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身价超1800亿,顺丰控股到底值多少钱?

2017年03月01日08:55    作者:肖磊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肖磊

  未来如果顺丰在维持现有市场的同时,在国际市场有一定的作为,进行并购或直接开拓,真正能够跟UPS、联邦快递、DHL等国际一流快递公司形成竞争的时候,现有的估值就不是一个障碍。

王卫身价超1800亿,顺丰控股到底值多少钱?王卫身价超1800亿,顺丰控股到底值多少钱?

  顺丰快递终于上市了,首先需要肯定的是,这是一家伟大的公司。

  在中国,干很多事情都很难,尤其是跟大型国有企业抢生意的事情,那是难上加难。顺丰快递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些阻力你是想象不到的,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给顺丰这样的民营快递公司带来的威慑时刻存在,顺丰快递瓜分了中国邮政EMS的诸多客户,从一开始,就没少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关照”,被调查、罚款是家常便饭。

  但这并没有阻止顺丰发展的脚步,2013年招商局集团和中信资本进入,也给顺丰的发展注入了安全因素,为最终上市铺平了道路。

  王卫确实是个伟大的企业家,值得马云敬佩,不过其个人经历跟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二代企业家大同小异。1993年王卫拿着父亲赞助的10万港币开始了顺丰快递的创业历程,到如今身价1800亿人民币的巨富,确实非常了不起。不过你要知道1993年能够拿着10万港币创业的人,也不能算作白手起家了。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当时给你10万港币去创业,你能缔造一个顺丰吗?

  关于王卫,有几个故事很有意思,说在顺丰上市之前的几年里,诸多PE与VC愿花50万元只为和王卫共进一顿晚餐;花旗银行开价1000万美元中介费只为求得一个合作机会。这些亦真亦假的传说对一家公司创始人来说,已经是足够辉煌了,但对于研究一家已经上市的公司到底值不值得投资,并没有太多的参考意义。

  在辩证中了解一个人、一个公司、一只股票,这是投资者必须要学会的。今天写此文,不是来吹捧顺丰的,也不是研究王卫这个人的,真正的目的,是要分析当下的顺丰控股这只股票,到底值不值得投资,或者说如何认识这只股票的价值和未来可能性。

  在诸多传说里,最吸引我的是这么一条,说有一次一个顺丰快递员在某公司送快递时发飙,“我一个月工资1.5万,会为了你这2000块钱的礼品丢这个饭碗吗?”

  是的,这就是商业的魅力和逻辑,1.5万并不是非常高的工资,但请注意,跟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硕士、博士等相比,快递员只要识字就可以,如果一个刚刚从农村出来的初中毕业生,一个月能够挣到1.5万,是个什么概念?这个钱,也许就是他家里一年的全部收入。他干一个月快递,就能买三个苹果手机,而他的同龄人,或许为了一个苹果手机,还得“卖肾”。

  当然,1.5万元每月的工资,在顺丰快递员里面,可能是少数,但不可否认的是,顺丰快递员工资在行业里面,毫无疑问是领先的。对于一家人口密集型企业来说,这也意味着成本是非常高的,但顺丰就是在这样的一个高成本下,依然能够很好的盈利(2016年净利超过40亿)。这种以人为本的成功,可参考华为。

  接下来,我们具体谈这只股票。

  目前,顺丰控股市值已达到2795亿,成为A股市场市值前15名的公司,市盈率66.9,股价不到十天飙升了超过60%。按照目前的走势,顺丰控股突破3000亿元市值将是时间问题。对比来看,这一市值相当于两个北京银行(目前市值1530亿),但北京银行去年的净利润超过200亿,是顺丰控股盈利能力的五倍,目前市盈率只有7.7倍。

  当然,站在投资者的角度讲,顺丰控股肯定不能跟北京银行比,一个是完全市场化的一家行业龙头企业,且现在是深市第一股,一个则是很普通的银行股,因此从简单的现有盈利水平方面,是不能做比较的,否则难以分析当下正在飙升的顺丰股价。

  好,那我们来讲讲概念。快递这个行业,硬要讲概念,是可以的,但并不像IT行业,以及新兴科技或医疗、金融等行业,我之前持续写过乐视,且其中观点被市场早已验证(可查阅肖磊看市微信公众号文章),乐视网能够把市盈率搞到100倍上方,是因为乐视这种互联网企业,你一眼看不到边。而快递行业不是。

