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是商业银行坏账元凶

2015年01月26日 14:17  作者:宋清辉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宋清辉

  对政府而言,政府需要干预的是商业环境而不是商业银行,降低企业上缴的各种税收,鼓励并支持实体产业的发展、积极拉动内需、积极发展人才引进计划,尽最大努力提升企业存活率、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地方政府是商业银行坏账元凶地方政府是商业银行坏账元凶

  我国经济增速已经出现明显的放缓,各式各样的成本却没有降低,这意味大量投资项目收支平衡将产生位移,继而影响到投资方获得的利润,甚至有可能亏空。如果投资方投资的资金来自于银行贷款,那么银行的资产报表中又会记上一笔不良贷款。

  根据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7669亿元,较上季末增加725亿元,连续十二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为1.16%,较上季末上升0.09%,创四年来新高。

  地方政府成坏账主因

  当大量中小微型企业义愤填膺地痛诉在商业银行融资难的时候,这些企业并没有考虑另一个问题,就自身的底子而言,他们明天真的有能力将钱还给银行吗?从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来看,商业银行不愿意放贷给中小微企业还是有一定原因的。

  对商业银行而言,中小微型企业、餐饮教育、娱乐休闲、IT互联网技术等第三产业,没有足够的实物作为抵押、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更没有确定的收入来源,银行对这些行业退避三分、不愿意放贷只愿意吸收存款都在情理之中。

  退而远之看似能够防御一部分风险,但实际上商业银行业拒绝了很多潜在的利润,更为重要的是,最大的风险并不在上述企业中。从近年来上市公司的业绩报告情况来看,不少大型上市公司如光伏、钢铁、水泥、船舶等行业亏损日益严重,而这些企业背后又有着政府信用背书,银行不得不贷款给这些企业。

  商业银行对这些行业实际上看得非常透彻,如果金融市场正常,他们也不会将贷款发放给那些企业。按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开设需要当地政府的批准,这成为了商业银行的软肋,当商业银行不愿意给未来可能出现巨亏的大型企业或政府本身发放贷款时,地方政府会暗地给商业银行领导施压——“不给钱,就捣蛋。”

  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不得不妥协,尽管他们知道这笔钱放出去数年后拿回本金的可能性很低,但在商业银行竞争日益残酷的格局下,占一部分市场份额更为重要。此前有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产生的不良资产有一半来自政府干预,还有三成是因为支持各种大型企业。

  这些大企业并非不想还钱,而是所赚到的利润难以偿还借贷的资金。由于我国的GDP增长水平已经降到了8%之下且未来的数据更不同乐观,物价水平没有下降且税负压力并没有明显降低。企业即使能够在投资中获得收益,首先要向税务部门缴纳大量的税,其次给员工发工资,再还给银行之后剩下的,只能想办法慢慢还了,这笔钱能还清吗?

  政府兜底是在转嫁压力

  在不良资产变为坏账前,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一般为催收、法律诉讼、以物抵债、呆坏账核销等。也有商业银行在贷款到期时对贷款进行展期或修改,但这很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进一步增加,此外还有影响商业银行通过贷款业务获取正常的利润。

  为了摆脱各种因素产生的坏账,国家也想了很多办法。1999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将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1.4万亿元的巨款坏账果断剥离,对口设立华融、长城、东方和信达四大资产管理公司。2014年三季度,中国银监会批准包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和安徽五省市设立或授权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从金融机构购买不良贷款。2014年11月份,银监会下发通知批复并允许北京、天津、重庆、福建、辽宁等五省市地参与当地范围内的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工作。

  表面上看,国家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极为重视,政府的兜底行为也被大量舆论认为是积极行为。实际上,所谓的兜底依然由千千万万的纳税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承担,不良资产在被延期支付的同时还在恶化,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还是到了纳税人手中。

  这些不良资产的剥离正是我国传统的“拆西墙补东墙”模式,看起来账面变得干净整洁,实际上将消化的问题留给了下一代人。这些不良资产目前正在改头换面隐藏在我国的GDP效益中,虽然冒泡还有没到一触即发的条件,但蕴藏的风险难以想象,就如同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一样。

  政府不应干预商业银行

  从历年的上市公司业绩报告可以看出,16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占所有上市公司总利润的半壁江山,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商业银行已经从高额的利润中提取了能够弥补贷款损失的准备金。虽然会损失一部分利润,但能够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

  数据显示在2014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为18952亿元,较上季末增加698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47.15%;贷款拨备率为2.88%,较上季末上升0.04个百分点;商业银行加权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47%,较上季末上升0.34个百分点,可见商业银行针对信用风险计提的减值准备较为充足。数据让外界看起来非常乐观,但不得不提的是曾经顽疾的不良资产已经无法用准备金弥补。

  尽管拨备覆盖率在理想水平中,但这不意味就一定能够防范未来的风险。随着GDP增速下降、央行[微博]下调贷款利率等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未来5到10年的日子已经很难保持利润双位数的增长,日子并不好过。

  对商业银行而言,银行需要积极修炼内功以减少不良资产的产生。随着微众银行走入人们的视野,商业银行业可以开始考虑借鉴大数据等模式对贷款企业分析作为参考,银行从业人员更是需要修炼内功以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对政府而言,政府需要干预的是商业环境而不是商业银行,降低企业上缴的各种税收,鼓励并支持实体产业的发展、积极拉动内需、积极发展人才引进计划,尽最大努力提升企业存活率、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对国家而言,能够创造稳定的财政收入;对社会而言,就业将更加稳定;对银行而言,企业越能盈利,不良资产就会越少。

  (本文作者介绍:法治周末、证券日报社论特约评论员,知名经济学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宋清辉地方政府银行坏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为什么63%的人认为养老应该靠政府? 奥巴马说美国复苏纯属忽悠 诺奖得主为啥成马云脑残粉? 机关养老制度改革应兼顾公平与利益 巨额存款离奇失踪究竟几个意思 你错过了在股市捡钱的机会吗 大佬为何愿与跌倒后的彭小峰做“朋友”?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谁是拯救股民的120? 玩重组游戏的小心税务局大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