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12月8日消息,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共同主办的“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五周年庆典暨2018年第四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于12月8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加宁出席并发表演讲。魏加宁表示,失业问题依然十分严重,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了,不像拉美国家那样,年轻人都在大街上面晃悠,中国的年轻人失业以后都宅在家里、趴在网上。
以下为演讲摘编:
第一部分,从三个角度来看当前的经济走势。这三个角度无非是长期、中期和短期。长期因素也就是这些年我们所讲的潜在增长率下降,具体测算方法不同,但是我们做一个统计分析就可以看到,我国的潜在增长率确实是在下降。从“六五”时期到“十一五”时期,我国的潜在增长率都是在9%以上,甚至10%以上,但是“十二五”下降到8.05%,“十三五”时期下降到7.19%,十四五将进一步下降到6.35%。
中期因素,主要看改革周期,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经历了三个大的周期,这三个大的周期有一个共同规律,每当遇到经济危机和经济困难时,都是先有一个思想解放,通过思想解放带动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带动经济增长。但这一轮我们期待已久的思想解放迟迟没有见到。
短期因素,尽管贾康讲到要创新,但是现在统计上还是由三驾马车构成的。首先,消费在放缓,公款消费下来了,但民间消费没有上来,民间消费主要是靠年轻人的超前消费、透支消费支撑着,税收的增长还超过了居民收入的增长,可支配收入在放缓。
其次,看投资。现在是外企不想投,因为营商环境太差;民企不敢投,因为信号紊乱;国企是不能投,因为杠杆率太高。
最后看净出口。一边在扩大进口,出口又遇到了贸易战,净出口也不太理想。
再有一个是统计因素,两个特点,一个是与2007年高峰值相比已经跌到不到一半了,第二个特点已经连续13个季度稳定在6.5-6.9区间,这么平稳的一条直线,连“心跳”都没了,谁还相信这个数字?
第二部分,对当前经济走势的三个判断。
第一点,潜在增长率确实在下降,但是前面有专家也提到:改革是可以提高潜在增长率的。比如说潜在增长率下降的一个理由是投资效率在下降,但是如果我们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高效率的民营企业,总体效率不就可以提高了吗?潜在增长率不也就可以提高了吗?
第二点,即使是根据官方的数字,恐怕我们的实际增长也已经低于了潜在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意味着什么?就是失业。失业问题依然十分严重,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了,不像拉美国家那样,年轻人都在大街上面晃悠,中国的年轻人失业以后都宅在家里、趴在网上呢,网络上面一有风吹草动为什么就会变成一场风暴?如果大家手里一大堆工作要做,那北大校长念个错字跟我有什么关系!就是因为大量的人闲着无事可做。
今天是公开会议,所以尽量讲点儿正能量。亮点一,宏观政策发生了重要调整。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我们用两个维度可以分出四种主张,一个维度是宏观政策要不要刺激,刺激不刺激。再有一个维度是体制改革要不要改革,改革不改革,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四种观点,一种主张是所谓“新常态”。我记得2016年我在新供给论坛上就提出过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到底是“新常态”还是“转型期”?如果是“新常态”,你最佳的对策就是,既不需要刺激,也不需要改革,适应一下就好了。但是如果是“转型期”则意味着什么?你开车的时候是快车道风险大呢?还是慢车道风险大?其实都不是。而是在从快车道往慢车道变道的时候,过去高速增长掩盖着的财政风险、金融风险都会暴露出来。所以,如果是转型期就意味着要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我们注意到十九大已经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了。
第二种主张,看到了经济下行带来的风险,但是解决的办法还是老办法,上项目搞刺激,我把它叫作“传统派”。第三派我称之为“改革派”,改革派的主张就是:当前这种形势下绝对不能靠刺激,而是必须靠改革才能走出困境。代表人物有吴敬链、张维迎、许小年等。第四种主张是“实践派”,有关部门一边在推改革,一边在适度的刺激。
日本学者津上先生提供了一个PPT指出,实际上我们这些年政策一直在摇摆,先提出新常态,后来是PPP反弹,又来个去杠杆,下一步会怎么样。我们看到下一步最新的政策信号是:政治局7月31号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6个稳”,而且把“稳就业”放在了第一位,这是我们看到本届政府上来以后第一次把“稳就业”放在了首要位置。