  一个人上网的时间、买衣服的时间、玩游戏的时间、逛街的时间、看电影的时间等等,都是难以量化的,也就是说在这方面的支出也是难以计划的,只要有足够的外界刺激或羊群效应,大家在感官性消费上面的开支很大程度上是没有边界的。但快递不是,你可以因为很多刺激去看更多的电影、买更多的衣服,但不可能因为顺丰快递服务好,就每天发个快递。最好的可能是,在我需要发快递的时候,会选择顺丰。

  因此,顺丰只能通过刚性的市场占有率来扩张,目前顺丰控股的市值,已经超过中通、申通、圆通和韵达四家的总市值,未来如果把其中两家的市场吃掉,其名义市场占有率最多也就提升20%,空间有限,而且目前快递行业已经不是简单的谁吃掉谁的问题,一些快递公司,已经跟大的企业集团做了绑定,也就是说,变成了集团“自有”物流,这块业务顺丰是无法用服务去抢占的。

  在中国,未来快递业务还受制于三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个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包括航空、铁路、公路等正处在投资和收回成本的过程中,这都会长时间给快递行业带来成本问题;第二个是人力成本,顺丰这样的快递公司,主要的核心资源就是快递员,快递员的薪资水平会随着整个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拐点出现,而继续攀升;第三个是行业竞争,包括中国邮政,以及国际前几大快递企业,越来越多的国际业务可能会让顺丰面临扩张压力。

  如果要做一个判断,顺丰的股价目前已经处在一个较为明显的溢价走势阶段,由于近期大盘本身情绪向好,对顺丰控股的最高市盈率区间还不好判断,但可以更进一步的思考,如果顺丰控股市盈率突破90,顺丰控股的市值将超过3600亿人民币,其市值将完全超越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上市公司市值,同时超越联邦快递,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值的快递公司,而这几大银行的市盈率普遍都在7左右,联邦快递市盈率也不过28,暂时看90倍的市盈率对于顺丰控股来说将是一个极限。

  就算顺丰控股市盈率会冲到90,目前投资顺丰这样的企业,尤其是介入二级市场,并不明智,因为顺丰在增长最快,发展日新月异的时候并没有选择上市,而是在整个市场竞争格局基本成型,大家开始拼服务的时候上市的,这也是中国企业在国内上市的一个普遍规律,这就导致一个问,顺丰的上市,是在顶峰时期,是溢价最高的时期,而不是被低估的时期,这时候买顺丰,性价比已经不是很高。

  不过按照顺丰的盈利能力和服务水平,这家公司把市盈率维持在50上方有客观条件,尤其是在国内资本如此充裕,以及上市企业估值普遍偏高的情况下,顺丰当前67倍的市盈率不是一个天文数字,只是建议投资者,此时介入这只股票,可能要付出非常高的机会成本,你需要等待这家公司用更明显的成长来承载现有的估值水平,这个对短期资金来说是一个挑战。

  未来如果顺丰在维持现有市场的同时,在国际市场有一定的作为,进行并购或直接开拓,真正能够跟UPS、联邦快递、DHL等国际一流快递公司形成竞争的时候,现有的估值就不是一个障碍。但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是一个超前机会发现者,就应该有全盘透视的能力,快递业务从长期来看,属于人口密集型服务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利润非常薄,且需要规模效应才能维持的行业,如果没有垄断或绝对的市场地位,利润的增长空间本身就存在天然的天花板。

  当然,无论如何,有顺丰这样的企业注入到A股市场,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只有让更多这样的企业注入A股,中国股市的整体吸引力才会增大,不要担心所谓的资金分流,这就好比一个超市里有了可口可乐,是不是买矿泉水的资金就少了?非也。恰恰相反,就像纽交所、纳斯达克等一样,正是因为有了更多千奇百怪的成长型企业上市,才不断的吸引外围资金介入,资金才开始在股市聚集,会推升整体需求。如果没有好的循环和持续壮大的生态,股市就仅仅成了一小撮上市企业持续“骗取”一大帮投资者的合法平台,而不是一个服务更多企业和投资者的金融市场,对经济的意义也就没那么大了。

  股市并不复杂,是我们把它想复杂了,如果把股市比作经营一个超市,你的目的是要让更多的人走进超市,推上购物车,尽可能的在超市里逗留,因此你的手段不是推销某个商品(这是具体生产商家的问题),而是要让商品的数量足够多,只要满足基本要求,就应该上架(也可以立即下架),要不断的推陈出新。

  顺丰的上市,会是中国股市的一个转折点吗?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介绍:财经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郑洋洋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顺丰 王卫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