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辉华:防疫vs复工 上级的模糊态度会让基层政府左右为难

聂辉华:防疫vs复工 上级的模糊态度会让基层政府左右为难
2020年02月14日 08:00 界面新闻

  原标题:专访 |聂辉华:防疫vs复工,上级的模糊态度会让基层政府左右为难

拍摄:蔡星卓拍摄:蔡星卓

  记者 | 周静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人民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往年春节假期过后热热闹闹的返工潮也由于抗疫不得不一再推迟。少数企业暂时通过居家办公维持运转,而大量的企业不得不全面停工歇业。面对长时间的停收,很多企业摇摇欲坠,有些甚至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

  为应对疫情冲击,多地政府相继出台了稳企业、稳经济的文件。那么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到底有多大?各地的相关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减少疫情对企业的冲击?政府采取怎样的帮扶措施最有效……针对这些问题,界面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

  聂辉华主要研究政企关系、企业理论和制度经济学,他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博士后(师从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Oliver Hart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聂辉华认为,中央政府应在充分权衡防疫和复工的利弊的基础上,调整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不应将“零新增、零死亡”作为复工地区的硬性考核指标,实现权责对等、激励相容;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时,要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多从服务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减税降费要中央和地方统筹考虑,减少企业开支和成本要企业和员工统筹考虑。

  以下为采访全文:

  界面新闻:您预计此次疫情将对经济带来多大的影响?该如何对冲?

  聂辉华:目前还难以对此作出准确的判断,但GDP增速恐怕要降低1个百分点。

  针对疫情带来的负面冲击,目前的举措是缓解,要完全对冲是不可能的,毕竟这是“黑天鹅事件”。但市场体系本身会对各类风险或不确定性作出反应,例如完善保险措施、分散投资风险、开发智能设备等等。

  政府能够做的是从宏观层面减少负面冲击,但大部分应对举措主要依靠市场自身来调节和完善。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市场具有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能力,而不能一出现不确定性就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政府身上,这既不现实,也不正确。

  界面新闻:您认为政府在宏观层面应采取哪些措施?

  聂辉华:第一,中央层面成立应对疫情有序复工领导小组,协调这项事关全局的工作,防止政出多门且相互冲突。

  第二,中央为各地实行分级管理、有序复工提供一些原则性意见,在充分权衡防疫和复工的利弊的基础上,调整对防治疫情的考核指标,实现权责对等、激励相容。

  第三,为企业减税降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把成本压在单一层面,减税降费要中央和地方统筹考虑,减少企业开支和成本要企业和员工统筹考虑。地方政府现在特别担心,税费减了,但是中央的转移支付并没有增加,而增长任务、上缴任务不变,这就是激励不相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都要减少开支。

  第四,把完善公共卫生系统和应急系统纳入今年新增投资、刺激经济的重要项目。

  界面新闻:您认为哪些行业受冲击较大?该如何针对性帮助?

  聂辉华: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包括餐饮、批发零售、娱乐(电影、卡拉OK等)、旅游、农牧、教育等行业。第一波主要是服务业和农牧业,第二波就是制造业了。

  首先,我一直主张需要先利用大数据进行摸底,搞清楚究竟哪些行业、哪些地区受到哪种程度的影响。

  其次,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精准扶持政策。有些行业是因为疫情管制导致需求骤降(例如旅游业),有些是因为没有收入但是固定成本较高(例如娱乐业),有些是因为工人无法上班导致订单难以完成(例如制造业),有些是因为资金链断裂(例如餐饮业)。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就是严禁地方盲目升级管控措施,严谨随意封城、封路、封村(社区)。交通和人流阻断,是对复工、医疗救助和日常生活的最大障碍。很多企业因为人员和交通阻隔,原材料进不了,货物卖不出,工人上不了班。中央可以出台政策,允许各地根据情况分级管理、逐步恢复交通。

  界面新闻: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帮扶企业的措施,您认为哪些省市的哪些措施比较有效?又有哪些需要改进?

  聂辉华:我们浏览了各地举措,说实话大同小异,都是从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实施稳岗就业政策和推行网上快捷审批服务这几个方面入手。

  相对而言,我觉得杭州的政策比较实在一些,这包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免收企业担保费用、临时性降低医保费率、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减免企业房租和补贴商贸服务企业等措施,此外为了减轻职工的负担,还出台了发放企业员工租房补贴、统筹解决返工人员过渡性住宿、引导解决双职工家庭“看护难”等政策。

  但现在的根本问题是,上级政府对于防疫和复工的关系态度比较模糊,强调既要防控疫情,又要有序复工,缺乏一个明确的重点或者指导性原则,这让基层政府左右为难,导致一些地方实际上对于复工的态度不太积极,给复工设置了苛刻的条件,将风险转移给了复工企业。我强烈建议,中央应该出台明确的指导原则,列出哪些地区、哪些行业、哪些企业达到了什么条件可以复工,同时不应将“零新增、零死亡”作为复工地区的硬性考核指标,否则基层政府为了风险最小化,一定不愿意企业复工。我们的制度应该让干部免于恐慌。

  界面新闻:很多人担心某些帮扶措施并不能落到实处,或者执行的结果仍然是企业承担所有风险,即所谓的“政府请客,企业买单”,该如何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聂辉华:政府在制定帮扶举措时,涉企政策一定要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的实施意见》对此有明确规定。

  政府也要有换位思考的习惯,多从为企业服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营商环境好不好,我觉得地方政府对待有序复工的政策就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标尺。

  界面新闻: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都缺乏足够的现金流应对长时间的业务量大幅减少或者停工歇业,该如何解决?

  聂辉华:第一,政府针对绩效好的企业,给予银行贷款等资金扶持,避免现金流危机。

  第二,企业也要“减量发展”,首先确保生存,减少不必要的非核心业务。

  第三,企业和职工协商方案,共渡难关,例如集体减薪。最极端的情况是,企业与部分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政府为这些临时下岗的职工提供一定期限的失业救济金。待企业恢复元气后,优先聘用老员工。

  界面新闻: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获得银行贷款、财政支持的能力也较弱,该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在抗疫中活下来?

  聂辉华:根据我的调研,中小企业千差万别,不是所有中小企业都有贷款,因此一些地方减免贷款利息、提供展期的做法未必有用。我建议疫情期间采取减税、降低社保缴费等普惠性措施。中小企业主普遍反映,社保缴费的成本占到工资成本的40%左右,是企业最大的负担之一。非常时期,应该考虑到企业实际困难,减少这项费用。而降低利息负担、减免房租适用于部分行业。有条件的政府,也可以对困难的中小企业直接发放复工补助,弥补损失。

责任编辑:程立

聂辉华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03 聚杰微纤 300819 15.07
  • 02-27 雪龙集团 603949 12.66
  • 02-19 建业股份 603948 --
  • 02-17 紫晶存储 688086 21.49
  • 02-13 中银证券 601696 5.4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