大行的另外一家曾经是做对员工的管理方面会更宽,刚才王总也讲过一个RPA和智能化机器人,这些其实在目前我们看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这家银行跟我们说我们现在正在研究一个课题,未来我们的同事里面可能会有机器人,我的员工怎么和机器人同事相处?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公司目前看到的有一些机器人的模式,你买他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每年都要付费的,我相信这个费用由于科技的发展它会越来越便宜,员工关系方面是有一个未来需要考虑的方面。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如何管理成本,实际有很多银行的高管,我也跟他们谈到,在副行或者运营部老总这个级别,对于削减成本有很大的犹豫,我看到了这个问题我想去削减,我再做替代的时候,我可以很好地提高我们的效率。还有一个传统组织管理的模式,我在银行里面是正式的编制,我就没有办法比较容易把这个岗位替换或者去做一些skill up,从咨询公司的角度看,什么样的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做什么,很简单,但是内部我发现这种改革其实非常困难。有很多银行,通过成立金融科技公司其实也是要达到人力资源灵活管理的目的,当然不是主要目的,这也可能是比较头疼的事情。

  市场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刚才我们嘉宾也提到ABCD这个概念,这里面还有一个E,就是将ABCD赋能(Enable)企业。我们看到在国内大家都清楚,这里也不详述。在国外,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购物平台及银行、保险公司互相进行渗透,原来做银行的会渗透到零售,甚至是一些流通行业,其他的行业也会往金融这个行业做渗透。时间的关系,这个不再细讲。对于传统行业和互联网金融的金融科技行业,大概有什么样的优势和特点?这里面包括资本、客户、数据、风控、监管、技术,刚才基本上大家也提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数字化技术从我们的角度,我们认为主要在这几个方面,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分析、移动技术,监管科技(Reg Tech),网络安全,区块链。前面三个刚才大家有讲过,时间的关系我大概提一下关于监管科技。其实监管目前在监管机构和手段方面,比以前要强很多,或者说要严格很多,但是我们如果走到国外去看,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区域,中国目前监管的体系严格程度还是要有一定的差距,在监管合规上的花费,其实中国的银行体系里面这个比例跟国外的银行比较,比例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在国外现在有很多的一些科技公司,我不仅仅说把技术用于我们的业务发展上,在监管方面也是会做很多的工作,我可能有一个监管的平台,我会用人工智能的技术会把现在监管所要求的文本和条款,来去和管理智能做一个智能化的对比,来去看我跟现有最新的监管法规还差多少,我要做什么样的行动来符合监管的需要,这个可以由人工智能来去做分析。我们在国外有一个调研,哪怕监管很小的合规要求,由于数量多,每年银行在合规上要花费相当大的投入。后面是网络安全,还有区块链,由于今年币圈总体资产缩水的问题,造成很多人对于区块链的疑惑。其实我们从来不认为区块链和发币有紧密的关系,但是用区块链发币是一个天然的平台。我们一直关注使用区块链技术能帮助金融机构做什么样的事情去提升我们的业务,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方面我们有很多的应用,大家可以搜索一下以前我发表的观点。