10月31号政治局会议最重要的一点是:提出形势判断发生了变化,首次提出中国经济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而且继续坚持7月31号提出的“6个稳”。货币政策的提法,研究货币政策必须首先学好中文。一季度的提法是切实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二季度变成“管好”,三季度变成“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一字之差,含义大家都明白。财政政策到底是收紧还是放松,去年9月底我在社科院的会上讲到名义税率在下降,但是实际征收力度在加强。所以,企业的税负实际上是在增加的,结果又有人不高兴了,新华社发了一篇文章,采访了一批财税专家来批我的观点。现在大家对这个问题已经形成了共识。
关于PPP,2015年让我们做评估时是,加速推进,去年再让我们做评估换时变成了求稳的态势。
国庆节期间,财政部长刘昆接受采访谈到了减税。
当前要处理好三大关系,一个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我现在非常担心一边通过收税把经济增长压出去,另一边通过央行来放货币,最坏的结果很可能是增长没有上来,搞不好通货膨胀先上来了。如果出现“滞胀”的局面,宏观调控将无所适从,无从下手。二是要处理好宏观调控与体制改革的关系,不改革的话宏观调控的路就会越走越窄,宏观调控的区间也会越来越小。再一个是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过去老讲对外开放倒逼体制改革,但现在出现了新的情况,如果国内不改革的话,人家不来了,甚至往外走了。这是一个最新现象。所以,我们要加快改革。
亮点二,民企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
前一段时间各种舆论上的“恐怖袭击”,吓得民营企业家心惊胆战的。这次习总书记从广东回来立刻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然后各部委纷纷表态,中央领导表态,各部委表态,然后各级政府的省长、书记都出来表态,我认为是一个好事儿。但是翻过来讲稍微有一点晚了,即使现在对我们民企的态度全面调头,估计至少明年上半年以前中国经济的数字会非常难看。
再有,如果说贸易战的主导权不在我们手里,但是国内政策,尤其是民营企业政策完全在我们自己手里呀!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要从领导喊话变成政策调整,要落实到政策上,还要进一步的制度保障。民营企业家最担心的是什么?我们最近看到民营企业家的发言,他们最担心的是两个,一个是产权保护,一个是人权保障。所以,前年我们在对产权保护文件做第三方评估的时候,就提出要修宪。因为我们现在的提法对产权保护不是平等的。所以,我们提出要把“平等保护各类产权”写进宪法,这是我们前年提的观点。
亮点三,金融市场正在加速开放。这里面我想问一个问题,我们对外开放到底是为了谁?是为了美国人,还是为了我们自己?从理论上讲,究竟是封闭式的小循环更安全,还是开放式的大循环更安全?时间关系不讲了。从历史经验看,清朝的教训就是搞闭关锁国,先搞了闭关锁国,就会落后而不自觉,已经落后了还以为自己是老大,结果“落后了就要挨打”。
再有,我们讲“新时代”,新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在互联网时代,全球化时代,智能化时代再搞新的闭关锁国,重蹈清朝的覆辙。习主席今年初宣布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新举措我们就不细说了,金融开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新的负面清单也出来了。
最后讲一个产业政策转型在加快,一个是产业政策自身的转型,要从刚性的产业政策变成柔性的产业政策,从纵向的产业政策变成横向的产业政策,从选择性的产业政策变成功能性的产业政策,从倾斜性的产业政策变成竞争性的产业政策,从以国家或地方利益为中心的产业政策变成以国际规则为准绳的产业政策。
再有一个就是从产业政策往竞争政策转型,计划经济时期我们是以指令性计划为核心,用指令性计划协调统领各项经济政策。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1987年我们发展中心提出,以产业政策为核心,用产业政策来协调统领各项经济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以竞争政策为核心,用竞争政策来协调统领其他各项经济政策。
我们注意到,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里加了一句话:加强和优化政府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职能。接着是三个反垄断司局合并到了市场监督总局。所以,产业政策的转型也在加速。
所以,回到这张图,我们过去的经验是每当遇到经济困难的时候都是先有一个思想解放,通过思想解放带动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带动经济增长。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习主席今年1月23号在一次会议上讲,要“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习主席这次10月份去广东调研时再次强调要“思想的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如果我们能够我想借着今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推动新的一轮思想解放的话,我们就能推动新的一轮改革开放;如果我们能够推动新的一轮改革开放的话,就能够带来新的一轮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就能够实现中高速、迈向中高端,早日实现现代化。
我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李思阳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