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盈7赔2平与牛短熊长:股票投资不能忽视的基率信息

2016年11月24日15:57    作者:郝旭光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者 郝旭光

  忽略基率信息,在股票投资中会导致错误判断。在股票投资中,投资者常会被三年赚10倍这样极端的例子所吸引。实际上,这样的事例极少,股票投资更应该重视1盈7赔2平与牛短熊长的基率,不能仅凭一个条件、一个特征就盲目操作、判断涨跌。股市所有指标的应用都是有条件的,不顾条件的变化,就会误判。

  为什么人们见到某带眼镜的人就常常判断其职业是教师?为什么投资者常常会被三年赚10倍这样的极端的例子所吸引?

  这些表现,从心理学上说,与代表性偏误的忽视基率有关。

  1.代表性偏误(Representative Heuristic Bias)的含义

  代表性偏误是人们在思考、判断问题时表现出的走捷径的处理方式,人们在不确定的条件下会根据事物的“代表性特征”即典型性做出相应判断,在决策中体现为这样的认知倾向是以偏概全、以小见大。依据典型性做出判断,是人们下意识的不自觉行为。

  以事物的某特征推断其整体类别或归属,关键是看是否抓住本质。例如:教师中带眼镜的人较多,如果见到某带眼镜的人就判断其职业是教师,则错误概率极高,因为医生、科技公司白领等群体带眼镜的人都多。 但如果推断该人本科以上学历,则正确的概率较高。

  2.代表性偏误对判断的影响之一:忽视基率(基数)

  代表性偏误导致人们的判断系统性地违背概率规则与统计学原理,形成错误判断。其中的重要方面:忽视基率(基数)。何谓忽视基率?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人们只重视所关注对象的描述与典型特征的相似性,即典型性,而忽视了基础比率。

  简单说来,按照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man)的观点,代表性偏误使人们过于喜爱预测不可能发生的(低基础比率的)事件,即忽视基率。他举了这样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如果你看到一个人在纽约地铁里阅读《纽约时报》,下面哪种情况与读者更吻合?A.她有博士学位;B.她没有大学文凭。代表性偏误会引导人们选择A,因为博士的典型特征是爱阅读;但实际上,选择B可能性更大,因为纽约地铁里没有大学文凭的人更多。这就是忽视基率的例子。

  在不确定环境下进行判断,会对事件发生概率判断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个因素就是事件的事前概率(Prior Probability)。代表性偏误的直接后果体现在对结果的事前概率不敏感,在某些情况下,受代表性偏误的影响,常常会导致人们的基率谬误(Base-Rate Fallacy)。基率谬误现象是在估计事件的发生概率时,人们常常忽视事件的基率比例,也就是事件发生的相对频率,忽视条件概率。过度重视某一条或者某些具体信息,而不是将基率比例与具体的信息结合起来。

  通俗地说,事物发生的概率往往是有前提条件的,在不同前提条件下的概率不同。但是人们往往忽略这个内容,因为产生错误推断。例如,某事物C在A条件下的概率为0.8,在B条件下的概率为0.3,某人判断具有A条件下发生C的概率,用在B条件下C就产生了代表性误差。例如: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群中,戴眼镜的人有70%,反过来,那么当你见到某戴眼镜的人,推断他是大学学历的概率是多少?可能高于0.7,也可能低于0.7,取决于前提条件的概率,即两个基率,一是大学学历占社会总体人群的比率,称为P(A),一个是总体中戴眼镜的人比率, 称为P(B)。计算公式为:P(A)×0.7/P(B)。显然,如果P(A)大于P(B),则判断准确性高于70%,例如,P(A)=0.2,P(B)=0.15,则判断准确率为0.933。反之,如果P(A)小于P(B),则判断准确性低于70%,例如:P(A)=0.2,P(B)=0.3,则判断准确率为0.467。

  使用概率语言描述如下:设A代表一个人是大学及以上学历;B代表一个人戴眼镜;则一个大学生戴眼镜的概率为

  我们要求一个戴眼镜的人为大学生的概率,即,

  基率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在笔者上大学的年代(1978年),P(A)极低,在社会人口中不足1%,而大学生中戴眼镜的比率大约仍是70%。这个时候,你要是见到马路上一个戴眼镜的人,推断其是大学学历的正确概率很低。而现在高考扩招,如果见到马路上一个戴眼镜的人,推断其是大学文化的正确概率很高。

