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曹中铭
险资应该做一个安静的财务投资者。保险资金姓“保”,不是理财产品,更不应成为控制上市公司的工具。笔者以为,保险资金举牌上市公司不存在任何问题,重要的是,不应参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不谋求董事会席位,不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控制。
日前,因恒大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开展委托股票投资业务时,资产配置计划不明确,资金运作不规范,违反了《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保监会宣布暂停恒大人寿委托股票投资业务。笔者以为,恒大人寿遭到保监会的处罚,其实一点也不意外。
“恒大系”今年在A股市场的表现堪称抢眼。恒大地产控股嘉凯城、举牌廊坊发展与万科,恒大人寿现身多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等,都足以见证了“恒大系”的实力与影响力。也正因为如此,市场上诞生了“恒大概念股”,并遭到投资者的大肆炒作。如果“恒大系”在投资A股时能够规范运作,显然不会遭到市场的质疑,但不幸的是,其走向了另一面。
因为在梅雁吉祥上“割韭菜”,以及在多家上市公司买而不举,并且出现快进快出的短炒行为,恒大人寿遭遇市场的质疑与诟病。为此,恒大人寿相关负责人被保监会约谈。此后,保监会又派出工作组进驻恒大人寿,及至此次被保监会暂停委托股票投资业务资格,实际上已经说明了其存在的问题并不少。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沪深两市被险资举牌的上市公司超过120家,险资大举进军资本市场,并且掀起举牌潮,这在此次是非常罕见的。而在进入股市的险资中,万能险又成为绝对的主力。这与在“资产荒”的背景下,市场利率水平中枢不断下移,而保险公司负债端呈现快速规模增长,加之成本的缓慢上行趋势等有关,也与万能险追求短期高收益有关,背后或许还与保险公司欲通过万能险的盈利模式扩大市场规模,抢占市场份额有关。不过,任何险资的投资行为,都必须依规而行,不可无视市场的游戏规则与市场正常的交易秩序,不可无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否则就会受到处罚。
无论是前海人寿还是恒大人寿,在股票投资上都体现出非常激进与短视的风格,但两家保险公司的万能险产品,虽然兼具投资型功能,但却是一种寿险产品,本质上姓“保”,而绝非理财产品。然而,当万能险从寿险产品“蜕变”为理财产品后,特别是蜕变为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工具后,险资早已不再姓“保”了。
因此,对于保险资金进军资本市场,如何定位是非常重要的。笔者以为,险资首先是A股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多年以来,证监会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QFII、RQFII、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等都是其引进的对象。而实际上,险资此前的操作常常令投资者刮目相看,其不仅成功抄底,更多次成功逃顶。有一段时间,险资的动向曾经成为A股市场的“风向标”。而作为机构投资者,维护市场稳定无疑是其应该承担的责任,绝对不能在市场上大玩“割韭菜”或“抢钱”游戏。
其次,险资应该是价值投资的倡导者、执行者。保监会在约谈恒大人寿相关负责人时,明确表态不支持保险资金短期大量频繁炒作股票,要求恒大人寿应秉承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稳健投资原则,稳健审慎开展投资运作,防范投资风险。反过来讲,某些险资在投资过程中,并没有达到上述要求。然而,险资由于资金实力雄厚,如果不奉行价值投资理念,而是频繁地在市场中进出,不仅会导致个股出现较大的震荡,也会放大市场的投资风险。
此外,险资应该做一个安静的财务投资者。保险资金姓“保”,不是理财产品,更不应成为控制上市公司的工具。但前海人寿的险资无论在举牌万科,还是在控股南玻问题上,都成为宝能系的一种工具。笔者以为,保险资金举牌上市公司不存在任何问题,重要的是,不应参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不谋求董事会席位,不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如果上市公司损害到保险公司的利益,其大可用“脚”投票,或卖出相关股票,或在股东大会上投出反对票。而如果险资能够做到上述三点,保险资金将真正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稳定力量,相关保险公司也不会像前海人寿与恒大人寿一样遭到处罚了。
(本文作者介绍:独立财经撰稿人 在三大证券报等多家媒体发表文章数百篇)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