  根据上面提到的三个影响和冲击,我认为,目前我们银行也有三个机遇。

  第一个机遇是拥抱市场和生态系统,拥抱市场大概有三个模式,通过市场、分销商、工厂等渠道,刚才也有嘉宾提到过,未来的话有比较多的各种API,通过API提供服务,并通过管理这些服务去获得盈利,而不是通过现有的app的模式。相应的举措,上面的部分我不再细讲,下面我就稍微讲一下这两点,我们有一个概念叫MVP,对于敏捷开发和原来的传统开发模式我们提出是MVP(Minimal Viable Product),出来之后可以将最小可行产品推向市场,反复地进行迭代,达到迅速抢占市场并完善的目的。在目前我们将这个提法已经进化到MVE(Minimal Viable Environment)的状态,目前在金融科技领域,我构建一个生态环境,这个环境可能包括内部和外部,有各种的数据和自己内部的能力进行组合,只有MVE创建以后,完善生态环境,就像我们说的鱼缸生态系统一样,可以共生,可以从一条鱼,一根水草开始。我们首先要做的是MVE,建立好生态系统的基础。第二个是银行与非银行金融企业的数据共享,目前是监管也好,还是国内的发展也好,大家都是非常清楚我们最近提的大湾区的概念,包括银行、政府,大型企业,以及中小企业,包括大湾区的港台地区以及在珠三角这些地方,数据进行共享,在金融上也做了很多的共享,这里面也有用到区块链的技术,有很好的效果。还有一件事情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到今年金融行业中政府对P2P的监管非常强,P2P暴雷也很多,一些不好的客户多头借贷,或者恶意钻空子,造成了很多损失。今年下半年我非常清楚地感受到我们在银行本身,各家银行信用卡推得非常厉害。我曾经看到一个报告,有的客户在P2P或者非银行的金融机构有超过100万的预期,通过一些手段在银行都能够成功申请到信用卡,这是为什么?在我们非银行的金融机构里面的一些数据并没有很好地进行共享,或者在银行的这块,他们所使用的数据提供商还是有一定没有打通的数据,数据的发掘和使用上面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还有很多的机遇在这里。

  第二个机遇是端到端的数字化转型,我们要对这些数字化进行转型,目前提到更高的概念是说要进行数字化的重塑,从这个MVP到MVE的角度,把生态环境做一个重塑。在这里我刚才提到有关数字化的蓝图,我们银行要怎么做?第二个是业务流程、研发以及数字化的模型,要怎么去做?人才怎么去做?最后还有一个可视化的数字管理平台,我们从银行的角度来讲,我各个业务的经营状态怎么样?有没有盈利?哪个地方有问题?否则我有很多的数据,但是怎么样读懂这个数据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银行业的数字化重塑分为3个阶段:数字化阶段,数字化转型阶段和数字化重塑阶段。

  第三个机遇是拥抱金融科技,搭建新一代的平台。这块其实有某些部分跟我们新的技术也有一些关系,我们自己认为从认知技术,深度学习、建议引擎这部分从IBM的角度来讲,做了很大的投入了来做前期的工作,目前我们也希望在一些银行、金融机构里面,我们可以合作一些结合行业和场景的研究,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IT的范式也做了比较大的沟通,这是我们最新,我们认为银行业的系统架构或者说架构的模型,IBM在整体银行业的架构里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分层的银行架构模型和组件化业务模型(CBM)这些大家都比较熟悉,现在我们整合成三大板块,第一个是SOE参与型系统,前端对客户不同的接触都是在这一层,中间是SOI洞察型系统,大部分中台的管控都在这里,最后一部分是SOR记录型系统,比如说原来核心系统相关的帐务管理都是在这里。RPA的这部分稍微过一下,我们也是分几个方面,一个是基础自动化,第二个高级自动化,第三个是高级智能化,但是今天只给大家看一下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IBM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先锋企业,提出数字化重塑方法论(Digital ReinventionTM),这是一个IBM的注册商标,它是帮助银行以及各种企业在数字化的时代取得领先,实现新业务转型的工具,这个工具主要是分几个部分,一个是认知、一个叫移动,社交、安全、物联网、云几个方面,围绕新的业务焦点、新的工作方式、新的专业技能这几个方面会去做转型和重塑,而这一切都是围绕数据这个中心,每个方面都有非常细的东西,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帮助银行以及金融机构在数字化时代来提升和管理我们的数字化重塑之路,成为数字化浪潮中的成功企业。最后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04 青岛银行 002948 4.52
  • 12-27 华培动力 603121 11.79
  • 12-26 华致酒行 300755 --
  • 12-19 上机数控 603185 34.1
  • 12-19 中山金马 300756 53.8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