  这个例子说明,某事物的条件概率(大学生条件下戴眼镜的概率)不变,但是基本条件的概率发生变化,推断的正确性差异巨大。

  例如,在某大学的食堂里面,如果人们看到一个穿着像民工的人,大家判断他是一个学生还是一个民工?如果他像民工人们常以这个特征来匹配他,似乎应该判断他是民工,可大学里大学生的比例比较高,如果人们判断他是学生,在可能性上要相对高很多。因为基率(基数)大,这一相关信息在推断他是民工还是学生时应该予以考虑。因为一般人做这个判断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这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人的思维很容易强调特征,一个人的特征的相似性更容易在人们的脑子里面留下深刻印象。在提取信息的时候,这个方面的影响往往也更大。人们在判断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发生可能性的判断,忽视了基率,只看这个特征跟另外一个特征的相似性。相信这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笔者在课堂上做了数千份测试,关于民工还是大学生的结果是,70%以上的被试认为是一个民工的可能性大。但实际上A.是一个学生的可能性更大。

  在没有其他信息干扰的情况下,一般说来人们能够理解并利用基率做出判断。人们尽管能够理解基率信息,但常常在有另外的描述性信息的干扰下忽略基率。当人们得到了一些有关的描述性信息,即使某些信息与实验对象的身份特征和职业选择没有任何联系,人们常常会忽略这样的基率信息。

  3.股票投资不能忽视基率

  股票投资中,投资者常常会被三年赚10倍这样的极端的例子所吸引。实际上,当一个事件极少发生时,基率非常重要。投资者要考虑股票投资的基率。在股市中,所有指标的应用基本都是有条件的,如果不顾条件的变化,就会导致误判。不能仅凭一个特征、一个指标就判断涨跌,不能仅仅看见红三兵、5日线上穿10日线等就判断一定涨,还要多方面综合考虑。

  (1)重视1盈7赔2平的基率。

  忽略基率信息,在股票投资中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在股票市场上,整体情况是1盈7赔2平。这个“7赔”的基率常常被忽视,人们很少会仔细考虑自己究竟在哪个部分中,更不愿意承认自己在“7赔”的比例中,因而经常盲目入市,盲目冲动操作,几乎没有考虑到自己会亏损,更没有事先考虑到自己的操作风格和操作纪律。股票投资,不能只想着自己过去的成功,成功的基率。更要警惕失败,牢记失败的基率。

  (2)考虑牛市与熊市的基率。

  二十多年的中国股市,牛短熊长,根据1993年到2012年底约4600个交易日的交易数据统计,与世界主要市场相比,中国股市的巨幅波动及巨幅下跌与上涨的比例名列前茅。

  纵向比较,就中国股市市场成立以来到2012年底,20年间有18轮暴涨暴跌。其中到2008年底,处于上涨阶段的时间仅有5年零两个月,还不到交易总时间的30%;而处于下跌阶段的时间长达12年零10个月,占交易总时间的71%之多。

  基于这个基率,在中国股市空仓的时间应该大大高于满仓的时间。

  (3)重视盈利时机的基率。

  中国股票市场里当出现以下三大情况时盈利的可能性变大:宏观经济向好,央行多发货币,长期超跌。第一种情况好理解,股市不能脱离宏观经济的影响,当整体经济形势向好,上市公司盈利家数的基率会变大,从正常的业绩推动的规律和角度,牛市的可能性大,所以在经济向好、业绩推动的牛市里选择持股且不要频繁操作,盈利的可能性大。反之,在经济下行,上市公司盈利家数的基率会变小,一般的规律是股市走熊的可能性大,此时考虑基率,应该持币观望。第二种情况也不难理解,因为股市上涨,需要资金推动。第三种情况更好理解,长期超跌,跌多了自然会有反弹,所以考虑第三种情况做反弹行情,就能不能幻想长期牛市,而要快进快出,不能恋战。

  (本文作者介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股票 股票投资 大学 概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