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环境优势,东北三省的城镇化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都不差。问题主要出在“制度土壤”上,东北再振兴需要新的思想解放,在制度创新上做大文章,而不能仅限于以前的“老办法”。
中国经济由高速到中速背后是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转换,是一种平衡转向另一种平衡,现在经过6年的回落以后,已经非常接近底部,过度看空中国经济前景理由不足。预计2016年下半年或者2017年上半年会触底。
房地产投资我预测今年或者明年年初某个时候能够触底。房地产触底以后,整个高投资也就触底了。此次回落不是周期性的变化,而是结构性的改变。
预计稳中求进的定调不会变,但实际上更强调供给侧改革。一切信号都指向一个方向:明年的需求管理将成为配角,而供给侧改革将成为主角,因为只有供给侧改革才能“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单纯的需求管理可能只会增加无效投资。
中国的发展水平结合国家战略,从十三五的五大发展理念来看,其实权益类市场有很多投资机会。无论是地区差距还是城乡差距,差距都需要时间去缩小,也意味着有势能差、有机会、有潜力,我们的能源、资源、环境约束也意味着投资的空间非常大。
当下实行结构性改革是否面临比1998~2002年时更大的挑战?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当下中国经济正面临多重考验,但形势或不及1998严峻。政府部门可运用的资源更加丰富,能够为经济改革和转型提供“镇痛剂”。
中国房价一直被唱空,却一直没崩盘。坚持唱空中国房价,认为中国房价是个大泡沫的专家,算下来有十几个。从房价收入比的绝对水平看,已经接近6-7的合理区间。预计2015年,全国房价收入比仍为7.1%左右。没有大泡沫,哪来大崩盘?
原来中国没有自己的独立货币,中国的货币是依附于美元的。加入SDR必然会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汇改到位后,人民币就是人民币,美元就是美元。最终把汇率交给市场,由供给和需求来定,和股票一样,买的人多了股票就涨,卖的人多了股票就跌。
在商业模式、生产技术、市场开发、管理理念、体制改革等方方面面的赶超中,中国经济仍然有巨大的增长空间。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和调整,中国经济仍然能够焕发青春,回到7%以上增长的时代,这个时间甚至超过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