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子公司来了 中产如何破解“选择困惑”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肖君秀 深圳报道
投资成败,核心点在于如何选择投资产品与投资机构。
中产阶层将要面临投资机构的重新选择!12月2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这意味着近30万亿的银行理财产品直接参与资管大市场,银行系的货币基金、股票产品、债券产品等“盛宴”都会呈现在中产阶层面前。于是纠结来了,原来在手机上购买的货币基金“宝宝们”背后都是公募基金发行的,未来是否需要换成背后由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呢?市面上公募发行的各种股票型基金,是否也要“易主”呢?
“对于公募基金而言,理财子公司的成立将挤占销售资源,由于制度红利以及银行固收团队多年以来投研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沉淀,在固定收益类产品上理财产品优势明显,这将会大力挤占公募固收类产品尤其是货币类产品的规模。”东方财富证券分析师卢嘉鹏认为公募基金接下来将面临很大压力。
上述“办法”彻底扫除了银行直接进入资管大市场的种种障碍,银行理财子公司通过新规加持,类似拥有了“信托+公募”的超级牌照,公募基金的劲敌来了,激烈竞争已无可避免。
“一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可能通过委托管理或者直接买入公募基金的方式,与业绩优良的公募基金合作。”前海开源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华夏时报》记者称,公募基金依靠人才以及优秀的管理与业绩参与竞争,保持原有市场份额。
30万亿规模“入侵”
银行理财子公司未来资管规模会有多大,有多少货基、股基、债基供中产阶层选择?公募基金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有多大?
普益标准发布的2018年三季度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显示,403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除外)季末存续117579款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约为29.48万亿元,接近30万亿。
“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将为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同时也将加大资管行业的竞争,对于公募基金来说构成新的挑战。”杨德龙认为,公募基金需要在人才与管理上具备核心竞争优势,同时与银行进行强强联合。
目前银行理财规模总额约30万亿,此前监管种种规定,银行理财更多充当了资金渠道的角色,并没有直接进入投资市场,如今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出来了,银行可以作为“运动员”直接进入赛场,与信托公司、公募基金等资管机构短兵相接,市场认为尤其会对公募基金产生较大冲击,货币基金首当其冲,股票基金未来也不能幸免。
杨德龙估计,四大行发起成立的理财子公司合计出资超过530亿元,加上之前已经成立理财子公司的股份制银行,合计最高资本金已经达到1140亿元。
最近几个月,银行系理财子公司正在“跑步”设立,四大国有银行纷纷公告成立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总计达到530亿元,规模最大的工行系,其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160亿。截至12月2日,18家银行都“官宣”正式设立了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处于10亿—160亿不等,总计注册资金已超千亿。显然,银行才是真正的巨无霸,理财子公司千亿甚至数千亿的注册资金,未来或能管理数万亿、数十万亿的资产,这令其他机构都感到无形的压力。
银行优势表现在渠道优势和产品设计方面,“核心优势在于销售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可在母行庞大的客户资源之上,进一步扩大销售群体和渠道,且由于监管红利,可发行有别于其他资管机构的产品,满足广大投资者需求。”卢嘉鹏认为,理财子公司的成立将挤占公募基金等机构的市场份额。
银河证券基金统计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共有128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合计管理基金数量5013只,基金资产净值总规模13.3万亿,其中货币基金占比高达62%,股票只有6%左右,债券为19%,其他为混合基金、QDII等。
接下来,中产阶层需要关注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各种各样产品了,手机上选择时更需要关注背后的投资机构到底是哪一家,更相信谁?
选择困难症?
选择恐惧症,也叫选择困难症,很多人都有。
一些投资者,无论买信托、货币基金、股票等理财产品,都很难作出选择,需要征求专业人士的意见。如今银行理财子公司加入资管大市场,中产阶层面临更多的产品与机构选择。
“相比公募基金,理财子公司背靠母行渠道资源,固定收益领域经验丰富,但权益市场投研能力为短板。基金公司长期积累的投研能力,使得其投资端优势明显。”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对本报记者分析。
其称,考虑到银行理财的客群基础及投资优势,在居民整体风险偏好无显著抬升的状况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风险偏好难以大幅提升,理财产品更侧重于固收和现金管理领域,短期内理财资金不会大规模涌入权益市场。
“银行理财由于投研能力仍较薄弱,初期还需要在自身不擅长的权益投资领域继续与基金公司保持合作。银基合作模式将由原来的通道业务向投资顾问类转变,短期理财子公司将借助FOF、MOM产品,通过公募基金参与权益市场。此外,公募基金围绕净值化产品的估值体系和风控平台建设经验丰富,也可以为理财子公司提供帮助。” 徐承远认为两者不仅仅是竞争关系,还是合作关系。
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未来对资管行业影响会逐渐加大,但是这种影响是渐进式的,融合式的。比如双方既竞争又合作,相爱相杀的局面会持续下去。对于银行旗下的理财子公司来说,资管业务还需要时间建立系统性的投资与风控能力,人才也需要时间积累。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本文来自于华夏时报网)
责任编辑:张文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