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他的MSCI!无法解决股市根本问题

2016年06月15日10:27    作者:刘维明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刘维明

  一个连自己的机构长线资金----社保基金、机构和企业资金----都不愿进入的市场,一个缺乏有效性、缺乏价值投资理念、机构比散户还散户的市场,却寄希望于“吸引更多的国际长期投资者,提高理性价值投资的理念”,说服力在哪里?

  股民们将希望寄托在A股纳入MSCI上也就罢了,一个泱泱大国的相关部门在一个指数公司面前低声下气则太过跌份,而突击完善机制像极了为了纳入SDR的临时抱佛脚,至于吗?

  MSCI那么重要吗?我们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中国A股一直被诟病为“政策市”、“资金市”,以至于我们的思维被固化在“没有政策托市和没有资金炒作就没有牛市”上,这种念头深入骨髓,甚至不仅是散户们这样想,专业机构和相关部门也是这样的逻辑。

  股市的功能之一是投资,而投资的目的是规避风险获取收益,也就是说,避险第一。

  如果一个市场的环境有利于投资,资金会削尖脑袋想尽办法进入。譬如在前面漫长时间里,中国经济飞速增长、人民币持续升值、房地产等人民币计价资产价格持续上涨、利率高位、股市高涨……我们的麻烦是挡都挡不住的“热钱”;

  如果一个市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所处经济环境不佳,资金凭什么进入呢?难道是雷锋精神?如今的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巨大、人民币贬值预期浓重、楼市等资产价格面临泡沫劈裂风险、利率下行、信用风险暴露、股市仍未从股灾后遗症中恢复……我们的麻烦是拦都拦不住的“资本外逃”。

  因此,无论是否纳入什么MSCI、无论开多少这个通那个通,都不是解决股市问题的根本办法,就算纳入了指数、开通了渠道,投资者拿着令牌站在外面观望、资金不去进行“买入交易”也是枉然。

  试想,一个连自己的机构长线资金----社保基金、机构和企业资金----都不愿进入的市场,一个缺乏有效性、缺乏价值投资理念、机构比散户还散户的市场,却寄希望于“吸引更多的国际长期投资者,提高理性价值投资的理念”,说服力在哪里?

  A股的问题说到头是个“信心”问题-----对经济能够顺利度过难关的信心,对资本市场改革是否能够治本的信心。

  信心的缺乏,是股市难以恢复活力的根源所在,显见的表现就是成交低迷、持续阴跌。

  我们的当务之急是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抓紧行动,给与民众确定性,想方设法度过经济难关;尽快推进改革,健全法制法规、完市场机制,令资本市场健康、有序、有效。

  若如此,不需要什么“一直保持密切沟通”,那些七七八八的指数机构自然会对你会跪地舔靴。

  没有A股的指数当然是不完整的,但不完整总比找麻烦、添风险好。

  A股的下行调整还没有结束,震荡下行、寻找新低的概率上升,因风险还未充分释放,尤其是信用风险的前景并不明朗,而政策取向和整体经济前景更是令人越看越糊涂。

  不仅中国,外围的股市也一样----中国风险、英国风险、美联储风险、全球资产虚高风险、全球经济颠簸风险……这一切都会令包括股市在内的风险市场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

  中国A股昨天的跳水只是个开头,在欧洲杯期间,最吸引眼球的或许将是跳水比赛----全球股股市以及前期涨幅过大的大宗商品的跳水(包括原油)。

  我们此刻需要做的是避险----撤出风险资产,买入避险资产。

  对于机构而言,国债是必不可少的避风港;而对于投资者而言黄金、白银和日圆是最好的避险品种。

  (本文作者介绍:资深金融市场专家,历任中外资金融机构交易员、研究院、首席分析师等。)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股灾 利率 国债 白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私募新政第一天:板块“大崩盘” 中科招商一度损失157亿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